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 1 |

這菜太下飯了,再來一碗!

「很下飯」算是對一道菜至高無上的讚美了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私藏的下飯菜名單,咸香、重口、油汪汪,隨意舀一勺拌在飯里,熱騰騰地吃下去,滿足!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網易號

但下飯菜總有一種,菜與飯各自涇渭分明的感覺。就像當紅的明星,隨意點出兩個來搭戲,硬湊湊也能般配順眼,但總少一種渾然天成。除了這一種,它在料理的時候就走菜飯融合的觀念,是命中注定的天作之合。

海南雞飯。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Justgola

▲海南雞飯圖片

做海南雞飯要先處理雞肉。汆燙雞肉的鍋里,表層飄著的那層油花就是雞飯美味的精髓。撇起雞油,大火熱鍋,將生米撒下,就著干蔥叮叮咚咚地快速翻炒出香氣。這還沒完,要用剛剛燙雞的湯替代水來煮飯,一隻雞齊齊整整地被運用在料理的各個環節,才算是真正物盡其用

如此煮出來的雞飯,米粒上帶著一層飽滿的油光,散而不粘,粒粒分明。入口時既有雞湯的鮮美,也潛藏著先前燙雞時加入的姜和香蘭葉的複雜風味。不用配菜,就能輕輕鬆鬆扒掉大半碗。

不過沒人能抵住雞肉的誘惑,空口吃飯。一小盤斬件的海南雞,墊著黃瓜片端上桌。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百度

▲海南雞

一隻優秀的海南雞,應當是皮肉相連,油光鋥亮,骨頭旁邊還微微帶一點桃紅色,是一條將凝未凝的細血絲。因為汆燙的過程中多次起鍋,又沁了冰水,雞肉緊實,軟嫩多汁。

利索地夾起一塊雞肉,蘸點料吧——咸中帶甜的黑醬油、用魚露調成的辣椒醬,或是細細研磨的蒜蓉醬——又酸又辣又甜,幾種味道達到了極致的平衡,一口咬下去,肥美不膩,又充滿韌性,只覺得人生至此圓滿

| 2 |

這樣的評價坐標系是在我連吃了五天不同的海南雞飯,收集了足夠多的比較值後,才隱約建立起來的。

來,讓我們回到在機場餐廳第一次吃到海南雞的那一刻。我風捲殘雲地掃完面前的雞飯,一邊喝著例湯溜縫兒,一邊google著海南雞飯是怎麼一回事。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孤獨的美食家》

不能讓這麼優秀的雞被吃得不明不白。

就像Lucy, Lily年回家就變回了馬翠花,張鐵蛋一樣,在海南,你遍尋不見「海南雞飯」這道酒店餐廳里排名靠前的亞洲料理,海南只有整隻燙熟白斬的文昌雞。

19世紀晚期的中國移民浪潮中,海南人幾乎是最晚到達新加坡的。那時留給他們的工作已經不多,為了糊口,很多人便挽起袖子進了廚房。遠隔重洋的故園是回不去了,好在還能用從家鄉承襲下來的手藝謀生。文昌雞這道菜也不例外。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途牛網

▲文昌雞圖片

而到1960年代,經濟蕭條,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補貼家計而售賣飲食,一兩樣拿手的食物,幾張破椅子,就成了個小攤子。潮州人的炒粿條熱鬧,有香脆的豬油渣打底;辨不出口音的華裔小販在居民區里騎著車,甜酸辣的羅惹上包裹著碎花生和姜花末;而海南華僑挑著扁擔沿街吆喝,一頭白切雞,另一頭是白白胖胖的飯珍。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搜狐網

▲炒粿條圖片

海南雞飯,或者說是海南的白斬文昌雞,就這樣盛在闖南洋的海南先輩們的竹籮里走街串巷,捏成球的飯糰用香蕉葉裹著,熱騰騰地遞到食客手裡。如此往複幾十年後,老華僑賣不動了,下一代年輕人接手了,海南雞飯也成了新加坡赫赫有名的國菜。

| 3 |

好吃的海南雞飯都不在大飯店,而在熟食中心。也就是我們概念中的,美食廣場。

為了因應越來越多走街串巷的小商販,獨立建國後的新加坡政府,在住宅區蓋起了大量熟食中心,來管理這些小商販,提醒他們注意衛生及食物品質。如今熟食中心已然遍地開花,是尋覓平民小吃的最佳去處,不僅是當地人生活機能的重要組成,還成了遊客必訪的文化現象。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十六番

▲熟食中心

在新加坡的五天,我走了七八家熟食中心,規模最小的也有十幾家檔口,很多是和菜市場連在一起。這邊印度小哥翻動著蒜香撲鼻的饢,那邊水果攤的華人老闆飛快地開著榴槤,手起殼落,利落得彷彿一個隱匿江湖的劍客。而食客就聚在中央聯排的塑料桌椅前,低頭吸溜著肉脞面,頭頂巨大的電風扇攪碎了時間。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新浪博客

熟食中心咋這麼好吃呢?這是每一個被國內商場美食街和學校食堂大檔口,蹂躪得失去期盼的中國人,在竹腳市場、老巴剎或是麥士威大快朵頤時,內心共同的疑問。

熟食中心好吃,首先在於專一,每家每檔幾乎都只專精在一兩種菜上,抬頭一看招牌名就知道。滷麵的就是兩口大鍋,一鍋濃稠的鹵湯,另一鍋滾水等著燙黃面;海南雞飯四塊和五塊的套餐,差別只在雞肉多寡;就連甘蔗汁也從一而終,花樣無非是加檸檬或者梅子。這是承襲了早期商販闔家經營、術有專攻的特點,因此每樣食物都懷著極大誠意,隨便點也不會踩雷。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搜狐網

▲滷汁

熟食中心好吃,還在於多元。新加坡像是一個簡體中文版的香港,遍布的中文招牌、脫胎於潮汕的飲食、路人語調奇怪的廣東話和閩南話,無一不顯示著華人在新加坡的張力。

但馬來西亞與印度的文化,又同時形塑著這片土地,最終形成了一種奇異的多元性。於是在同一家熟食中心裡,馬來的椰漿飯甜辣,椰奶香氣與江仔魚相得益彰;印度煎餅酥脆多層,永遠笑出一口白牙的印度大叔利落地塗上乳酪和香蕉泥;湊到大排長隊的水粿攤一看,現蒸的米糕頂著菜脯和辣醬。


海南雞,新加坡的杠把子

*新浪博客

▲印度煎餅

在熟食中心吃到後來,我已然放棄用招牌上的語言去預想食物的出身和味道。不同民族的食材、口味和做法,隨著移民來到這座小島上,又經歷了複雜的演化和流轉才呈現在我的餐桌上。不管是什麼,都請給我來一份兒吧。

作者:惠思佳

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疑問請聯繫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聊一聊

快來留言說說

你最愛吃怎樣烹制的雞肉?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