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文 |Echo艾蔻

本文由丨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


周末約三家人一起玩,湊齊了真心不容易,每家都是停了一些興趣班課程的。

小夥伴們一到目的地,大人們都不怎麼管的,歡呼雀躍、各種嗨,還真搗鼓了些令人驚奇的玩意兒。

地里挖了一條小河,用摺紙折了兩隻船,挺美。水一會兒就幹了,人過來要走了一卷保鮮膜,河底做好了,水自然能蓄住了。

後來覺得,船底總會浸濕,又去找到了方法……

小小得意地拿著空瓶的液體創可貼:「媽媽!媽媽!這個可以防水耶!」

我的!我的液體創可貼,用光了,光!了!

團伙作案的小孩,總讓人覺得又煩躁又驚喜。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煩躁的是,一些物件兒冷不丁兒就沒了,而且絕不對症用;驚喜的是,總能整點創意……

拉回現實,我們都知道「興趣班學習」超重要,「跟小夥伴玩」很必要,但是我們真的懂得為什麼重要、為什麼必要嗎?

1

我其實是一個蠻偏西式教育的家長,一直沒給孩子上課外興趣班。後來沒穩住的起因是,某一天大大拿回來的數學試卷,錯到我想變後媽。

我忍住情緒,跟她講那道做錯的連減題:100-28-22=?

大大用兩個豎式進行解答,一提巧算,她總扭不過那彎兒,眼淚汪汪地望著我,一遍遍繼續……這題OK了,換一道測試:90-33-27=?

仍不會巧算。

教不了啦!我跟她爹吐槽,you can you up!效果一樣。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請教某機構老師,這類巧算怎麼教?

老師用了三個字——打包減,大大從此沒錯過。

隨後試聽了一節課,先生全程陪著。要知道,他的數學可是好得一塌糊塗啊。旁聽之後,直接甩話:「大大去那邊上課吧!人家講得比我們好!好太多!」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回想之前,很多媽媽跟我說:「多報幾個興趣班,學習效率更高」,我還說「還孩子一個童年」,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

不得不承認,興趣班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雖然家有學霸,也經不住術業有專攻,的確不如人家專研得透、專研得深。

2

可能是一下子找到了專業感,又受到身邊其它媽媽的影響,我在報興趣班這件事上,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曾經有半年時間,大大的興趣班很滿。為了大大能上一個好的班,我們來回開車時間超3小時;有時候,還要一路堵著回家……孩子和我們一樣,身心俱疲。

學校之外的時間,好像被興趣班佔滿了,大大跟夥伴們玩兒的時間越來越少,口頭禪多半是「你上完興趣班(做完興趣班作業)就可以約小朋友們玩兒啦。」

跟媽媽們聊天,發現大家都一樣的:約小朋友玩永遠排在興趣班後面。大家潛意識裡,玩兒孩子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其實這是不對的,被興趣班擠滿的孩子,他們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往往會被破壞。

孩子學到什麼我們容易看到,但失去什麼往往被忽略了。

仔細想想,興趣班是什麼?

是才藝學習、技能培訓、專業提升,一種有預設、有目的的行為。對孩子的技能提高、專項解題能力,確實有效,是一種閉環的教授方式。

再想想,和小夥伴一起玩兒、去「野」呢?

是一種主動探索行為,沒有傳授、沒有預設。它讓孩子有無限可能、各種創意,還讓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是一種開環的探索式學習過程。

捋思路反省時,恰好看到郝景芳老師寫的一個課程測試案例,蠻有意思。正好解答了為什麼興趣班不能太滿,孩子必須要有時間去自主玩耍的問題。給大家分享:

測試對象是兩類不同孩子:

A類孩子,放養較多,「野」得很;

B類孩子,忙於學業,極少瘋玩。

在課程橋樑主題單元(做一座踩上去不塌的紙橋),A類孩子雖上課時鬧嚷嚷、不聽話,做項目時卻格外專註,過程中有失敗,但並不氣餒,都很願意去不斷嘗試,為此還多上了一節課!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B類孩子的表現。在課程策劃單元(策劃一場文藝匯演),上課聽話的B類孩子,做項目時總表現出為難的狀態。一周過去,幾乎沒人提出任何創意,最後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勉強完成任務。

試想一下,十年之後,當這兩類學生同樣走入工作崗位,誰會更受歡迎?

3

從上面例子不難看出,平時有時間「野」的孩子,創意更足、抗打擊能力也更強。其實,這裡面是有科學依據的。

腦神經科學家有個名詞叫大腦「可塑性」。什麼意思呢?是指跟學習和記憶相關的海馬,會持續產生新的神經元,在海馬回中。這裡的神經細胞再生,連接會不停地改變。因外界刺激,大腦會一直發展、變化。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而這種刺激,需要親自面對真正的意外,是跟小夥伴「野」時的一種自由、主動的探索行為。

科學證明:瘋玩的時候,大腦前額葉中負責社交的區域會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讓大腦變得更可塑。

科學家們用老鼠做了以下實驗:


第一類老鼠:吃喝管夠,但是不給玩兒。

第二類老鼠:籠子里有什麼斜坡、球、翻滾裝置,可以自由瘋玩。

結果,第二類老鼠在大腦的各個方面,比如腦容量、神經的連接數、前額葉皮層的面積,都遠遠超過了第一類老鼠。

如果,你對孩子的期望,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技能,還想要擁有強大的可塑性,讓孩子有創意、想法,能自己策劃、組織活動,有足夠經驗去獨立面對各種問題、衝突和矛盾。

那麼,你需要給孩子在玩兒上做一些加法。

是時候停下讓孩子「野」一會兒了!

想要孩子擁有精彩的人生,只靠興趣班是不夠的!當然,也不能一味地玩兒。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堅持某些技能學習的同時,也有時間去自由自在地「野」一會兒。

這段時間,在興趣班方面做了減法,開始享受孩子們的「野」。孩子一起玩兒,只要不是很危險、實力特別懸殊,我基本會手插褲兜看熱鬧。觀戰孩子們的「野」很有趣!

昨天,小小跟大大玩兒嗨啦,將褲子擰成一條繩,用手旋轉著靠近大大,誰都知道那玩意兒扇著人有多疼。

我就沒打算攔著,繼續觀戰。大大躲在沙發靠牆的一角,縮成一團。我激她:「你怎麼那麼慫?!比小小大那麼多,不知道反擊?」

大大輕蔑地掃了我一眼:「安全三角區,你懂不懂?」噎得我說不出話。

說時遲那時快,小小旋轉時,把自己扇著了。

我笑得嘎嘎的~~大大卻上前抱著小小:「妹妹不哭!」

這是我沒想到的。

晚上,跟閨蜜聊起這件事,她懟我:「你是你家最笨的了吧?」

噎死我了,懟回去:「是啊,跟你一樣,小時候野得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這樣誇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糟!
不許男孩哭,是這個世界對他們最大的傷害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