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仁美大學堂白崇然教授近影

白崇然教授藝術簡介

白崇然,回族,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生班。現為仁美大學堂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區政協書畫院副院長,供職於北京大學,兼《中國書畫收藏》雜誌學術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徐悲鴻畫院院士、中國王羲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藝家聯合會副主席。




境由心造 徹悟通靈

文/賈德江

對於一個畫家的認識,尤其對於一個具有深厚傳統淵源而又奮力於承古出新實踐的畫家的認識,往往需要一個過程。畫家的作品在一次展覽中或一次見面時所看到的只是一種膚淺、朦朧的印象,如果就此妄加評論,只能是管窺之見。而對於畫家那驚人的創造能力和作品獨特的表現風格以及深邃的美學內涵,只有在反覆賞閱和細細品味的過程中才能加以理會。我一直關注白崇然的作品,常常與他共享一次次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我為他沿著長征之路寫生而創作的氣勢宏大的百米長卷而慶賀,我為他為人民大會堂等國家級樓堂管所創作的不同凡響的山水畫巨制而祝頌,我為他的作品隨「神州六號」飛船上天而歡呼,我為他一次次入選全國性美展和邀請展並屢屢獲獎而振奮,更為他的作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收藏而欣喜。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白崇然的山水以雄強豪放為特點,大筆揮灑,隨機放鬆,洋洋洒洒,勾勾斫斫,擦擦點點,富於行草般的書寫性,雄強而不霸悍,豪放而不輕狂,綿密的筆意和鬆動的內部空間相輔相成,在蒼茫雄厚、秀潤華滋的視覺符號中傳達出中國傳統筆墨豐厚的文化蘊涵。概言之,白崇然的筆力、筆意、筆性自有一種朴茂蒼鬱的獨到氣象,早已走出了明清以來的傳統山水畫圖式,包孕著中國文化的現、當代性因素。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薈萃於本畫集的作品,大多是白崇然近期畫作。經過幾十年的歷練,其畫已「入深」於「成厚」,即意趣之深和氣質之厚已達「法備氣至,純任自然」階段,呈現出一種筆意縱橫、靈氣往來之感。畫家在強調「有生活感受,無生活實景」的實踐中放開徹悟,復歸心靈,以意取象的山川流水、林木煙雲,含蘊著獨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種心緒,乃是一種秀潤於滄桑的融合。作品中的意象,既不恣肆超拔,也不華美工麗,而是從容自在、平易簡淡、松秀舒展,筆法愈為自由率意,狀物益加不拘細節,筆法、墨法、色法都是適意、散淡、平和、凝練的結果。顯然,畫家意在強調作品的本色流露、無法之法,以實現「山水真趣」----造化自然之趣與人工剪裁之意。其藝術表現有如下幾個特點: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一)用筆已極鬆動自然,順筆、逆筆、中鋒、側鋒,拖拉摁捺,皴擦點染,自由馳騁,率性而為,進入無礙無滯境界,筆與象、意與境、心與畫,化合為一,真正有一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之感。這種筆法表現上的自由王國狀態,是畫家數十年純功歷練的結果,它合符「道法自然」的人文理想。石濤在《畫語錄》里所謂「腕不虛則畫非是」,「其用筆極重處,卻須飛提紙上,消去猛氣」,白崇然上述畫法,恰是體現「虛腕」、「筆活」、「飛提紙上」之妙處。

