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賡大將要是早點入朝領兵,志願軍180師可能就不會損失

陳賡大將要是早點入朝領兵,志願軍180師可能就不會損失

1951年4月22日,援朝第五次戰役打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投入15個軍,加上朝軍3個軍團,總兵力超過70萬人,發動了整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對面以美軍為首的聯軍有5個軍計14個師另3個旅,總兵力在40萬人左右。從火力對比上看,聯軍為炮兵、裝甲兵、航空兵相結合的空地一體化火力配系,遠遠強於裝備相對劣勢且沒有制空權的中朝軍隊。

第五次戰役雙方百萬大軍激烈搏殺,形勢跌宕起伏,戰線大幅度進退,整整混戰了三個階段50個晝夜。至6月10日戰役基本結束,戰線比開始時又向北移動一些,中朝方統計共殲敵8.2萬人,自身戰鬥減員也高達8.5萬人(其中志願軍減員7.5人)。

對於中朝方來說,這次戰役打得很不理想,不僅沒能實現戰前預定「殲滅敵軍五個師其中美軍三個師」的目標,自己損失反而大於敵方,而且丟失了鐵原盆地南面具有重要意義的高地,使得中部戰線陷於非常不利的態勢。尤其是戰役後期轉移階段麻痹大意,組織不善,遭到聯軍機械化部隊猛烈突擊,各單位陷於混亂,致使人員和物資都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中志願軍第三兵團所屬180師在北撤時遭到聯軍包圍,全師大部損失,傷亡失蹤7000餘人,造成戰爭期間志願軍最大的一次建制性損失。

戰後志願軍從彭德懷司令員開始,全軍進行了檢討,總結經驗教訓。第三兵團的損失最大,副司令員王近山、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主任劉有光、副參謀長李懋之帶頭深刻檢討,並組織各級調查責任,吸取教訓。當時下邊部隊的思想非常混亂,怨聲載道。有一種意見認為,第三兵團首長輕敵大意,掌握不住部隊,未能及時正確處置危機,是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要是陳賡司令員能率第三兵團入朝,以他一貫思慮周密、機智敏捷的指揮風格,可能會避免危機發生。

那麼,這裡又關陳賡什麼事呢?

原來,1951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新的志願軍部隊入朝作戰。其中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所屬第12軍、第15軍和第60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任命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陳賡此前一直很忙。1949年末至1950年春,他率領解放軍第四兵團長驅2000餘里,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殘部,勝利解放雲南全境。1950年7月,陳賡作為中央代表秘密進入越南,幫助胡志明越盟軍隊同法國殖民軍作戰。在陳賡的有力組織協調下,越盟軍隊取得了邊界戰役的重大勝利,殲滅法軍9個營6000餘人,佔法軍在印支北部機動部隊的二分之一,並一舉解放了5個城市、13個縣鎮,鞏固了越北根據地,打通了中越邊境交通。11月,陳賡奉命回國。年底,他奉派入朝了解戰況,調研部隊,考察陣地。1951月3月上旬,風塵僕僕的陳賡才結束考察回國復命。旋即,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命。

對於能率軍入朝,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作戰,陳賡發自內心感到既光榮又興奮。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昨夜失眠,總是考慮著朝戰事。」「工作是艱苦與殘酷的,我準備貢獻我的一切。」接到中央的任命後,陳賡發揚一貫的高效率作風,以雲南軍區機關為基礎臨時抽調人員組建兵團部,迅速組織部隊北上入朝。

當陳賡即將動身赴朝時,由於長期的奔波勞碌,導致左腿舊傷複發。他的這條腿是24年前南昌起義後在會昌戰鬥中負傷的,當時兩處骨折,傷得很重,面臨截肢危險。先後輾轉到長汀、上海,經過傅連暲、牛惠霖等幾位大夫精心醫治,終於得到保全,但還是留下了關節疼痛的隱患。這次入朝作戰前夕,陳賡左腿的創傷性關節炎發作,無法行動,只好留在北京醫治(後又轉往條件較好的大連治療)。志願軍第三兵團則由副司令員王近山率隊入朝,參加了規模宏大的第五次戰役。

後人讀史至此,總覺非常遺憾,如果陳賡不病而直接率軍入朝,以他謀勇兼備更勝「王瘋子」一籌的指揮領兵能力,180師的失利可能真的就不會發生。重要歷史人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頑強而持續地存在於社會發展規律之中。由此觀之,歷史必然性都是有條件的,沒有偶然性催發,這個必然性可能就不會顯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遼寧」號航母服役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實力有多強
中越戰爭一次經典炮戰:炮彈在頭上爆炸讓越軍無處可逃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