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戰爭賠款,卻幫中國培養留學生,美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原標題:放棄戰爭賠款,卻幫中國培養留學生,美國為什麼要這樣做?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達到高潮。義和團成員認為造成晚清各種苦難的根源就在於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滲透和入侵,因此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義和團稱洋人為「大毛子」,中國教徒和那些為洋人打工的中國人被稱為「二毛子」,那些用洋貨的人被稱為「三毛子」。義和團的宗旨是所有「毛子」都要被消滅乾淨。
義和團成員在北方多地焚燒教堂和屠殺基督教徒,情況愈演愈烈。1900年5月28日,以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組成聯合軍隊,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對清朝發動武裝侵略戰爭,即「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想必每個中國人都非常清楚,清朝完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中最主要的一項是「賠付各國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年利息四厘,本息合計九億八千萬兩」,史稱「庚子賠款」。當時中國人口約為四億五千萬人,所以八國聯軍就商定出了這麼一個極具侮辱性的天文數字,讓每個中國百姓都分攤一兩銀子的賠款。因為八國聯軍認為導致發生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就是中國老百姓(義和團)。
「庚子賠款」並不是各國平分,而是依據各國在義和團運動中遭受的損失,以及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出力多少來進行分配。按照《辛丑條約》中的規定,俄國拿到的賠款高達一億三千多萬兩,占賠款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九。其次是德國,因其公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殺,所以得到了九千多萬兩賠款,占賠款總數的百分之二十。詳細各國所得的賠款比例可詳見上圖。
戰爭結束了,賠款也在進行中,那麼關於八國聯軍侵華以及庚子賠款這一系列的事情是不是就這樣告一個段落了呢?還沒完!
由於「庚子賠款」的金額要遠遠超出了當時入侵各國實際上所遭受的損失。所以各國在中國賠款問題上意見並不一致。1904年末,清朝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談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的時候,海約翰私下透露:「庚子賠款原屬過多。」事實上這也代表了當時許多美國人的真實想法。梁誠在得到這一重要信息後,馬上就意識到在賠款問題上看來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於是,他開始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遊說。一些有名望的美國人,如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傳教士明恩溥等人也都向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給中國,退還的金額可以在中國開辦學校,另外還可以設立專項獎學金用於補貼中國赴美留學生。
最終,美國只留下了二百萬美元「實應賠償」部分,而將其餘已支付的賠款全數退還,並放棄剩餘還未支付的賠款。美國要求清政府將退回的賠款用於留美中國學生的教育費用。
1909年6月,清政府設立了游美學務處,並將皇家園林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游美肆業館的館,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最初雛形。從1909至1911年,游美學務處選送三批共180名學生赴美留學,其中包括梅貽琦、胡適、趙元任、竺可楨、胡剛復等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一場帶給中國人民的沉痛災難,卻意外成就了清華這所中國頂級的大學,真是應驗了一句老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最後再來說說美國人為什麼放著真金白銀不要,而選擇幫中國培養留學生呢?其實這就是美國人那種佈道式的價值觀決定的。對美國人來說,向其他國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遠比眼前這點真金白銀更加重要。上文中提到過的那位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在寫給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這樣說道:「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
※此人是清朝最憋屈的鐵帽子王,乾隆皇帝命他做「保安」
※太平天國後期為什麼突然打不過清軍了?最主要問題並非內鬥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