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兒童被虐待無人能管,他的出現給兒童帶來了福音
1813年,「美國防治虐待動物協會」創立者亨利·伯格出生於一個條件優厚的家庭,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紀稍長就開始涉足政界,1863年還被任命為美國駐俄國大使的秘書。也正是這次駐俄經歷使他從政界跨越成了一名頗受歡迎的「愛管閑事者」。
有一天,亨利·伯格在俄國街頭散步,突然聽到一聲慘叫,他趕緊循聲走過去,發現一匹拉車的馬正在被車主鞭打。他當時的感受是:「它的哀號使我感到似乎有一塊烙鐵烙在我心上。」受到巨大刺激的亨利·伯格回到國內後,便開始為了在美國通過一部防止虐待動物的法律而奔走。由於他非常善於演說,又在美國政界頗有人脈,國會很快通過了這部法律《反虐待動物法案》。
但亨利·伯格覺得僅僅有法律還不夠,他又開始奔走在華盛頓、紐約等街頭,只要發現有人虐待動物,他就揮著手杖前去制止,如果沒有效果,他就會發起訴訟。他也因此被美國民眾戲稱為「偉大的管閑事者」。而且,他還因為管閑事管出了美國反虐童風暴。
1873年,在一所出租公寓中,房東發現租客經常虐待九歲的養女瑪麗,樓道中整天響徹著瑪麗的哀鳴。房東實在看不下去了,便找到租客,要求她停止虐待養女,否則就讓她搬出公寓。可是這個租客毫不在意,第二天便搬出公寓,另尋他處。房東不放心,繼續跟蹤這個租客,發現這個租客換了地方後,對瑪麗的虐待變本加厲。
無奈,房東找到了當地的教會,請求他們幫忙。教會先是找到警察局,但警察說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是合法的—只要是發生在家裡,他們就無權干涉。教會又找到了福利院,福利院的人卻說,如果有人能救出瑪麗,福利院就可以接收她,但是在解救出來之前,福利院沒有權力將瑪麗從其養母身邊接走。
教會無奈才想到了「愛管閑事者」亨利·伯格,請求他幫助瑪麗。亨利·伯格聽後非常憤怒,決定親自出馬,通過法律途徑解救瑪麗。
很快,亨利·伯格的身影出現在紐約法庭上,他將提前搜集好的瑪麗被虐待的證據一一列出,慷慨激昂地指控養母的罪過,主張法庭予以干涉。法官們雖然對亨利·伯格的話深表贊同,但是叛案時有些為難,因為當時還沒有一部有關虐待兒童應該怎麼制裁的法律可以參考。然後,亨利·伯格說了一段被載入史冊的話:「先生們,如果這個可憐的孩子作為人類無法受到法律保護,那麼,請你們把她看成一個不應該被虐待的小動物吧,請按照《反虐待動物法案》對瑪麗的養母進行制裁!」最終,法庭採納了亨利·伯格的建議,瑪麗的養母因虐待「小動物」而被判處一年徒刑,瑪麗因此得救了。
這個案件深深震撼了美國社會:為什麼偌大一個美國,有防止虐待動物的法案,卻沒有防止虐待兒童的法案?這太不可思議了。此後,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防止虐待兒童的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視。1875年4月,美國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兒童保護機構—紐約反虐待兒童協會,接下來,全美各地很快出現了多家類似的協會。1876年,《阻止並懲罰侵害兒童行為法案》在國會順利通過,這標誌著美國防止虐待兒童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好消息接踵而來。1912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創立了美國兒童局,專門負責兒童福利和救助的相關事務,使得這一工作走上了國家干預的道路。1974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兒童虐待預防與處理法》,成立國家兒童虐待和忽視中心,加強對虐童事件的調查和舉報,又使得這項工作進入到全民參與的階段。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愛管「閑事」的亨利·伯格。
※讀書和不讀書有什麼區別?這幾張圖很直觀地告訴你答案
※胡適簡直是職業媒婆嘛!幫徐志摩撬走朋友妻,替沈從文搞定女學生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