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身份證的前世今生,古代人使用什麼工具來辨別身份

身份證的前世今生,古代人使用什麼工具來辨別身份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身份證作為身份的憑證,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出行、考試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而且身份證也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不可以外借。身份證是現代的產物,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辨別身份的呢?

其實遠在戰國時期,就有與身份證功能類似的工具。《史記》中記載,商鞅變法之後得罪了太子,也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等到秦孝公一死,商鞅失去了靠山,遭受猛烈的報復。商鞅逃到邊關,想在旅館住一夜,結果遭到拒絕。因為在商鞅制訂的法律中,收留沒有憑證的人是要被定罪的。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在戰國初期的秦國就有類似身份證的東西,而且普及到全國。

戰國時期的虎符也是一種憑證。虎符一分為二,一隻留在中央,一隻交給領兵在外的將領。君主如果有軍事行動,可以派人持虎符與將領驗證,如果契合就可以調動軍隊。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所以唐朝人忌諱「虎」,將其改為銀兔符,後來又改為魚符。魚符的功能相對於虎符更完善一些。它不僅僅是「權力憑證」,還是「身份憑證」和地位象徵。朝廷官員需要佩戴魚符,不同的品級地位所佩魚符的材質也不相同。地位越高,材質也就越為昂貴。

到武周時期,武則天把魚符改為龜符。她將「武」與玄武聯繫在一起,而玄武就是龜蛇同體。「金龜婿」一詞也正來源於此。因為佩戴金龜符的人不是親王就是三品以上的大員,當然是令人滿意的女婿人選了。

唐朝的魚符還配備一個魚袋,到宋朝時直接用魚袋來代替魚符,上面放有不同材質的魚形裝飾,同樣可以表示身份地位。明朝時期使用牙牌,上面書寫姓名、官位、履歷等等信息。官員入宮必須要用到牙牌,否者會被門衛禁止。一旦發現私自外借,還有專門的法令處理。

牙牌與魚符有不同之處。在明朝時期,牙牌並不是官僚階級或者說上層社會的專屬物。牙牌已經逐漸在普通人中普及起來,功用也與現代的身份證有些相似。

參考文獻:《史記》、《菽園雜記》、《朝野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清朝最有面子的包衣奴才,康熙視他為家人,後人更是青出於藍
她是康熙的寵妃,曾俘獲清朝第一才子的芳心,最後卻下場凄慘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