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佛陀: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圖)——道德真源

佛陀: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圖)——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聖賢法語》欄目467篇

摘自:《大智度論》

製作:道德真源東方陽熹

佛陀: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圖)——道德真源

佛告阿難:「若今現前,若我過去後,自依止(依止者,依靠、安止也),法依止,不余依止。云何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不追求和迷信自身以外的任何人,不追求和聽信正法以外的任何說法,是為不余依止。按:此並不是說老師並不重要,若是沒有佛陀,阿難等諸弟子亦不能得度。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的一切痛苦和煩惱皆源於自心,人們唯有依靠自心的智慧,依靠正知正見,自性自度,才能夠獲得解脫。人們若是把自己的身心,乃至生命依附和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不能得度的。)於是比丘內觀身,常當一心智慧,勤修精進,除世間貪憂;外身、內外身觀,亦如是;受、心、法念處,亦復如是。是名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按: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尚且這麼囑咐弟子,那些聲稱學佛者若是不皈依他、不皈依他的法門,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云云;利用種種宗教形式沽名釣譽、騙人錢財的「大師」、「大德」、「活佛」們,可休矣!)

佛陀: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圖)——道德真源

東方陽熹釋義:

佛告訴阿難說:「無論我在世時,還是我過世後,你都要依止於自己、依止於正法、不要依止於其它的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為什麼說修行人要依靠自己,依靠正確的法義,不要依靠其他的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呢?作為修行人,能夠反觀自己的身心,用自心的妙智慧觀照,勤苦精進的修行,去除世人所具有的貪婪和憂慮;無論對身外的一切,還是自己的身心,都要如法的觀察;無論自己產生了什麼樣的覺受,還是產生了什麼樣的思想意識,或是遇到了什麼樣的人和事物,都能夠始終保持正知正見,不迷失自己的本性,這就叫做修行者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

註:括弧內為東方陽熹的注釋。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daode.org)。

佛陀: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圖)——道德真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無明與幻象(圖)
丘處機:學道修真者,愈高而愈難(圖)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