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還記得小美給大家介紹過布達拉宮嗎

布達拉宮既是藏族建築的集大成者

也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符號

但是想要認識拉薩

僅僅了解布達拉宮是不夠的

我們還得了解一下拉薩城的建城歷史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西藏魔女圖》,現藏於西藏博物館

上圖是西藏博物館展出的《西藏魔女圖》。所畫內容來自拉薩城建城的傳說:相傳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嫁入藏地時,依據漢歷觀測法來細推觀察,指出藏區地形儼若羅剎魔女仰卧的形狀。文成公主占卜後確認需要調整拉薩及其附近區域的風水,才能使西藏長治久安。於是松贊干布先在布達拉紅山上修建了布達拉宮,鎮住了女魔的心血要害;填平了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此外,又分別修建了鎮肩、鎮肢、鎮節等12座大寺。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秋色中的布達拉宮 圖/視覺中國

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即開始著手拉薩的城市建設,主要建築為(前)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拉薩大堤、查拉路普石窟和帕邦喀等,大多集中在拉薩紅山及其以東地帶。當時,佛教分別從印度和漢地傳入,為了分別供放從尼泊爾和漢地輸入的釋迦牟尼佛像,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合議,於公元7世紀40年代分別建造了大昭寺、小昭寺。覺卧釋迦牟尼佛像在小昭寺供奉了幾年後被迎請到大昭寺,小昭寺主供覺卧不動金剛像。

大昭寺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的大昭寺 圖/視覺中國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之一,也是西藏現存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關於大昭寺的選址,藏文歷史文獻和民間都有一段傳說佳話:文成公主深諳天文曆法,她根據漢歷觀測法詳細推算雪域地形,指出藏區的地形猶如一羅剎女仰卧,大昭寺所在地便是羅剎女的心臟,為惡趣之門,若要鎮之,須得修建神殿。松贊干布便依文成公主之議,在當時稱為卧塘湖的地方破土動工,修建大昭寺。據傳,為了填平卧塘湖,人們用山羊馱著白土,分別從雪域各地運至拉薩。藏語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紀念建寺,佛殿初名「惹薩」,後來城市的名字也演化為「拉薩」,所以拉薩又有「惹薩」之稱,即「用羊馱土填平的地方」之意。

八角街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八角街街景 圖/視覺中國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八角街位於古城拉薩的中心,是拉薩傳統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也是拉薩宗教、經濟、文化、民族手工藝乃至西藏的風土人情的集結地。整個街區呈圓形,彷彿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鍾軸。吐蕃時期的拉薩是一個高原性小平原,由於拉薩河自東向西散漫流淌,故為一片沼澤地。每當夏季來臨,拉薩河暴漲,河水橫溢,危及民生。在拉薩古城建設初期,松贊干布慮及拉薩河對平疇地區的危害,同時為修建大、小昭寺等建築,和大臣們謀劃,決定治理拉薩河,在其北岸修築一條大堤,遏水北溢,在南岸挖土溢流,回填北堤,這在當時被稱為「挖南填北」,是為拉薩城市建設史上最早的一項治水工程。據《拉薩史》載:「隨著拉薩河道的疏浚,護城大堤的修築,這裡逐漸形成一大片乾燥地面……填塞了卧塘湖,建起了大昭寺,同時建起了小昭寺……民居也逐漸增多,繞大昭寺蓋起了朝拜者的旅舍,形成了八角街市場……」

帕邦喀

美民·古城|拉薩「城建」二三事

帕邦喀 圖/視覺中國

在這個時期,還建有一座極負盛名的堡寨式建築,它便是由松贊干布親自主持修建的帕邦喀。帕邦喀的主體建築建在一高近20米、頂部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巨大磐石之上,四周皆為崖面,北崖築有石階供人登臨。該建築物的基礎是用紅爐鐵水灌凝的大磚砌築而成,高達九層,建築平面南側呈半圓形,北部為方形,建築造型十分特殊。底層共分九間,大小形狀也各異。據傳,藏文創製者吞彌·桑布扎受松贊干布之命,去印度、尼泊爾等地學習返回後,就住在帕邦喀,閉門研製藏文達三年之久。也有傳說吞彌·桑布扎創製藏文後,松贊干布為了在雪域推廣,自己帶頭學習,其學習地就在帕邦喀。從此,帕邦喀的名字便與松贊干布和吞彌·桑布扎聯繫在一起,成為一個神聖而又傳奇的地方。

文/楊嘉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我沒談過戀愛,寫不了小說
群眾演員(情節聚焦)

TAG: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