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大盜孫殿英的另一張面孔:強權夾縫中的牆頭草
在「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一個勢單力薄的小軍閥,在各個軍事集團的夾縫中四處投靠、苦苦支撐。追逐強權的孫殿英最終沒能成為主導力量,而是成為強權的附庸,牆頭草一樣來回搖擺,苟且偷生。
1
記得1986年—1988年上映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慈禧墓珍寶傳奇》五集系列電影曾名噪一時,通稱為《東陵大盜》。
平心而論,作為20世紀八十年代製作的早期商業電影,這部系列片的品質不算很高,敘事拖沓,情節平淡,唯有第一集中精美的墓葬國寶、震撼的盜墓場面(尤其是慈禧棺槨被撬開時的景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外,其餘乏善可陳。
2
下令炸開裕陵(乾隆墓)和定東陵(慈禧墓)的孫殿英,幾乎是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盜墓賊!
即使在軍閥混戰、綱紀廢弛、世風日下的民國時期,孫殿英的行徑仍然跌破了當時社會所能承受的道德底線,引發舉國唾罵,他本人也險些面臨公審、牢獄之災。
1928年,背叛大軍閥張宗昌、被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收編的孫殿英,拿著盜取的國寶賄賂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
一番低三下四、狗尾乞憐的打點之後,孫殿英逃過一劫,被免於起訴,軍事法庭將孫的部下、師長譚溫江(東陵盜墓的執行者)收監,東陵盜墓案草草了事。
3
此後,中原大戰期間,孫殿英遊走於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張學良等不同割據勢力之間,幾度易幟。
全面抗戰後,孫殿英曾率部多次與日軍激戰。不過其間,他與國軍、八路軍、日軍都有來往,小心謹慎地處理著各種關係。
1943年,日軍重兵掃蕩太行山區,孫殿英部被團團包圍,不久便向日軍投降。
做了漢奸的孫殿英協助日本人誘降龐炳勛,兩個軍閥時期的邊緣人物共同組建偽「第二十四集團軍」。
抗戰勝利後,孫殿英立即向蔣介石投誠,居然沒有受到任何處分,變身「國民黨先遣軍」第四路軍司令,成為積極內戰的先鋒人物。
1947年,駐守河南湯陰的孫殿英被解放軍劉伯承部俘虜。孫在戰俘營大罵蔣介石,對解放軍感恩戴德。同年,孫殿英病逝。
4
在「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孫殿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經營著自己的雜牌軍。一個勢單力薄的小軍閥,在各個軍事集團的夾縫中四處投靠、苦苦支撐。
沒有哪個強人勢力把孫殿英當回事兒。幾易番號的孫殿英部,不過是替人賣命的僱傭軍,受盤剝、被利用、當炮灰。
電影《東陵大盜》的大部分情節都是杜撰,不過劇中孫殿英的一句台詞倒頗有深意:
「我是土匪、是盜墓賊?是嗎?哪個軍閥不是土匪、不是賊?他們比我孫殿英,是王奶奶比玉奶奶,還他媽多一點兒呢!」
在「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社會,軍事基礎上建立起的強權成為主導力量,強權邏輯成為社會認同的行為準則。
追逐強權的孫殿英最終沒能成為主導力量,而是成為強權的附庸,牆頭草一樣來回搖擺,苟且偷生,至於道德、廉恥、信義,實在無足輕重。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尚德在線教育海外合作高級總監,資深自媒體人,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書。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