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弟子質問孔子:您怎能作出這等之事?孔子:我對天發誓什麼都沒幹

弟子質問孔子:您怎能作出這等之事?孔子:我對天發誓什麼都沒幹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之後,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但孔子曾經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會不經意想到大學時期的那位老教授。在我心中,老教授與孔子是同一類人,甚至,他彷彿就是孔子的翻版。別看老教授平日里待人接物悠然自若,當碰到他夫人的時候,立刻換了一副神態,亦步亦趨,好不恭敬。

談及孔子前,咱們先說下老外尼采。他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

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可以說,尼采這輩子可謂是多情浪子,談了無數次戀愛,卻沒有一次修成正果。尊嚴盡失的尼采,逐漸日益沮喪,他的性格開始大變,時常朝著自己的朋友、家人無故發火。尼采還讓朋友們見女子的時候,必須帶上鞭子,可見,他對女人憎恨到了何種地步。

與之相比,孔子境界則高了許多,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道出言之不盡的酸楚。人們常說,這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表現,我覺得有些過度解讀,此話僅是孔子的牢騷之語罷了。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在面對兒女情長的時候,孔子這種人物都難以妥善處置,無奈之下說下這句流傳千古的牢騷之語。

他似乎在感嘆,又似乎在遺憾:「世上的女人吶,對她好點吧,她們就飄飄然,不加珍惜,反而索取更多。對她差點吧,她們又哭哭啼啼,彷彿受了天大的委屈,這讓男人如何做才好啊。如此想來,還是遠離為妙... ...」

仔細研究這句話,還是能看出不同的隱喻。可以看出,孔子當時必然遇到了感情瑣事,無奈發出此語。名傳千古的思想家都難以解決,更可況我等。不得不說,孔子這句話形象道出了中華數千年來男女相處的痛點。此話背後,我們彷彿能夠看到,一個人到中年、飽受家庭瑣事摧殘的孔子,是有多麼的無奈。

思想境界再高,終究是生於凡塵,想要不在五行中,孔子都難以做到,自然要遭受人世常情的磨鍊。除了讓人同情的一面,孔子還有著圓滑世故的一面,他擅長偽裝自己,在人情世故前,完全就是一隻老狐狸。

有年,孔子的學生子游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市長,新官上任自然要做出點功績。子游上台後思忖多日,想著怎樣才能讓百姓愛戴自己。他不喜歡搞那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在其看來,只是徒有其表。最後,他選擇了搞精神文明建設。

怎麼搞呢?先讓人弄幾個大喇叭,沿著城中的大街小巷進行個人品德的宣傳。同時,還會各處安插大喇叭播放樂曲,目的是為了豐富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助於疏解壓力。

子游是這麼考慮的,通過品德宣傳與豐富生活,雙管齊下,老百姓平日心中積怨便會逐漸消解,這樣一來,自然不會有人鬧事。缺少了打架鬥毆、偷雞摸狗,整個武城的治安變好了,他的名聲自然也就上來了。

子游這個治理方式真的挺有效,不過,這可不是他原創的,而是從他師父孔子那「偷學」而來。

當時,孔子經常給弟子們講課,句句含有人生哲理,如此珍貴,子游便在台下抄下要點,時間久了便養成了習慣。有次孔子講到了與人相處,稱禮樂是個神奇的東西,君子學會了禮樂就會心懷愛心,小人聽了就會心生感化。子游便記下了這句話,並在治理武城的時候進行了實踐。

孔子去武城看望弟子的時候,看到城中到處都是禮樂喇叭,當即就想到肯定是子游這個傢伙搞的,而且還是弄的自己的點子。孔子內心有些欣慰,同時也有些自得,在城中逛了一圈,覺得效果還真不錯,孔子得意之色更濃。

他找到子游,當即指點道:「你這傢伙,還真是一個書獃子,對付這些百姓還需要使用師父的點子嗎?殺雞焉用牛刀,未免太不把師父當回事了吧。」子游聞此頓覺無語,他沒有想到平日隨和謙遜的師父,今日竟然會說出這番話語。

回過神後,子游面色嚴肅道:「師父,這不是您教的嗎?弟子只是將這些應用到實處,並無不妥的地方。您曾經講過,農牧主會給奶牛聽古典禮樂,這樣奶牛就能消除不良情緒,擠出的奶才更加健康。奶牛既然可以,人為什麼就不行呢?

