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本《鈴木大拙禪學入門》,這本書影響了很多西方重要人物
今天介紹本《鈴木大拙禪學入門》,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禪的觀念體系里,人們只有打破二元對立的邏輯後,才能抵達世界和生命的本真。本書作者鈴木大拙是日本禪學思想家,被稱為「世界的禪者」
那麼鈴木大拙的魅力何在?為什麼西方乃至世界要聽他說禪?這就不得不提鈴木大拙的一項獨特優勢:他會英文。在學禪之前,他是學校的英文老師,而且他禪學底子厚實,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20歲左右就跟隨日本當時著名的禪師學禪。他上學時還選修過哲學課,接觸了西方哲學、思想文化。
更重要的是,鈴木大拙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能夠將東方的思想學說以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在東西方不同的思想體系中自由切換,尋找到相通之處。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他在解釋禪宗或佛教的原理時,經常使用西方人熟悉的詞語、邏輯和案例,比如引用聖經中的例子,信手拈來梭羅等作家書中的句子。
鈴木大拙的這種能力和他個人經歷有關。他曾在美國連續待了11年,為一家出版社做東方學說論著的翻譯和校對工作,在此期間,他將《道德經》等東方論著翻譯成英文。之後他回到日本,進入高等學府做禪學思想的教學工作,這進一步加強了他普及禪學的能力。他用英文寫了許多論著,都成了西方人親近禪宗的入門階梯。
當然,還有一點是他活得足夠長,活到96歲,這也確保了他的思想對西方發生影響能夠持續大半個世紀。鈴木大拙建議,在閱讀他其他論著之前,可以先從這本「禪學入門」開始。據說,喬布斯開始修習禪學,也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這本「禪學入門」在寫作時面向的是西方讀者。西方從地理上,指的是歐洲或美國。在鈴木大拙活躍的二十世紀初期,相對於東方,西方代表的是發達的經濟、科學技術、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等等。不過,放到今天來看,如今的東方人,也都是在現代文明下長大的,從小接受的也是西方體系的教育和思維訓練,也都是從學習數理化、英文一路成長起來的。這樣一來,這本書的讀者群體就不局限於西方讀者,而是可以擴展到對禪學、佛教沒有基礎的普通大眾了。
「禪」最早誕生在印度,後傳入中國,結合了中國的思想文化,成為「禪宗」,在唐朝時,又傳入日本。禪宗最早在日本並不發達,直到宋代時,一位日本和尚兩次來中國學禪,將禪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的臨濟宗帶回日本。臨濟宗以單刀直入、使人頓悟為特色,恰好當時掌握日本國家實權的北條氏對禪宗熱情信奉,甚至皈依了禪宗,於是禪宗越來越興盛,逐漸融入並植根在日本文化和精神的方方面面中。
這樣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東方思想,為什麼會藉由鈴木大拙這個日本人傳遞到西方,並且在西方產生了持續影響?為什麼西方的很多重要的人物,比如哲學家海德格爾、心理學家榮格,甚至是喬布斯,都受鈴木大拙影響?
原因之一是鈴木大拙生逢其時。二十世紀初期,日本從一個原本落後封閉的東方國家,通過明治維新而迅速現代化,還在日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日本迫切希望得到西方現代國家的認可,獲得平等地位,戰爭獲勝代表的是日本現代化程度以及國力提升,而輸出文化則是向西方國家顯示,日本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國度,也有著足以傲世的文化藝術和思想。文化輸出自然需要闡釋者和宣傳者,每個國家都是如此。
在日本,就有岡倉天心去波士頓美術館工作,用英文寫《日本的覺醒》、《茶書》等書,有鈴木大拙在西方演講宣傳東方禪學。如果將時間的維度進一步延展,後來鈴木俊隆在美國傳教、建立禪學院,杉本博司在紐約開古美術店、做攝影展等等,都可以納入這一脈絡。
如果把文化輸出看作是日本主動去接近西方世界,那麼,在二戰後,西方世界也敞開了懷抱,主動擁抱了東方思想。戰爭造成的創傷引來世界性的迷茫,西方開始懷疑,他們一直信賴的科學技術、現代文明和資本主義,是真的為人類帶來了美好的未來,還是毀滅整個人類,他們試圖從東方,從自然和精神的層面,來尋找心靈的慰藉和生命的意義。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大齡剩女們,要是生活在漢朝,那你可就慘了,交稅交到你懷疑人生
※讀哈佛中國史之秦與漢,看看漢朝是怎麼總結秦的教訓,作出改變的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