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年失業的家庭財務危機?自己挖得一手好坑!(附防坑指南)

中年失業的家庭財務危機?自己挖得一手好坑!(附防坑指南)

原標題:中年失業的家庭財務危機?自己挖得一手好坑!(附防坑指南)


本文授權轉載自:英華蘭DrBing


(ID:HiDrBing


沒有相應的知識


卻有了踩坑的選擇

無異於懸崖踩鋼絲



近來有兩個帖子很火,一個是技術男創業7年凈身出戶的,這個就不說了,創業本來就是玩票性質事件,坑絕對不止「我的點子是s」(還有「我遇到的人是s」和我自己原來是「s」等等);


另一個是,一高級技術白領面臨離職才發現全家立刻陷入財務危機,這個估計對30或即將邁入30的你有警示作用,所以拿出來當雞殺——畢竟要發生可能就會在幾年內了,現在當頭一棒,正當合時。


沒看過貼的可以看下面,否則請跳過。為了更中立看待此事,已刪去引發大家感同身受感情泛濫的誤導性心酸感悟N百字。

2001年本科畢業,工作後上的研究生,然後在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至今近十年。老婆和我都農村出身,家裡沒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攢錢在坂田買了套二手房,當時大概是120萬,每個月房貸6000元。11年生了個兒子。


16年政策放開,又生個女兒,老婆辭職照顧父母孩子


15年底手裡有小几十萬餘款,又買了五六十平米學位房,總價300多萬。首付不夠,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萬,湊在一起付了首付,貸款260萬,月供1700070萬的抵押貸一個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個人在掙錢,拿到手的工資錢兩萬多(每年總收入估計50萬以上),不包括獎金和分紅,因為兩套房貸加上抵押貸就三萬了,獎金就用來補貼家用。現在持有十大幾萬股票。


HR找我希望主動離職,看現在的樣子不離也很難。與其鬧來鬧去,不如好聚好散。

在網上投過簡歷,我們這三十大幾年紀,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面試機會也很少,少數小公司面試過,基本月薪也是稅前不到兩萬,稅後房貸都不夠。還嫌棄我,畢竟大公司出來和小公司一對比,明顯差很遠,人家啥都能做。


目前看只能把學位房賣掉,但現在交易很低迷,急賣可能只能賣300萬,還了貸款雜七雜八的剛好沒了。


就算成功300萬賣掉,幸運找個稅前兩萬稅後一萬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貸,加上兩個孩子上學,養家,完全入不敷出,何況稅前兩萬也不好找。


現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老婆都覺得愧疚,夜晚輾轉難眠。

評論有責怪公司不仁義的,有哀嘆房價物價太高的,更多的還是因為感同身受而心有戚戚,總結就是


從兩篇熱帖,透露出來的都是中產的焦慮,有車有房年薪幾十萬也依然無法保證物質生活水準,隨時有可能被突如其來的失業、疾病拋出階層之外


中產看似什麼都不缺,其實卻脆弱得不堪一擊。表面優雅風光,內在心力交瘁。



從這個家庭目前尷尬的狀況,的確可以這麼吐槽,但如果你仔細看細節:


1、沒家底:雙方農村出身,沒家庭支持還要反哺老人

2、三大奢侈品:車,二胎,全職太太


3、走鋼絲:高利貸買房,兩房房貸已遠超收入1/3的健康比例


4、職業規劃:作為大公司員工,沒未雨綢繆主動進行職業競爭力投資


5、收入模式單一:工資外無其他固定被動收入


換工作後,光還貸額就是收入的2倍!這家人膽兒可真肥啊,簡直就是懸崖走鋼絲啊!!!



表面是世道更替,居大不易,實則是在家庭財務規划上整體誤判形勢


其實,所有的(無論公司、個人)財務危機,本質上一個對聯能說清:


消費:買了買不起的物


投資:下了輸不起的賭

橫批:步大扯蛋



其中有三個很容易犯錯的明顯外因:


A、窮苦出身,通過高學歷好工作改變命運的人,很容易因為適應不了「突然進入天堂」的轉變,對自己處境產生不實際妄想,進入不理性「提前享樂」和「冒進投資」


B、中國一線城市房價的猛漲,很容易讓人陷入「不買房就是虧錢」的瘋狂,陷入冒進投資。


C、「砍柴的遇到放羊的」,不看自家家底,生活質量向同事、朋友圈看齊


(俗語「砍柴的遇到放羊的」,兩人相遇聊了一天,看羊的羊吃飽了收工回家,砍柴的柴沒砍呢,不看具體情況瞎模仿就是死!)



