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當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媽媽別忘了做這件事

當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媽媽別忘了做這件事

孩子發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很多人拿「孩子發過脾氣」不當回事。覺得,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孩子發完脾氣後很重要的一件事——溝通和復盤,很多人都忘記去做。

有的時候,孩子正在氣頭上,你轉移他注意力之後,他情緒已經平和了,你覺得沒必要再談了。比如孩子非要買冰棍,你轉頭指給他一隻蜻蜓,他看見蜻蜓忘了冰棍,大人自然不再提起。

有的時候,我們用大人的身份迫使孩子隨了我們的願,你覺得既然孩子從了你,就沒必要再談了。比如超市裡非要買類似的玩具,你拒絕,他大哭,哭完,不再接著要了,你覺得事情都解決了。

還有些時候,事發時不方便談,但事情過後,你又不知道該從何談起了。

舉例:

在小表弟的生日宴上,朋友程曉的女兒佳佳應該把點蠟燭、吹蠟燭、切第一刀蛋糕的機會都留給弟弟。但是她很不甘心,生日宴上、親朋好友面前,她大發脾氣,在座位上悶悶不樂。但馬上被分到蛋糕,佳佳又變得開開心心了。

當暴風雨過去,海面平靜之後,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把它們拋到腦後,好像這些不愉快從未發生過。

事實上,如果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做錯事情之後、哭過、鬧過之後,我們不去溝通和復盤,就等於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而發脾氣之後的溝通和復盤,才是所有教育的終點,也是所有關係修復的起點。

就拿佳佳在小表弟生日宴上發脾氣舉例。

雖然整個後半程佳佳恢復了正常的快樂狀態,好像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晚上,她臨睡前,媽媽還是坐到床邊。

「我們需要聊聊小表弟今天生日會上的事。」媽媽跟她說。

「我不想說。」女兒直接蓋住頭。(其實這就說明,在孩子心中,這件事還是一個心結)

「我能拉著你的手嗎?」

「不能。」

「我能握著你的腳嗎?」

「不能。」

「我能摸著你的鼻子嗎?」

「不能。」佳佳終於是有了一絲笑意。

「那我能抓著哪呢?」

「你可以握一個手指。」佳佳從被子里探出頭來,伸出食指給媽媽。

「媽媽之前沒有跟你說過,誰過生日誰就是壽星,他才有壽星該擁有的一切特權,我們不能喧賓奪主,那就是搶了他的權利。你過生日的時候,也不想被別人搶走這些事對嗎?」

佳佳點頭:「我不應該那麼做。」

「你覺得你還有什麼做得不對嗎?」媽媽問。

「我不知道。」

「當你用那種聲音、跺著腳跟媽媽說話時,我感覺你不尊重我。」

佳佳低下頭:「對不起,媽媽。」

「你跟我道歉之後,我感覺你尊重我許多了。那你覺得媽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嗎?」

「我覺得你不該那麼批評我,因為我也很想點蠟燭、吹蠟燭和許願。」

媽媽點頭,然後和佳佳討論了等她過生日的時候情景,那時候她就可以做這些事了。最後,女兒在無限憧憬中睡著了。

這才叫「過去了」。

可見,發脾氣之後的溝通和復盤,才是教育的終點,也是親子之間關係修復的起點。而家長做好以下4個步驟,就能把發脾氣時刻變成可教導的時刻。

等待情緒的平靜

在談論發生的事情之前,確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靜。你不能在一個情緒激動的孩子面前講道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是他的情緒腦在主導,理智腦早已退居二線,此時講道理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大人也一樣,當壓力荷爾蒙充斥著你的身體時,你還沒有準備好進行冷靜、合乎邏輯的談話。

因此,在說什麼都不對的情況下,那就先什麼也別說。

建立肢體接觸

有科學研究表明,任何愛的觸摸都會觸發催產素的釋放,而催產素會幫助身體進入平靜、放鬆的狀態。

盡量在孩子發脾氣之後抱抱他,或者牽牽手。任何能夠表明即便你們之間發生了衝突,但你仍然愛他的身體接觸都可以。

交流和傾聽

這時候的交流一定是雙向的,不是大人一味地說教、推卸責任,你也應該傾聽孩子的感受。

可以問問孩子:「你對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覺?」並對他的感覺回應,讓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表達盡量保持中立

如果你一開始就站在道德高點準備一場審判,那我勸你不如直接放棄。

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宣洩情緒,試試改變自己的語氣和措辭。

用「我」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說話的語氣沒有尊重你時,你可以說,「當你用那種語氣說話時,我覺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無禮、太沒教養了」。

只描述實際情況,避免帶情緒。

比如:「你跺著腳,交叉著胳膊,大喊大叫」。而不是說「你像個無賴、潑皮」。

描述事實,但是不含指責。

比如「我看見你午飯之後又打開iPad,我們約好了只在上午看一會兒動畫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訴你不要玩iPad了嗎,你還玩?」

每次孩子與我們發生衝突,就像在心靈上出現了一個小傷口。而我們復盤、溝通的過程,就像是在清創。會很痛、會很難,但只有這樣,把委屈、傷心、失望、怨恨統統清理出去,我們的傷口才不會感染、不會留疤,我們的心靈才會依然是一片凈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寶寶來了 的精彩文章:

TAG:二寶寶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