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趙孟頫書法《胡笳十八拍》!典藏欣賞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
一
我生之初當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流亡兮苦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妾欲死兮無人知。
二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蟲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懸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三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風浩浩兮暗塞昏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四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髕含生兮莫過我羈天災國亂兮人無主無,唯我薄命兮沒戎。俗殊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何戲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五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鳥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六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七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戎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地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八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轉悲愁。
九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為傳?
十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十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乃既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我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不羞,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茲因起,哀響兮徹心髓。
十二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詔恩,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十三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十四
身歸國兮兒莫知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吾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如兮何處尋!
十六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從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徒想尤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生我兮獨罹此殃!
十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首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虺兮骨肉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十八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未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離兮受之應不容!
註:該《胡笳十八拍》文字依據趙孟頫書《胡笳十八拍》修訂,與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及朱熹《楚辭後語》文字小有出入。且二者之間也有出入。
趙孟頫與《胡笳十八拍》
在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文化史上,有一位博學多才且十分罕見的傑出人物——趙孟頫。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系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是元代最顯赫的書畫家。其書法篆、隸、楷、行、草,無所不精。明人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稱他為「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王世貞在《彝山堂筆記》中稱他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他的繪畫,山水、人物、竹石、鳥獸,均享有盛名。此外,趙孟頫善於詩文、考據學,精通音樂,並在篆刻藝術、鑒定古器物上皆有一定的造詣。鑒於趙孟頫的卓越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做出的突出貢獻。
《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她的作者是我國最早研究西域音樂、且造詣很深的女詩人和音樂家蔡文姬。蔡文姬(177—?) 名琰,字文姬。蔡文姬從小聰慧好學,酷愛詩文,音樂天賦過人,長大後更是博學多才琴藝超群。然而她命運凄慘,一生坎坷。她依據自已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餘字的騷體敘事詩。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中國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稱其「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趙孟頫與蔡文姬屬於兩個不同的朝代,兩者出生相距近一千一百年,然而兩人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是有著相似的出身。趙孟頫是宋孝宗趙伯圭之弟,乃皇族貴胄。蔡文姬是大名鼎鼎的東漢大儒文壇領袖蔡邕的愛女,為名門閨秀。二是有著相似的生活時代背景。趙孟頫出生時,南宋王朝如大廈將傾。南宋滅亡時,趙孟頫時年二十三歲,壯志凌雲付諸東流。蔡文姬生長在東漢末年,由於朝廷的腐敗,釀成了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漢家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這一年蔡文姬剛好也二十三歲。三是有著相似的人生遭遇。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後,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知識分子反元情緒異常激烈。元世祖接受御史的建議,對有名望的知識分子,委以官職,藉此籠絡漢族知識分子。趙孟頫這個有學問的宋宗室後裔自然成為元廷籠絡的重點對象。為生活所困,趙孟頫不得已而出仕元朝。趙孟頫雖然受到了朝廷的特殊禮遇,但精神上確受到雙重屈辱和壓抑。作為漢人,他要服侍蒙古人,作為宋朝宗室,他要為元朝朝廷效力,還不時地受到蒙古族大臣的排擠和妒忌。趙孟頫對自己的榮華和尷尬頗有感慨,曾寫下《自警》詩曰:「齒豁童頭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唯餘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蔡文姬的遭遇同樣凄慘。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始,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被擄途中她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被擄的十二年,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然而,最痛苦的也是來自精神上的雙重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她被迫嫁給了胡人。在身心倍受煎熬的情況下,思返故鄉成了她堅強活下去的力量。也正是有了這種遭遇和力量,她最終唱出了《胡笳十八拍》這一恢宏不朽的樂章。
在趙孟頫傳世的書法作品中,其佳作大都是選自著名的文學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從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到潘岳的《閑居賦》、《秋興賦》,從曹植的《洛神賦》到劉伶的《酒德頌》,還有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等。這些著名的文學家大都有著相似的人生遭遇。他們學識淵博,剛直不阿。他們或失意仕途或不滿濁世,因而採取另外一種抗爭方式,即在修行養性獨善其身的同時,用文學的手法歌頌自然,抒發理想和情懷。或許趙孟頫正是在他們的遭遇和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因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於是便將他們的不朽之作以書法的形式展示出來留予後人。假如這一或許是成立的,那麼,與蔡文姬有著相似的出身,相似的生活時代背景和相似的人生遭遇的趙孟頫也一定在《胡笳十八拍》中尋到了千古知 音。這正是他一定要將《胡笳十八拍》這一千古絕唱變成不朽的書法之作的真正原因吧。
趙孟頫自五歲起就開始學書。他以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千字文》為宗,後學王獻之、鍾繇、李邕、宋高宗趙構等。在「趙書」各體中,成就最大者當首推行草。縱觀松雪書《胡笳十八拍》,鍾繇之質樸沉穩,羲之之蘊藉瀟洒,獻之之流麗恣肆,李邕之崛傲欹側險,趙構之出規入矩一併躍然紙上。 通覽全篇,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洒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的趙氏風格。如果說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最大藝術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那麼,在趙孟頫用心書就的《胡笳十八拍》,這種強烈的主觀抒情又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在發揮中不但完成了趙孟頫與蔡文姬的千年對話,而且使他的行草藝術品位得到進一步升華,為中國書法史和中國文化史留下了美好的一章。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成長中必讀的40個哲理故事(下),值得你一讀再讀,一品再品
※閱人三十六術:眉毛,收藏起來,研究研究?
TAG:青梅煮酒論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