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館藏古玉孔道痕迹,搞懂古玉鑽孔工藝(乾貨)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打鑽圖
一、桯(ting)鑽
桯鑽工具--箭頭
桯鑽,就是我們俗稱的"實心鑽"。起源於新石器時代,一直沿用到近代。最早的桯鑽工具為瑪瑙、火山燧石等製作的箭頭,人們用其直接在玉器上帶動潮濕解玉砂進行旋轉打孔。後來出現了弓,利用弓來帶動鑽頭加工,大大提高了鑽孔效率。
桯鑽痕迹1
桯鑽打孔過程中,需要加潮濕解玉砂,早期會留下較大的馬蹄孔,回來出現了青銅材質的桯鑽,孔就越來越小,因為是手工轉動,難免不能一鼓作氣在同一個點上鑽動,必須要反覆起鑽,加上鑽的磨損,同時進入孔的解玉砂的粗細不同,就會留下不規則的孔壁,和粗細不同的螺旋線痕迹,現在的打孔也會有螺旋線,只不過兩種螺旋線特徵不一樣而已(劃重點)。
桯鑽痕迹2
新石器時代玉器桯鑽常會出現喇叭孔,主要是被磨製物體的硬度,與鑽頭材料的硬度耐磨性比較接近。當進行研孔時,被磨製物體與鑽具之間,會相互磨損消耗,使較粗的鑽頭前端慢慢被磨細,無法再下鑽。這時候鑽頭後部,直徑粗的部位開始與孔口接觸研磨,使孔口的倒角度越來越大,最後形成了喇叭口(劃重點)。
桯鑽喇叭孔痕迹
二、管鑽
管鑽痕迹1
管鑽一般用來打較大的孔,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使用,比如玉璧的孔和玉琮的孔都是用管鑽來打的,管鑽的特點是可以打大孔,中間是空心的,可以加速冷卻,不容易磨損鑽頭(優勢所在)。
管鑽痕迹2
管鑽的原理不同於桯鑽,桯鑽是將孔道內所有玉料磨去,適用於小孔;而管鑽是古人智慧的綻放,只需要利用管狀工具帶動潮濕解玉砂,磨掉管壁一般厚的圓圈,即可下料成孔,相當於線切割(劃重點)。史前管鑽中,常出現雙面對鑽而殘留的台階,如上圖。
漢代管鑽玉璧內孔
到了漢代,使用鐵制大型管鑽工具加工玉璧,內孔及外緣全部用管鑽製作。加工過程中,由於潮濕解玉砂顆粒大小不同,會在孔壁殘留間距不等、深淺不一的螺旋狀痕迹,如圖所示。
漢代管鑽玉璧外緣
最後,推薦您讀本書: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台合作請聯繫:
Tel: 18610768869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鑒寶。
↓↓↓↓↓
※上等寶石入畫中 千年不朽的瑰麗畫卷!
※指尖文玩,你喜歡「大」尺寸還是「小」尺寸?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