家庭財務危機這個概念,歐美有幾十年歷史了,我國嘛,快來了。你想,我們改革開放後這三十多年,就像歐美(日)戰後的經濟奇蹟時期,一大批人忽然有錢了,就會認為永遠會一直美好下去,於是放膽撒歡。


歐美經濟奇蹟一消失,這批享受果實的人陸續進入就業市場競爭力迅速下降的年齡了(35歲分水嶺),於是,家庭財務危機在7、80年代就成了社會現象。

和上文無二:高估實力,借貸額超標,無風險管理,一失業就家庭崩盤,房產被收。在歐美,家庭或個人宣布破產是常有的事兒。



經過30多年的科普,現在歐美情況已經好多了,沒那麼多笨蛋踩坑了。而中國踩坑的大潮估計才剛剛開始。


美國作為「credit」(信貸)這種神奇東東的發明國,「提前消費」是他們帶給世界人民的驚喜大禮包。這玩意對商業社會乃至聰明鬼是利器,對蠢鬼就是毒藥!從女大學生果貸事件可見一斑,窮孩子傻啊!



歐洲和我國一樣,儲蓄是優良美德,「提前消費」天理不容,但隨著經濟奇蹟的終結,還是很多人適應不過來——一旦有錢,人就會變傻


有個德國朋友跟我吐槽她曾經很有錢即將面臨破產的父母:


1)她外婆癱瘓,母親辭職照顧(另外家裡有4條狗),母親失去收入,已中度抑鬱、重度失眠。


2)她爸有個小企業但運作不靈幾乎斷了收入,終日借酒消愁,每天4、5瓶,開支不小,惡性循環又影響工作,堅持開奧迪,絕不承認酒精依賴。


3)已無還貸能力,即將面臨房子被收回,破產。

4)互相抱怨導致感情破裂,已經準備離婚。


解決方法太簡單了,4隻狗交給寵物收容,母親找兼職,爸爸徹底戒酒,處理掉奧迪,小企業沒前景的話頂掉,也找個工作,別鬧離婚二人同心渡過困境。


但二位哪聽啊,狗是家人,有感情;奧迪賣了太虧了,煙酒停了難不成還去吸毒么。。。理由多多。這樣的二位不破產實在沒天理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多麼樸素的道理,經久不衰。永遠記住一點:最有錢的時期,恰恰是最需要憂患意識的時期。


之前《娃越早接觸錢,長大後越快賺到錢》講過,家庭財務問題上最大的風險就是無規劃、無框架


2016年深圳的月平均工資才8k元,文中家庭年收入約50萬,是平均年收入的5.55倍!算滋潤中產了,可惜無規劃,於是膽大登天,步大扯蛋。



「有規劃、有框架」是怎樣?就是一個家庭的各項支出(消費、投資)和收入都在健康佔比範圍內,並隨時控制在眼皮底下。


健康指標是怎樣呢?

1、消費比率


消費比率=月消費支出÷月可支配收入,40%—60%為健康。


文中這家人在還貸壓力這麼高的情況下還有車、二娃、全職太太三大奢侈品,生活質量絕對處於苦巴巴生無可戀區間。。。


2、償債比率


償債比率=月債務總額÷月可支配收入


35歲前事業上升期、未婚無娃、家庭支援等情況,40-50%仍屬健康。


35歲後上老下小,30%算最高了。文中家庭在離職前月收入基本只夠償債,換工作後可能不足一半,還沒應急來源,實屬瘋狂。


3、流動性比率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


流動性資產就是短期兌現不折損的資產(例如房子股票都不算,若急賣必賤賣!)。

所以,流動性資產就相當於現金流(俗稱閑錢),包括現金活期,餘額寶,短期定理等,流動性比率顯示的是短期應急能力。而文中這家人的經濟狀況基本不預備任何應急能力。


三個指標都不達標,不是不健康,而是病態。


說窮孩子苦,苦在這麼簡單的基礎知識爸媽不教,決策全靠拍屁股。


說窮孩子富了更苦,沒有相應的知識,卻有了踩坑的選擇。


另外提一點,太太全職


因為讀者中很多全(土)職(豪我們做朋友),所以不敢多說得罪人。反正,德國明鏡上月出了一份詳細調查:全職直接導致女性損失一生總收入的64%,因為新婚姻法,離婚會對女性造成極大經濟風險。


這個報道值得警示,你願意的話我以後可以818。



那聰明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1. 財務規劃

上面的三個指標都mark起來,每月盯緊。一開始可以光控制好這三個指標,上手了再增加一些(如償付比,總債總資產比,負債收入比,投資與凈資產比,儲蓄比等),細化自己的大局感。有框架就有控制


著名投資家Tony Robbin寫過一本書,叫《Money, master the game(標題大意:金錢,掌控遊戲)》,裡面有一個「科學配置資產」的方法我覺得很值得我們借鑒。


我們都知道,理財最忌諱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那麼,雞蛋究竟要如何放置才比較好?Tony Robbin認為,可以放在下面的這3個籃子里。



A、負責資本保值的「籃子」


放在這個籃子里的錢可以儘可能免受通貨膨脹、金融市場的動蕩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你也可以不用天天擔心投資風險的問題。這個「籃子」里錢可以做一些基金、銀行定期存款等低風險收益的投資。


