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戰士》:給大腦放個假,記得去電影院的時候別帶!
「鐵血戰士」系列其實一直算不上大紅大紫,只不過在誕生後機緣巧合之下以「B級」之身獲得了「A級」待遇,加上新世紀初捆綁「異形」繼續發光發熱,這才有了超出普通cult片的不俗影響力。
而這個結論檔級放到國內觀眾身上還得再打一個大折扣:別說對這種外星生物有什麼情懷了,我敢說,願意花時間去看資料了解「鐵血戰士」前世今生的人都不會有多少……
畢竟,人家這造型扮相和影片賣點,放在當今主流審美環境下實在有些「不合時宜」。
所以看這片得擺正心態,就是圖個消遣樂呵,別太當回事。
實話說在前頭,如果你想看一部邏輯通順、對得起智商的正常電影,今年這部《鐵血戰士》還是別看了。
影片講述了兩位「鐵血戰士」出於不同目標先後來到地球並展開屠殺的故事,全片的劇情為「大家來找茬」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槽點,別的不說,光是這兩位的動機和行為就有許多前後矛盾存在。
此外,像男主麥肯納心大到把情況不明的外星裝備寄回家,特雷格為首的研究組織意義不明的行事準則,大兵們沒頭沒尾的犧牲精神等等等等,雖然片子里都給出了解釋,但多數問題都不能細想,否則,疑問可否解釋地通還另說,bug絕對可以找出一堆來。
想痛斥此《鐵血戰士》為爛片,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穿了,「鐵血戰士」本來就是個老派的科幻動作片系列,外星生物大開殺戒,配角死傷殆盡,主角大發神威,打完收工。
該片在2018年的今天,依然沒有改變此類型電影的本質內核,故事只要勉強成型即可,剩下的全由模型、血漿、壯漢、槍械、「乒乒乓乓」補上,cult風味十足。
不過,導演沙恩·布萊克(曾拍過《鋼鐵俠3》)也不是一味「復古」,他還是在電影里添加了一些更「現代」的元素。
比如不止一次質疑、調侃鐵血戰士「Predator」稱謂就是很時髦的自嘲手段,反正我覺得效果不錯;還有那群性格各異的患病老兵,多少也減弱了這類作品配角過於臉譜化的通病,順便還貢獻了不少笑點。
在本質未變的前提下,《鐵血戰士》儘可能地用了些新鮮的方式,軟化了影片陳舊的僵硬——也就是「新瓶裝舊酒」。
但最讓我意外的,還是電影最後鐵血戰士對於「強大人類」的最新評判標準。
以往「鐵血戰士」系列中,該「先進又原始」種群敬服勇敢而強大的戰士,哪個人類要是能宰了他們同胞,會換來他們的尊敬和恩賜,基本上這種人類逃脫不了施瓦辛格那樣的範疇……而該片鐵血戰士唯一承認的「戰士」麥肯納,大家都以為是男主奎因,結果人家指的是他兒子羅里·麥肯納。
小麥肯納手無縛雞之力,還長期被同學霸凌,他能被鐵血戰士認可,自然只是因為他的卓越天賦與獨特思維能力,而信奉並執行「雜交·優生優育」政策的鐵血戰士抓他,正是為了進一步改良自己族群的基因——這說明什麼?人家不光顧著「力量」和「生命值」,還要借人類來點「智力」屬性了!
放在《鐵血戰士》里,這大概是最「另類」且新鮮的設定了……當然,也僅此而已。
此外,該片有許多非一線大牌但眼熟的演員加盟,比如波伊德(《毒梟》、《金剛狼3》),斯特爾林(《黑豹》、《我們這一天》),奧利維亞(《新聞編輯室》、《X戰警:天啟》),吉甘-邁克爾(《基和皮爾》),阿爾菲(《權力的遊戲》)等等,也算一個小小的加分項。
從片中演員們的表現來看,他們其實很放鬆……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製作卡司和檔次,就不難明白,這部《鐵血戰士》本就是奔著「賺一筆就行」去的好萊塢流水線作品。說不定人家自己「心態」很好,觀眾一板一眼地挑刺反倒有些小題大做了。
個人覺得,該片可看可不看,如果不介意去打發下時間的話,那帶上雙眼即可,讓大腦休息休息,過個眼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