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大給力時刻,見證宋朝輝煌,卻也暗示國家衰亡
原標題:北宋三大給力時刻,見證宋朝輝煌,卻也暗示國家衰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經濟文明無比輝煌的大宋王朝,卻也有個讓人嘆息的毛病:慫。
兩宋三個世紀的風雲變遷,北邊的強敵一撥撥來,別管殺的多生靈塗炭,最後都是宋朝賠錢買和平。直到「買」到南宋末年,卻是送錢給元朝求當孫子都不可得,活活迎來亡國厄運。其間各種喪權辱國的歷史,也常叫人不堪直視:這大宋,怎麼就這麼積貧積弱呢?
不過,積貧積弱的宋朝,也不乏給力橋段,特別是北宋的一百六十七年里,面對各種強敵的囂張挑釁,宋朝的君臣武將們,也曾衝天一怒,上演各種強硬表現。特別是下面這三樁硬氣時刻,不但件件熱血澎湃,更叫後世多少英雄志士仰慕不已,連呼身不能至。
當然,最重要的意義是:為什麼不乏硬氣時刻的宋朝,最後卻越活越弱?看過這幾樁硬氣時刻的來龍去脈,這虐心話題,相信就不難懂。
硬氣時刻1:向契丹鐵騎亮肌肉
宋太祖趙匡胤開國時,五代遺留的群雄割據局面仍在。天下既然四分五裂,自然不能貿貿然同死敵遼國開戰,於是宋太祖也只好憋下一口氣,認真按照「先南後北」的戰略平定天下。「趙匡胤不敢對遼開戰」的論調,也被好些近代「專家」津津樂道,常用來狠踩宋朝。
但事實上,年輕時就親眼目睹遼國入侵的趙匡胤,面對這個虐後唐滅後晉的兇殘強敵,腰杆子卻一直硬:你契丹鐵騎很強?我大宋男兒肌肉亮起來!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忍夠了遼國侵擾的趙匡胤下令:駐紮在關南,雄州,霸州三地的部隊全數出動,在宋遼邊境上一頓耀武揚威。遼國結結實實嚇了一跳:以前的中原皇帝,全都縮頭不跟我們打,這位竟然主動找打?還是先瞧瞧吧。號稱無敵的契丹鐵騎,竟乖乖閉門不戰,干看著宋軍吆五喝六,半句話都不敢說。
不過,遼國也不是嚇大的,在被趙匡胤的「肌肉」驚了幾次了,遼國也想試試成色。四年以後,精心準備的六萬遼軍突然朝定州撲去,卻在定州城下被三千宋軍逮個正著,惡戰從早晨打到傍晚,傷亡慘重的遼軍乖乖退去,宋軍「三千打六萬」的光輝形象流傳天下:契丹鐵騎?一個宋軍士兵,收拾你二十個鐵騎!
嚇了一跳的遼國呢?主動遣使向北宋通好,兩家達成和平協議,不用如後世一樣送「歲幣」,就換得宋遼雙方數年和平。贏得和平環境的北宋,這才放開手腳繼續南下,完成一統南北的大業。是為趙匡胤執政年代,一樁強硬的外交妙筆。
但是,趙匡胤如此硬氣,關鍵還因手握強兵。那時代的大宋禁軍,在趙匡胤苦心打造下,戰力早已是「用能東征西伐,顯有丕動」,公認當時冠絕天下的強兵。可趙匡胤死後,這強大部隊,卻被弟弟宋太宗幾次瞎指揮敗光。然後禁軍越發腐化,王安石變法前的北宋精銳部隊,已到了「馳走挽弓不過五六斗」「馬前一二十步即墜地」的地步。如此連騎馬射箭都不懂的廢物兵,國家腰杆子又如何硬?只能咬牙送錢,換一時太平。
北宋的好些帝王們,丟的何止是趙匡胤的血性?更被丟乾淨的,是趙匡胤的軍事水平。
硬氣時刻2:《澶淵之盟》怎麼簽的,你遼國心裡沒數嗎?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正月,困於宋夏戰爭的北宋王朝,卻又忽聞晴天霹靂:《澶淵之盟》後消停了快四十年的遼國突然翻臉,先是大軍擺在宋遼邊境,揚言要大舉南下。接著又獅子大開口,要北宋割讓戰略要地「關南十縣」。
如此趁火打劫惡行,叫宋仁宗也是連嚇帶氣,好些天吃不下飯,關鍵時刻,一位三十八歲的青年官員慨然站出來,一句擲地有聲豪言:「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這位決心拼了命去和遼國交涉的鐵漢,正是北宋名臣富弼。
接下來,臨危受命的富弼大人,就開始了懟天懟地的精彩表現,奔赴遼國的路上,逮著機會就怒懟遼使,進了遼興宗的皇宮,面對遼興宗和兵甲鮮亮的場面,放輕鬆的富弼,狠話脫口而出:「北朝(遼國)忘章聖皇帝(宋真宗)之大德乎?澶淵之役,若從諸將之言,北兵無得脫者!