文中失業男這家人在第一個籃子里的錢實屬可憐,本身是有一套房加幾十萬的存款,但是根基不穩就想冒進投資,最終撲街。


B、負責資本增值的「籃子」


把錢放進這個「籃子」,就必須做好輸掉一切的準備,投資向來就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更何況高風險是高收益的標配。


股票、不動產和大宗商品等權益類投資就屬於這個「籃子」的工具。比如中年失業男這家人買的股票和後來的學區房就屬於這一類。


但是由於這個籃子的風險較高,所以放在這裡的資金不能太。而這家人把第一個籃子里的錢放進第二個籃子,而且玩的太大,負債投資,不考慮家庭抗壓能力,一上來就炒學區房,最終房市不景氣跌坑。


C、負責實現夢想的「籃子」


這個「籃子」里的錢是用來投資自己的。不管是出門旅行、享樂消費的這種;還是投資自己學習新技能、充電提升的這種,都算是投資自己,目的是不斷充實自己,加持戰鬥力。


文中家人的經濟狀況已經沒有餘力顧忌第三個籃子,這也是導致自己中年被職場淘汰的很大原因,應該好好反思。



2.強制儲蓄


一般人,一個月剩多少存多少,這思路不月光才怪。所以思路要轉過來,一個月硬性要存下收入的例如10%,其他的你自己看著辦,從牙縫裡省也好我不管,10%指標你非得拿下!這會非常適合需要「開源節流」的階段。


開源節流就是要存錢,要平衡你的財務狀況與消費慾望。舉個栗子,當你收入只有4000元的時候,就不要過4500元的生活,你可以過3000元的生活,或3500元的生活,盈餘自然就產生了。


控制慾望,說起來簡單,但月光族都知道這很難做到。因為薪水漲了,慾望也會隨之增長。比如比如失業男一家要二胎、投資學區房。我們說控制慾望並不是要大家過「苦行憎」的日子,而是要核算好成本。


比如,當薪水從4000元提高到5000元時,你也可以略微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過上4500元的生活,餘下的500元就可以存起來。這樣,你的生活質量也一直在提高,而非下降。



3.還貸保底方案


一定要在忽然失去收入時仍有備用償還方案。


這個也是兩條腿走路,第一條腿靠自己,需要在平時為自己建立「定存賬戶」和「消費賬戶」。而你的「定存賬戶」就是你的底。


定存賬戶主要用來應對一些緊急重大的情況,比如生病、辭職、各種意外等,否則不輕易動用。這筆存款可以放在銀行里,也可以放在其他信得過的貨幣基金里。而消費賬戶才是可以花掉的部分。


那麼,定存賬戶里的錢累計到多少比較合適呢?至少應該等於3到6個月支出的總和。就是說收入斷後,現金能挺3-6個月。


舉栗,你每月收入10000,基本生活支出6000,可以存下4000。那麼這4000怎麼花?一半存在定存賬戶,剩下一半才能拿來花,你的定存賬戶要累計到至少6000*3,不少於18000,這樣才不會在突然失業時有壓力。


當然,定存賬戶的錢是上不封頂的,而且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拿出來花的,同理也不能拿來投資,是家庭的底。


像失業男一家,拖家帶口祖孫三代花費很大,又只有一個人有收入,定存賬戶就一定要儘可能多的儲備。而文中這家人的定存賬戶,無。



而另一條腿就是靠別人渡過難關,比如父母兄弟處事先確認過有款可挪,可挪多久(保證至少不用賤賣)。


4.買保險


月收入的10%投入保險類是很值得考慮的。即使在德國這樣高保障社會,案例里那家人,照樣是老人癱瘓,全家癱瘓。可悲!



5.務實思維,不搞虛的


拿娃教育(多坑地區)打比方:我在德國多年,住的也是全市房價最貴的區了,鄰居都是優渥家庭。有趣的是,從來沒誰像國內風氣把娃往「貴族氣」培養,主要是體育、智商、學業、社會生存等有實際作用的項目,越有錢越接地氣。


為嘛呢?


A、經濟奇蹟早就結束了,聰明的高知中產深諳社會大局,生存不易,對娃的教育更知道要氣候變「冷」,「禦寒」更實際


B、德國大學主要看分數,不看花里花哨的東西,而且有錢久了早就都平常心了,沒興緻「裝門面」。



「花里花哨」的那些是英美系的名校報考剛需延伸來的。所以,走英美線的國內土豪嘛要玩隨意,其他人我建議「務實」好,畢竟每個「花哨」項目都是砸的真金白銀!


具體項目不點名了,老粉自get。


娃的教育,性價比最高的途徑只有兩種


A、培養閱讀能力+大量買書:適合平民,用時間省錢。


B、優質私教:適合土豪,用錢省時間。



更多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嶺 的精彩文章:

十幾億中國人,為何活成了一個人?

TAG:峰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