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惡業的幕後黑手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是誰惹惱了你》1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一切惡業的幕後黑手
是什麼讓我們徹底毀滅?就是我執。有了我執我們才會感受痛苦,我執會毀滅一切善,消滅修行的機會,讓我們無法獲得解脫。很多人即便獲得了暇滿人身,但最終在修行上還是空手而回,就是因為這個強大的我執。
我執是內心中的自我感。這種自我感與生俱來、根深蒂固。不僅限於人類,大千世界中任何種類的眾生都具有這種自我感。地上的牛羊、海里的魚蝦、空中的飛鳥,乃至蟑螂、螞蟻這些小昆蟲,雖然它們表面上並沒有造作非常重的惡業,但是,內心的自我感卻是永遠存在、從未中斷的。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高高興興地過一輩子,但為什麼無法保持一顆歡喜心呢?根源就是「我執」。我執導致我們總是沉浸在兩種情緒中:期盼與憂慮。
煩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我們最大的怨敵。所以,修行就是要與內心的煩惱作戰,依靠智慧和慈悲的佛法寶劍來解決煩惱、毀滅怨敵,這樣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一切導致痛苦的惡業究竟是由誰在操縱、在指揮呢?答案是「我執」。正是由於「我執」的存在,我們為人處事只考慮自己和自己的親人,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執」阻礙我們關懷別人、阻礙我們發揮慈悲。「我執」是一切惡業的幕後黑手,它不是魔誰是魔?
執著是苦惱的根源,放下執著,才能獲得解脫、自在。關於放下執著,有些錯誤的認識,將「放棄」誤認為「放下」,結果是修行越久,越脫離生活。表面上自以為是「放下」,實際上是執上加執,迷上加迷。「放下」並不等於不能有任何執著,而是因人而異。「放下」好比爬樓梯,後放前追一般。因為修行有次第,所以「放下」也須有次第。
放下貪執首先要做到少欲知足,擁有的東西越少,執著就越少。因為擁有的東西越多,執著就越多。巴珠仁波切曾說:「有一匹馬就有了對一匹馬的執著,有一頭牛就有對一頭牛的執著。」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少欲知足。
懂得知足會更加珍惜擁有,學會少欲就不再計較得失,了悟無我能做到不迷世間,心懷博愛將平等利樂有情眾生!
唯有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態,放鬆自在,靜下心來,時常觀照自心、觀照心的本性,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無論我們身處大眾之中,還是獨自生活,只要隨時隨地能知足少欲、保持正念、傳遞愛心和提高覺性,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修行。
控制慾望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了解慾望的過患。為什麼佛陀第一次轉法輪時講「苦諦」?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輪迴的過患,這樣我們才會產生嚮往解脫的願望。同樣,如果我們能明白,滿足慾望只會給人帶來暫時的舒心,之後卻會導致一系列無法解決的痛苦,那麼,我們的慾望就會逐漸減少乃至斷除。打個比方來講,人類的慾望就像一個人在鋒利的刀刃上舔食蜂蜜,雖然蜂蜜很是香甜,但舌頭一定會為此而被割傷。那麼,你是會選擇蜂蜜還是選擇舌頭不被割傷?答案顯而易見。
如果我們沒有從內心控制貪慾,做到少欲知足,那麼,外在的財物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慾望。錢財越多,貪慾就會越大,將來所受的傷害就會越深。
我們凡夫的慾望是難以滿足的,如果隨著貪慾放任自流,只會成為慾望的奴隸,在輪迴的苦海中無有出期。所以,做到「少欲知足」非常重要。
我們內心的習氣、我執、自私等等就好比冰塊一樣,佛法就如同熱能。只要我們靠近佛法,佛法的熱度就能逐漸融化這些冰塊,總有一天這些冰塊將徹底融化。
我執不會像牛角一樣長在頭上展現給大家,而是非常隱蔽。當我們與他人相處時,我執就會很容易被發現。所以,與人相處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機會,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只有在這時才能知道自己的我執有沒有減輕。
修行人最起碼應具備出離心,要做到斷除對此生的貪執!如果連這個都無法斷除,那就根本不能算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哪裡還有資格當佛弟子呢?古代大德們說過:放不下對此生的貪執,不是修行人。
「斷除貪執此生」是指雖然擁有、但隨時都可以放下的一種心態,這才是真正的斷除。斷除並不是要把房子、汽車、生活用品全都扔掉、處理掉,而是我們既可以有,也可以沒有這些東西。當我們擁有時,心裡沒有任何擔憂;失去時,心裡也能夠放下,這才是中道。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