這意思是:你遼國皇帝忘了宋真宗的大恩大德了嗎?當年澶淵之戰,如果宋真宗聽眾將勸告,堅持打到底不簽約,你遼國還有機會簽澶淵之盟嗎?早全軍覆沒了知道不!潛台詞更狠——《澶淵之盟》怎麼簽的?你遼國人心裡頭沒數嗎?
這豈不是打人專打臉?被打臉的遼興宗,是暴怒了還是把富弼拖出去砍了?啥都沒有,反而熱情洋溢的和富弼拉關係,割地之類的狠話也不說了。殺氣騰騰的談判,一句怒罵就破局。
因為富弼這一句狠話,戳中的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換來宋遼和平的《澶淵之盟》,真相就是遼國二十二萬大軍山窮水盡的絕路上,佔據優勢的宋真宗饒了遼國命,每年還給遼國錢花,百分百的遼國撿便宜。再想撿便宜?當然沒那麼容易。
可是,比起父親宋真宗來,先前急的吃不下飯的宋仁宗,卻是更想的開。一看談判有突破,立刻就爽快撒錢。把每年的三十萬白銀綢緞加到了五十萬。更坑爹的是,急於簽約的宋仁宗,還答應遼國要求,在條約里寫上「(宋)別納金帛之儀」。等於宋朝給遼國的「歲幣」,以前是「贈送」,這下變成了「繳納」。大宋花了錢,面子也丟了,又給了遼國一大大便宜。
宋真宗宋仁宗爺倆,都是對遼國有「大恩大德」的「恩公」。
如此「妥協求安」的毛病纏身,縱是有富弼這樣的良臣挺身救國,北宋還是一次次給人當「恩公」,直到坑沒了江山。
硬氣時刻3:光復國土,然後自盡身亡
北宋常被後世嘲笑「積弱」,但事實是,即使到北宋晚期,宋軍還打出過如盛唐那樣,把敵軍主帥抓回來坐牢的輝煌勝利:河湟大捷。
自從王安石變法啟動後,疲弱多年的宋軍,戰鬥力滿血暴漲。雖然中間遭到過舊黨的多次破壞,但到支持變法的宋哲宗親政後,北宋終於在西北,擁有了無堅不摧的鐵血勁旅。宋哲宗元符二年(1199)年,腰桿硬的大宋朝,決心啟動一場關乎國運的大戰:收復河湟。
河湟地區,即今天青海大版山與積石山之間的肥沃地區,這片物產豐富的昔日盛唐故地,更是北宋鉗制西夏的戰略要地。但之前舊黨當權的年代裡,舊黨大肆破壞新法,當地的吐蕃部族也叛離北宋,反而做了西夏擾邊的急先鋒。所以,雖是高原險地,為大宋國防計,健康已嚴重衰弱的宋哲宗,依然在病榻上做了決定:打!
然後,一場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軍事妙筆誕生了。擔任作戰任務的王厚與王瞻兩位將軍,如呼嘯而出的弩箭,在惡劣天氣里強渡黃河天險,一口氣橫掃河湟平原,打的兇悍的吐蕃騎兵七零八落。唐末後丟失的河湟故地,幾乎全數納入宋朝版圖。曾死硬造反的吐蕃首領瞎征,也嚇得倉皇投降,被王瞻將軍抓回大宋坐牢。不到十個月時間,這場計劃里無比艱難的遠征,已然打完收工。酣暢淋漓過程,堪稱見證宋軍硬實力的高光時刻。
但是,這些浴血奮戰的北宋軍人想不到,凱旋後的他們,遭遇的卻是荒唐的罪名:就是在這場戰役尾聲時,銳意進取的宋哲宗英年早逝,後來的「亡國之君」宋徽宗即位,然後就是朝堂大洗牌,一批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們再次掌權。原先以為要坐牢的吐蕃首領瞎征,竟被宋徽宗好吃好喝送了回去。宋軍將士們浴血打下的河湟土地,竟也全數割還給他。逍遙回到河湟的瞎征呢?卻是繼續扯起反旗,放心大膽的屠戮宋朝邊境……
比起這荒唐操作來,最悲情的,還是那些為國血戰的軍人們,王厚和王瞻二位將軍,以莫須有的罪名流放他鄉。不堪受辱的王瞻將軍,也於次年在流放路上悲憤自盡,凄然死於鄧州。
此時距離北宋的滅亡,還有不到二十七年。可看看這個王朝君臣們,這一番為「和平」瞎折騰的表現,後來的那場靖康之恥災難,已經可以想。
這樣一個把苟安當習慣,為求苟安不惜殺害自家良將的王朝,遭遇什麼樣的災難,都是正常。
參考資料:《宋史》、《續資治通鑒長遍》、《全宋文》
※清末年間的六句「豪言壯語」,告訴你大清為何要完
※教師節:王陽明的三句吐槽,從此改變了多少熊孩子
TAG: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