弟子治理武城以來,每日都會給百姓們放些緩解壓力的音樂,現在他們的精神面貌進步很多,生活中已經懂得謙讓。您看,現在百姓每日都開心樂呵,沒有任何煩心事能夠困擾他們,這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怎麼能當成小事呢?」

孔子被子遊說的無力反駁,意識到確實自己說錯話了,都怪之前太過自滿,輕視了百姓。

當時,他們二人還在城中,旁邊人來人往,如果孔子這番話傳了出去,不僅會名聲掃地,更會受到百姓們的仇視,孔子腦筋極速轉動,想著怎麼度過這個坎。若是旁人,或許還要思考良久,但腦袋極為聰明的孔子,瞬間便想出了解決方案。

他臉皮一陣抖動,頓時大笑道:「不錯不錯,子游,你果然沒有令為師失望。剛剛那番話,師父只是在試探你,沒想到你並沒有入坑,不愧是師父最聰明的弟子。方才你的一番話,曉之以理通俗易懂,武城由你來治理,何愁不興,百姓有福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平日里孔子雖謙遜隨和,自帶儒雅風度,但是,在特殊時候,他還是會用自己的聰明進行掩飾,畢竟,形象立起來容易,崩塌可就簡單多了。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孔子有多麼不好,而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孔子早期確實是缺點很多,到了後期,方才悟出更高一層的境界,這是一種變化歷程,不經歷挫折,怎能更好的成長呢?孔子雖然犯過錯誤,但他勇於改正,並以此來勉勵後人,還是非常令人欽佩的。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孔子不僅擅於偽裝,在人情社會中,也有著與圓滑的一面。

當時魯國有個貪官叫陽貨,平時貪贓枉法,無惡不作,在百姓心中可謂是臭名昭著。陽貨聽聞孔子博學多才,想要進行拉攏。然而孔子壓根就看不上陽貨,便婉拒好意。陽貨內心不甘啊,他心想應該是這類人物都比較心高氣傲,只有表現出誠意,才能打動他們。

因此,陽貨選擇親自拜訪孔子,然而到了孔府,卻沒有尋到孔子。孔府管家只是說孔子不在家中,其實,孔子在家的,但躲了起來。陽貨當然知道這些,但又不好直接發作。他見孔子不願露面,遂留了一根火腿,滿腔怨氣離開。

那麼,陽貨為何要留火腿呢?

在當時,火腿是上流社會人們的標配,常被當成禮物互送人情。陽貨作為上流階級人士,留下此根火腿,自然是為了表達誠意,而孔子收到了這個誠意,則必須作出回敬,否則,傳出去於名聲不利。這也是陽貨留給孔子的難題,誰讓你不露面見我呢,必須讓你陷入兩難。

儘管如此,孔子還是不願意去見陽貨。開玩笑,陽貨在百姓心中是人人喊打的存在,早已臭名昭著,如果自己去見他,被別人看到,豈不是有理說不清嘛?這個時候的孔子態度很明顯,即:寧願背上缺乏禮儀之名也不願與陽貨同流合污。

但是,到了第二天,孔子又改了主意,因為他想到,如果拒絕了陽貨,名聲受損無關緊要,關鍵是可能會遭到對方報復,到時可就死的憋屈了。孔子害怕,不敢得罪這種作惡之徒,思忖少許,終於向想出一個折中之法,即:趁著陽貨不在家時前去拜訪。

此法稍微顯得令人不齒,但是,孔子是不得已而為之,反正僅是對惡官施用的,也不會被人詬病。孔子專門挑了陽貨不在的日子,那天,全城的人都知道陽貨要出門,本以為萬無一失,但是,偏偏孔子倒霉,在半路上碰到了相向而行的陽貨。

孔子心裡那是個恨啊,都想仰天罵人,內心已經將陽貨八輩親人都招待了一遍,但是,臉上還要故作平淡,微笑以對:「哎呀這不是陽貨兄弟嗎,本想前往府上拜訪,不曾想在這裡碰到了,此乃緣分啊。」

