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億根基,4道圍牆,小米8年構建了什麼?

1億根基,4道圍牆,小米8年構建了什麼?

10月26日晚11點23分,小米手機出貨量正式突破1億台。這比雷軍提出的年底銷量過億,提前兩個月完成了任務。

此前一天,小米在故宮發布了全球首款滑蓋全面屏——小米MIX 3手機。MIX系列於2016年面市時,讓整個世界震驚,並由此開啟了手機的全面屏時代。

生於2010年的小米,第一部手機誕生是2011年底,此後在2012、2013、2014連續三年經歷了飛速增長,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歷史奇蹟。在2014年底,按照雷軍的計劃小米在2015年底可以銷量過億,衝擊億級俱樂部。而那時,中國手機品牌還沒有一家進入這個量級。

遺憾的是,2015年下半年開始,小米的增速開始放緩,最終以7000萬部手機成為當年國產手機第一名,但是並沒有完成雷軍的「小目標」。

在經歷了2016、2017兩年低谷之後,2018年小米起底快速反彈。小米集團半年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達3200萬部,同比增長43.9%,為全球前五大手機公司中增長最快的公司。終於,在10月底,小米邁進了億級俱樂部,

小米第二次衝擊億級俱樂部成功,在懂懂筆記看來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勝利,此時的小米與三四年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四年前的小米還是一棵幼苗,因為全新的互聯網模式,獲得了一時間噌噌地猛長,但是並不穩固,年輕的小米還有很多基礎能力沒有建立起來。

今年銷量過億,可以說是小米「性價比」模式發展的牢固根基,而且小米已經構建起4大圍牆:高端與低端、海內與海外、硬體與軟體、線上與線下。


性價比和科技兩大基因

給用戶一個用得起的好產品,這是雷軍創辦小米的初衷。這世界不缺好產品,也不缺便宜貨,但「用得起的好產品」,真是市場經濟中的「稀缺物種」。

從手機硬體本身考慮,實現這個目標就是要價格便宜,並且有科技含量,好用、易用。所以,小米出生時就帶著兩大基因:一是性價比,二是科技。

先說說性價比。1999元的小米1代手機發布時,是當時國產手機陣營中最高硬體配置同時是接近別人一半的價格,1999元給小米貼上了「極致性價比」的標籤,也因此一路躥紅。後來,紅米系列手機更是將性價比發揮到極致,紅米手機也因此成為國產品牌中首個銷量過億的手機品類。

從小米手機到手機外圍的電視、筆記本、移動電源、智能手環、空氣凈化器等等,每一個品類都以性價比獲得了成功。比如小米手環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穿戴設備。空氣凈化器以性價比極高一下子將市場打開,一年多時間就達到市場佔有率20%。小米電視,成為互聯網電視第一品牌,並且銷量已經比肩老牌電視廠商。

在今年IPO之前,雷軍對外界公開承諾,做感動人心的產品,小米的硬體凈利潤永遠不超過5%,這個承諾贏得了消費者的掌聲。

再說科技基因。小米手機發布的第一天,雷軍就說「小米為發燒而生」,將最先進的硬體和創新的技術融入到產品當中。小米1和小米2,是當時發燒友們最愛的產品。因為將「未來科技」的體驗,以平價提供給消費者,也讓消費者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福利。

小米5發布的時侯,小米官方聲稱擁有十項黑科技,而當時的小米5因為拍照功能的強悍,被用戶稱為「拍照神器」。

兩年前發布的MIX削掉了「額頭」,首次給用戶帶來全面屏的體驗,並開啟了全球智能手機全面屏時代。說實話,當年MIX的發布,對業界和用戶帶來的震撼很大,雖然當時的小米從市場份額來看還沒有走出低谷,但那一次讓所有人看到小米成立幾年後,在研發上的實力開始爆發,很多人對小米恢復了信心。

今年發布的小米 8率先實現了雙頻 GPS,而且手機拍照方面也在不斷進行演算法優化。到此次發布的 MIX 3,拍照功能再次突破,實現了 108 分的 DXO 拍照成績。

小米MIX 3的幾大亮點是:全球首款滑蓋全面屏,拍照全球前三,彩色陶瓷機身,以及讓人用了就會上癮的「無線快充」。得益於磁力滑蓋的設計,使得MIX 3的屏佔比達到93.4%,這也是一個足可以排進今年新機前三的指標。

這次小米MIX 3的發布,雷軍將地點選擇了故宮,當然是因為小米想透露「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寓意。但在懂懂筆記看來,MIX 3是代表手機最高水平的產品之一,而時間點是在小米進入億級俱樂部的時機,或許雷軍還想表達其做最好用的手機給大家,讓大家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初心。


