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先來看一個孩子的背景 :

孩子4歲半,在家裡一直是比較懂事,聽話的。

比如吃藥,給他講清楚吃藥的道理之後,無論多苦的葯,孩子都能痛快地一口吃掉。講了刷牙的作用,刷牙他也不抗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只要講清道理,他都能接受。

可是,另一方面,孩子在外面特別容易發脾氣,而且通常都是因為特別小的事。

比如小朋友走路撞到他,玩沙子的時候不小心弄到他鞋上,還有,在遊樂場玩,他玩什麼,如果別到小朋友也過來要玩,他都會生氣,而且大哭。

我們特別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呢?為什麼在家裡和在外面,反差那麼大呢?

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問題:「我的孩子明明懂得道理,為什麼卻不照著做呢?」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懂道理就做=自控力強

而對對自控力有決定性影響的「冷認知系統」(有的書也稱理智系統)發育得十分緩慢,在孩子上小學的前幾年才會逐漸變得活躍,直到20多歲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孩子「懂道理」,卻仍然「不聽話」,是非常符合他們成長規律的正常現象。成人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何況孩子呢?

但是今天最開始的那個孩子,的狀況有些不同,他不但「懂道理」,而是十分配合。但是這種「懂事」為什麼只表現在家裡呢?

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孩子表面上順從聽話的行為,與真的懂得道理,認同道理而產生的自主行為,是兩回事。

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聽話,往往只是表面的服從,是在發現自己無力抵抗大人時的「不得已而為之」。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以吃藥為例,我們可以留心觀察孩子的態度,是——好吧,我說不過你,我投降。還是——我知道葯很苦,我不想吃。但是我願意努力一下,主動面對這個困難。

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滿足於孩子的聽話,不會再費心留意孩子的心情,因為這種聽話的確為我們的生活減少了很多麻煩。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負情緒是在不斷積累的,這些積累的情緒,總是需要發泄,甚至是更激烈的爆發。

於是,小男孩彬彬在家可以聽話地按時關掉動畫片,在外面卻因為吃不到冰激凌大發脾氣,背景那個孩子,在家能喝下很苦的葯,在外面卻不能承受與小夥伴間的一點小衝突。

那麼,怎麼辦?

出於對孩子健康、安全、生活習慣,甚至禮貌禮儀等等考慮,我們難免會對孩子有要求,也當然可以對孩子有要求。

不過,我們可以嘗試做到:

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要求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盡量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讓過程變得輕鬆愉快。同一件事,如果過程愉悅,孩子的感受會不一樣,接受度也會更好。

當孩子因為不得不關掉電視,少吃一些糖果這類的事情表現出不高興時,我們要接納,而不是壓制他的負情緒。將「事情」和「心情」分開對待,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

減少對孩子的命令式的語言和強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一些孩子能夠自己做主並且說了算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9歲男孩偷錢買手游,父母的處理方式太棒了!
菌菇類食物重金屬超標?還能不能給寶寶吃?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