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在抗日時期的悲慘遭遇
熊貓在廣為人知、取得今日的國寶地位之前,其歷史是被獵殺和捕獲的歷史。這個過程從古代持續到建國,以1869年為分水嶺,之前全是殺害,此後捕、殺各居其半,而其成品無一例外,全部都走私或販賣到了美洲和歐洲,這個時間段自然也包括了抗戰時期。
最初只有熊貓出沒區域的山民對其進行獵殺,理由很實際,因為它偷吃了莊稼或嚇到小孩子;1869年之後,外國人也加入了這場狩獵,這是一種在各種理由之下的有組織、有目的行為。
1869年,一位來自法國且熱衷於博物學的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1868-1870年的探險之旅中來到了四川雅安鄧池溝天主教堂,有幸成為了第一個目睹熊貓這種神奇動物的西方人,當然,是死去的而不是活著的熊貓。且慢噴,熊貓並不是被他所殺,而是山間獵戶的戰利品。
戴維意識到這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從未出現的物種,他本身便受巴黎博物館的資金支持,為該館尋找動、植物標本。回到教堂後他僱傭山間獵戶對這種「完美的、黑白相間的熊」進行追蹤,很快,獵人們就為他帶來了一隻年輕的黑白熊。
解剖後的熊皮及一封單獨的信同時被寄往了巴黎,在信中他寫道:
我未曾在歐洲的博物館看過這種特種,而且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種類;也許它將成為科學上的新發現!
戴維斯之後,又有英國人(威爾遜等)、德國人(魏戈爾德等)、澳大利亞人(埃德加)、英國人(佩雷拉)等次第來到,其中德國人在山民那兒買了一隻嬰兒熊貓,澳大利亞人見到過一隻貌似熊貓的動物,余者皆一無所獲。
1929年,小羅斯福兄弟說服了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支付遠征隊的費用,前往中國。他們說:
我們此次旅程的「金羊毛」就是大熊貓。
金羊毛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稀世珍寶,人們都想得到它。
同年4月13日,兄弟倆在大森林中發現了熊貓的足跡,在他們的追蹤之下,最終發現了前方搖搖晃晃行走的金羊毛,兩人幾乎同時開槍,也同時命中。
一個月之後,這隻大熊貓被剝皮,運往芝加哥。
小羅斯福兄弟由此成為首次成功射殺成年大熊貓的西方人,同年底,兩人出版了遠征傳記《追尋大熊貓》,風行一時。
他們是榮耀的,也是卑劣的。
他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各大博物館競相攀比,各大熊貓獵殺遠征隊肆無忌憚地湧向中國西部,開啟了一個群體的獸性和卑劣。
1931年,費城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遠征隊獵殺了一隻熊貓幼崽,加上從當地獵戶那裡購買的好幾隻,一起剝皮送回費城。
1934年,美國自然博物館贊助的隊伍成功獵殺一隻成年大熊貓,並舉行宴會,吃熊貓肉。他們捕獵的具體過程,曾寫成文章刊載於《博物學》雜誌,裡面充滿了自誇之意。
還是這家博物館,早在1919年便資助了格雷厄姆這位旅居四川多年、博學多聞而狡猾高效的傳教士。截止1934年,他在寶興、汶川一帶,他交給該館超過20隻熊貓標本,且很多是以整隻遺骸的方式運走的。
1935年6月,紅軍長征路過川西夾金山脈,和他們擦肩而過的密林中,還有西方人捕捉熊貓的忙碌身影。英國上尉布羅克赫斯特,在自費開展的熊貓狩獵行動中,可能就在紅軍征程幾百里的範圍內,成功射殺了一隻大熊貓。在回憶文章里,他用不知廉恥的筆觸寫道:
我不辭萬里,從28000英里外的遠方而來,就是為了射出這發子彈。
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攀比之心,在精英們嚮往的歐美,在他們認為的「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的異域,這種攀比只會催生比黃色人種更惡劣、更無恥、更瘋狂的變態行為。
熊貓在抗日時期的悲慘遭遇
在抗日的時候,可以說是最緊張的時候,那可是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很多人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證,更不要說關注熊貓老弟在幹啥,而那個時候熊貓也比較老實,自己就活在四川那邊的深山老林中,也沒有人打擾,日子過得也算是滋潤。
其實近代的時候老蔣也給美國人也送過兩隻熊貓,時間點正好也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時候的中國實力不強,所以蔣介石想尋找外援,於是就找到了美國頭上,而交接的事情就交給了宋美齡,宋美齡聽聞美國人早就對於熊貓有特殊的熱愛,所以就送了兩隻給美國人,這是除了最近聽說的熊貓外交之外的又一次,而且時間還是抗日時期。
熊貓在歷史中出現的身影
想必大家對熊貓的了解是只限於現代的,但是據某些專家的估測,熊貓在上古時期其實就已經和人們有所接觸,在黃帝和蚩尤展開大戰的時候,黃帝一方是騎著巨熊和蚩尤作戰的,當時蚩尤一方的坐騎名叫食鐵曾,而食鐵獸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熊貓。
文章來源:菜葉網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