四道圍牆圍起一個平衡的生態

這次成功衝擊億級俱樂部,與三年前衝擊失敗時的小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當時的小米業務單一,只有手機一枝獨秀,那時候的路由器、電視業務還都比較弱小,生態鏈產品剛剛起步,移動電源、插線板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還沒有形成合力。並且,因為小米從零開始就直接進入快速車道,很多根基並不牢靠,比如供應鏈的掌控能力,企業內部管理能力,還有在研發上的積累也還遠遠不夠。根基不穩,抗風險能力就會弱,這也是小米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低谷期的原因。

雷軍親自抓手機業務之後提出「補課」的說法。這三年時間,小米一邊補課,把根基打穩,一邊擴張,建立圍牆。今天再看小米,跟2015年已經大不相同,懂懂將之總結為4個平衡,也是4道圍牆。

首先是高端與低端的平衡。小米系列手機打開局面,後期紅米系列發威,紅米系列賣得越好,越會給人以低端的感覺。小米後來推出NOTE系列,又推出頂級的MIX系列,高端系列在市場上的聲量在不斷加大。

今年小米8發布的時候,小米系列的價格打破了1999元的天花板,上了一個台階。並且,小米8成為小米系列歷史上賣得最好的一代產品,10月8日,小米宣布小米8在發布4個月後發貨超過600萬台,證明小米8在高端機市場的競爭力。而受高端旗艦機的影響,小米大陸地區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25%。

小米正在打破低端的形象,中高端與低端產品變得逐漸平衡起來。當然,不可否認,小米在高端的佔比還是相比較低,需要MIX系列持續發力。

其次是國內國外平衡。一方面是中國手機品牌軍團崛起,另一方面是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飽和,所以國內市場的競爭愈加慘烈,加強海外市場是必然且長久的戰略選擇。而小米則是國際化最成功的手機廠商之一。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已經進入了80個國家和地區,在其中的2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前五。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達164億元,同比增長151.7%。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已佔總收入的36.3%。其中印度市場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排名第一,第二季度在印尼出貨量已經上升至第二。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成長性尤為重要,可以說小米是在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通過海外市場找到了一條拉動增長的新路徑。

第三是硬體與軟體的平衡。雷軍從創辦小米手機時就說這是互聯網手機,其實外界一直沒有理解透互聯網手機的模式到底是什麼。IPO之前,雷軍給硬體業務划出5%凈利潤的紅線,並強調「硬體+互聯網+新零售」業務組合,這是再次向業界宣告:小米是互聯網公司,不是硬體公司。而硬體只是小米觸達用的連接點。

互聯網業務的爆發,依賴於手機用戶的數量。至今,小米手機的存量市場大約有3億左右,也就是說小米有3億互聯網用戶。圍繞這3億用戶展開互聯網服務,是小米最大的想像空間。二季度財報中,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為39.58億元,同比大漲63.6%。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2.07億人,同比增長41.7%。

在小米IPO之後,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懂懂注意到一個細節:互聯網業務分為了四個部門,都是向雷軍直接彙報。這四塊業務大致包括:一部負責MIUI核心體驗、技術中台、商業產品研發及廣告銷售、遊戲發行、商務合作和MIUI國際業務等。二部負責應用商店、遊戲中心、小米音樂、小米閱讀、小米生活等。三部由MIUI部分部門組成,負責資訊類、搜索類、開發者生態系統等業務。四部負責電視版MIUI、小米視頻、畫報、直播、米聊、米車生活、快視頻以及互聯網創新業務等。

這四部的互聯網業務涵蓋範圍非常廣,並且是雷軍親自負責。可見,小米通過手機圈地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互聯網服務粘住用戶,併產生更大的價值。

硬體與軟體的平衡,是小米與其它中國手機廠商最大的區別。而正因為這種平衡,小米與其它手機廠商的競爭也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第四是線上線下的平衡。小米誕生的時候只有線上銷售的模式。現在,線上不僅有小米商城,還有有品商城,線上商品更加豐富。並且,三年前開始向線下發展,以新零售的模式全國發展小米之家,創造了蘋果之外最高的坪效比。

今天的小米,線下線下業務平衡,不再依賴於單一的渠道,與用戶的觸點也更加豐富。

以上4個平衡,可以說是小米今天的競爭力所在。雖然小米從規模上不是最大的手機廠商,但是這4道圍牆讓小米變得更加安全。這4道圍牆構建的小米,也不再是單一的手機產品,而是以手機為核心的IoT生態。

所以,懂懂筆記認為,進入億級俱樂部對小米的意義在於:生態的根基更穩了。生態的形成需要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要數量大,二是要物種豐富。當小米手機過億的時候,IoT連接的數量也已經超過1.15億台。這個生態,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物種上,都已經完備。

所以,進入億級俱樂部之後,小米要做的就是要讓生態更加活躍起來。接下來的小米,或許還有更多精彩。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一個個被爆掉的概念背後:用善良化解風口的焦躁
「理解萬歲」為何成了人工智慧行業的小目標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