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接著來讀林語堂先生的這本《蘇東坡傳》。如果說幽默的性格是蘇軾有趣的基礎,那麼在逆境中將自己的愛好發揮到極致,就是蘇軾有趣的延伸,這個愛好是什麼呢?就是——吃!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天府之國」四川,是美食之都,出生在這裡的人,都有一顆愛吃的心、愛吃的胃和愛吃的嘴,而出生在這裡的文豪,還具備了一手創造美食的好功夫。蘇軾就是這樣一個極富生活情趣的美食鑒賞家。他愛吃、會吃、懂吃,寫吃、更能創造吃,在被貶至黃州時,還為自己的「愛吃」情結作了首詩,藉以抒發在不那麼明朗的境遇里,依然明朗的人生。第一句就點了題:「自笑平生為口忙……」人活一生,其實就是為了口「飯」。不管走到哪兒,能吃,就還能活下去。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蘇軾挑剔,能講究,但也能將就,甚至「將就」出來了屬於他的「蘇菜」。

有條件時,那就儘可能地開掘創造、品味鑒賞。比如眾所周知的「東坡肉」「東坡餅」「東坡豆腐」,都是蘇軾開創的名菜。他愛吃豬肉,愛飲酒,愛品茶,河豚、荔枝……凡能用來烹飪的鮮美之物,都能成為他的目標。至於「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原以為這都是後話,是在蘇軾的味蕾被征服之後的真情流露,但是在沒條件時,「將就」中的「講究」,更讓人覺得蘇軾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蘇軾居住在南山腳下的時候,是認真去享受田園生活的。和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不同,陶淵明多了幾分戾氣,而蘇軾是豁達,是真的享受這種田園般的生活。沒有肉食,那就吃一些陳年的糧食,有時好心的左鄰右舍送來青菜,他立馬就開始提升生活水準。先打些清冽的山泉水把蔬菜清洗乾淨,把新鮮菜葉和白白的塊根分好,生火倒油,加上米和豆子,拌勻,時不時攪攪,不放多餘的調味料,像什麼桂皮花椒之類的香料調料都不要,就是要保留飯菜的原汁原味。火大了些,水也跟著沸騰起來,米和豆子熟了八九分,就添柴加火,放入洗乾淨的青菜,醇香的中式蔬菜濃湯就煮好了。面朝著青山綠水,身旁有家人的陪伴,一碗翠如山岱一般色澤的蔬菜濃湯,真的讓生活的滋味再曼妙不過。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原以為飢餓的時候,風捲殘雲一桌子饕餮盛宴和大口嚼白饅頭無異,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而不是真正的吃貨所為。但從不曾想到真正懂吃、愛吃的人是如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一般,心平氣和地把幾棵蔬菜吃出滿漢全席的感覺。

中餐與西餐是完全不一樣的,西餐如同「榫卯」,一把刀切一種形式的菜,而中餐更像「全能」,一把菜刀不僅能切出文絲豆腐,還能刻出「十八羅漢」,西餐是精雕細琢,中餐是寫意,就好像是蘇軾的人生,油燜、紅燒、煎、炸、烹、烤後,那才是別有滋味。蘇軾的人生,就是這般寫意的人生,這如蔬菜濃湯般的人生。說是苦中作樂也好,說是津津樂道於追尋「吃」的精髓也罷,總之,蘇軾活出了我們都「心嚮往之」的人生。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蘇軾被貶至海南時,境遇就更糟糕了些,或者說是十分糟糕。別說陳穀子爛芝麻,就連想吃中原故土的米、面,也只能靠不定時的大貨船來送。在冬季天氣狀況堪憂的時候,大型的貨船是不會再往這邊運輸的,蘇軾就只能和當地的居民一樣,吃山芋充饑。一千年前,海南真的還只是荒蠻之地,這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蘇軾面對大海,可不會有如今我們看到大海時的那般感慨。蔚藍無際的海面,只會讓人心生焦躁,尤其是在身處異鄉,無依無靠時。

蘇軾六十二歲才到的海南,在那兒生活了三年,身體、精神各方面已經不如往昔,但沒想到的是,他「高談闊論」的技能又幫他挨過了這漫漫人生的最後幾年。邊遠的民眾不懂得蘇軾經歷的風波,只知道京城裡來到這兒了一個大人物,很是尊敬。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蘇軾邊津津有味地啃著大芋頭,邊嘗試和民眾聊天,百姓們也啃著芋頭誠懇地回復他:沒啥可說的。蘇軾摸著大肚子說,隨便說點兒你們想說的就行。百姓們又說,隨便……也沒啥想說的。本以為蘇軾會沉默,沒想到他又說,那就講點兒你們這兒的鬼故事也行呀。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蘇軾在酩酊大醉時,被春風吹醒,百姓們該播種了,新一天的美好生活也來臨了,誰能想到這詞里行間,居然描寫的是一千年前那個缺醫少葯,氣候炎熱,長途跋涉,土人叢生,毒蟲櫛比,多少被貶謫的讀書人寧願掉腦袋都不肯去的海南呢?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從家喻戶曉的東坡肉、東坡餅,再到書中出現的蔬菜濃湯和沒什麼味道的芋頭,不管在什麼地方,也不論身處何種境地,蘇軾都能吃出不一樣滋味來。這才是真正懂得「食物是大自然的饋贈」的人應該展現的風采。除了愛吃,蘇軾也和當時很多「修道」之人一樣,追求「永生」。但蘇軾追求的方式,就在今天看來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林語堂先生提到了非常有趣的一個點,蘇軾是瑜伽愛好者。我們下次說。

讀《蘇東坡傳》這本書,看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軾,是怎樣個吃貨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讀錢鍾書先生《圍城》,今天來看困住方鴻漸的第二座城,事業之城
「幸福」到底能不能通過練習來獲得?當然能,這裡有五個秘訣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