陽貨見過孔子也是有些吃驚,不過他並沒有那些寒暄之語,而是直入主題:「我看你有些才華,不如跟隨我出來做官,為國家效力。否則,日後你年老體衰,可就浪費了過人的能力啊。」孔子臉上笑嘻嘻道:「大人說的有理,有理啊。」然而,內心早已憤憤不恥「呸,還投奔你,你覺得你配嗎?真要投奔你,老百姓唾沫星子還不得把我淹死。」

二人很快結束了短暫且尷尬的會面,孔子折身返還。回到家裡,他覺得自己與陽貨怎麼著也算兩位知名人士,見了一次面還是應該對外公布,否則,被有心人盯上,利用此大做文章可就晚了。

孔子先發制人,以發布新的學術理論為由,召集各界人士,公布了自己與陽貨見面之事,且將來龍去脈盡數講出。孔子稱陽貨先來拜訪自己,來而不往非禮也,為了回敬,他只好選擇與陽貨見面。對於陽貨,孔子稱自己並不欣賞,甚至,是討厭,拒絕同流合污。

孔子一番話,將自己與陽貨之間的關係撇清,也杜絕了別人抹黑的可能性。此事公布後,既保住了名聲,也保住了人身安全。兩人恩怨公布,眾人已經知道了經過,陽貨內心再憎恨也不能進行報復,畢竟,那麼多人看著呢。

孔子在他世故圓滑的一生中,還流傳著一則緋聞,發生在流亡時期,對象為衛靈公老婆南子。南子和衛靈公可謂是絕配,二人皆是喜好淫樂之人,平日中小兩口搞些情趣也就罷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二人已經不滿足一對一的性生活,遂將淫亂之風蔓延到他人身上。

衛靈公為了追尋刺激,將南子的前男友請到宮裡,三個人玩二對一。不得不說,衛靈公這心是真大,自戴綠帽當真少見。南子本身就是放蕩之人,看到自己老公都如此開放,自己索性也徹底放開,和宮中的那些侍衛私通作樂。

也正是這段時期,孔子恰巧流亡到此地,寄宿在蘧伯玉家裡。南子素問孔子大名,想著能夠把眾人眼中的聖人弄到宮中,無疑會使的自己名聲跟隨而起。當即,南子命人邀請孔子入宮。早在以前,孔子便說過「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再加上,他名聲在外,理應會拒絕南子邀請。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孔子不僅沒有拒絕,反而老老實實跟隨而去。要知道,當時他已經五十六歲,年近花甲之年,這老頭內心還有那個心思?幸運的是,孔子只是在宮中隔著帘子與南子說了幾句話,便離開那裡。

《史記》對孔子見南子有著相關記載:「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進門時,南子端坐於絺帷後,孔子向她行禮,南子回禮時身上的配飾發出響聲。

回到住處,其弟子子路當即怒火上來,質問道:「師父,您怎能作出這等之事,難道不知道那女人在民間的名聲極差嗎?這樣前去會有損您的聲譽啊。您經常教導我們君子坦蕩,可是,為何您就做不到呢。」

一連串質問劈頭蓋臉砸來,原本以為孔子會拋出各種道理解釋,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辯解,然而,等待少許,卻見孔子直接舉起雙手,作出發誓模樣,稱:「要是師父做了什麼違背內心之事,甘願五雷轟頂!」孔子此舉顯然有些被逼急了,子路的不斷發問,確實是嚇到了他,一時找不到理由,只能通過發誓糊弄過去。

過了一個多月後,衛靈公與南子同坐一輛車子,宦官雍渠陪侍左右,出了宮門,要孔子坐在第二輛車上跟在後面,招搖經過街市。孔子就說了:「我沒有見過愛好德行如愛好美色一樣的人。」於是厭惡,於是離開了衛國。

事實上,他在宮內的確未與南子發生關係,自然無所顧忌,只是這次宮中之行,對於孔子來說,到底是失望還是慶幸,誰知道呢?

參考資料:

『《史記》、《孔子家語》、《弗里德里希·尼采: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跟這個人一起打拚天下都沒好下場,你就是再怎麼小心最終還得慘死
老父親羞愧而死,兒子為給父親報仇,結果卻害死了自己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