(二)用墨已達「筆與墨會,是為氤氳」,「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由我在」(石濤語)的境界。這種境界無處不自然,無處不天成,無造作之筆,無雕琢之痕,美在清雅,妙在分明,將觀者帶進一個特殊的審美天地。有時精心層層積染,有時及時捕捉和留住偶然得來的墨色效果。在寫與染的關係上,寫不到時,他力求「染」到,滿紙五墨交替,玲瓏剔透,不板、不結、不滯,重重景象,虛靈綿邈,煙波無盡,目極無窮,雖丘壑無言,卻透露出生命的神韻。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三)進一步探討的話,我們會發現,白崇然山水畫的最大魅力即來自於他特有的書法筆意所形成的筆墨語言風格。他的山水感性色彩極強,創作過程的因氣布勢、虛實相生,運筆的剛柔相濟、風流自呈,用墨的階次分明、化機一片,皆顯濃郁的書法氣息。或以淡出,或以黑勝,或以線顯,或以點優,或以色染,或以墨鋪,或以空靈主,或以濃茂出,都是傳統以書入畫,以書法作畫法的路數。然而,這種筆法又不同於古代傳統,它強化了筆法的轉換、起正=映帶、方圓、剛柔,弱化了描繪性,強化了表現性,使繪畫向「內在需要」(康定斯基語)走去,向心靈表現趨近。

(四)「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黃賓虹語),是白崇然山水區別於當代其他山水畫家之處。正因為白崇然有如此的認識和追求,所以我們看到他筆下的山水,不以描繪、再現山水自然形象的真實為目的,貌不驚人,形不奇特,筆隨意轉,象有境生。其美妙所在正如石濤《話語錄》中所言:「山水真趣,須是入野看山時,見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筆頭靈氣。下手時他人尋起止不可得,此真大家也,不必論古今矣。」就此而言,自然的「或真或幻」與畫家的「筆頭靈氣」相合,讓人「尋起止不可得」,表現了「山水真趣」,是白崇然山水畫「內美」旨趣的顯著表徵。「內美」是一種難以言喻之美,是一種含而不露、出乎本質的天性之美,它應該大方、樸素、高貴、典雅、蘊藉、深沉、須久品耐觀,方見其動人心魄之處。有如飲茶,大味必淡,至淡至濃,故須真知音賞者。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走向21世紀的中國山水畫,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其發展態勢大體為整個中國畫的發展態勢相結合。在發展與創造的探索中,主要呈現兩種取向:一種是用西方的藝術觀念和方法改造舊有的繪畫傳統,往往被稱為革命新派或融合派;另一種是在傳統繪畫內部尋找變改方案,以借古開今,往往被視為傳統派或延續派。顯然,白崇然的藝術軌跡屬於後者。他雖然沒有融合派、革新派那麼風光無限,但仍以護衛文人畫傳統為己任。紮實的畫學研究,精深的書法功底,為他深入探討傳統精華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尤其是他在古詩文方面的造詣,使他的山水畫刪盡俗氣,充溢詩情。誠如《望雲慕高鳥》《心遠地自偏》《古塞落秋紅》《行雲思故山》《春野曉風微》一類富有情思的作品,沒有劍拔弩張、瑣細繁冗的景觀描繪,沒有矯揉造作、遊戲筆墨的痕迹,一切都立足於水墨本體的拓展與發揮。那種凜然的山水氣勢以及這種「氣勢」山水帶來的詩情色彩,不僅表現為藝術的表現的浪漫風韻,更是一種山水情懷的獨特表達。究其底里,可以發現白崇然的山水重視傳統,但絕不因循守舊,力圖在出舊闡新中擺脫「四王」及其傳派只知師古人的桎梏;他重視寫生,強調遊歷名山大川,滋養筆墨意趣,但他並不以寫實為能事,而是寫山水之意,「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意在筆先,畫盡意在」,力圖在作品中運用水墨渲淡、點線的生動結合、墨色的豐富多變表現主體的虛與實、神韻與理氣。

這位畫家不一般 畫中有「山水真趣」


以傳統技法意寫真實山水,在筆情墨趣中寫山水之真,直抒胸中性靈逸氣,這是白崇然幾十年執意不改的實踐和追求,代表了傳統借古開今的一種重要取向。我以為,白崇然用出入傳統的筆墨語言闡述了一種超逸的民族文化精神,它自然內沒,餘味回甘,使傳統山水畫的再創於新生成為可能。正是他對傳統山水畫的繼承和發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使我們不能忽視他對推進中國山水畫發展所作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