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金庸72年就封筆?原來是這一原因,他否定了武俠的理想

為什麼金庸72年就封筆?原來是這一原因,他否定了武俠的理想

文/炎心,紀念金庸老先生逝世系列篇

金庸先生的逝世是武俠界的一大損失,從剛開始的《書劍恩仇錄》到後面的《越女劍》,每一篇都拍成了電視劇,基本上中國的每一個人都看過他的電視劇,有人為了追他買書,和追劇一樣,看見其火熱程度,但是金庸先生的去世是全國人民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遺憾,雖然已經有了九十四歲的高齡,但是對於喜歡他的人來說,這樣的年齡不算高,對於這樣的偶像,誰不想他年齡大一些,但是現實是那麼殘酷,時光讓金庸先生去了另一個世界。

劇照,當時若愛韓公子,世間獨此令狐沖

金庸先生的書籍裡面有許多俠士,有紅花會的人幾乎樣樣精通,給你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令狐沖的英雄豪氣被人敬仰,郭靖與黃蓉為了百姓的安全去抵擋蒙古大軍,以及韋小寶用一些計謀可以將許多有能力的人收入手下,為自己效力。這些人的影響也深入人心,被一些用俠士心的人讚揚,但自己不能這樣做而覺得裡面的人物都是什麼受人敬仰的。

但是這些俠士雖然有人人敬仰的形象,但是對於國家大事卻起不到多麼重要的地位。縱觀歷史,俠義之士能夠決定國家大事的寥寥無幾,大多數俠士彷彿只適用於民間,被民間人物所尊敬、記得,但是俠義之士畢竟不能影響國家大事,這也成為俠士的一大悲哀!俠士雖然有高強的武功,但是在面臨國家機器的時候就用不上了。像張三丰,在襄陽鎮守的郭靖都沒能影響國家的發展。

金庸先生寫了如此多的人物,但是在國家機器面前,彷彿高強的武功已經不起多大作用了,所以在寫了如此多的人物後,開始迷惑起來,百姓的安定、平安還的依靠國家的政治力量,如果碰到一個明君當然百姓安居樂業,如果碰到一個昏君,俠士如何努力,國家政治是昏暗的,百姓自然受到壓迫、傷害,所以說還得當時政治是否清明,如果好百姓自然好啊!反之就不好了,可是俠義之士可以盡自己努力去幫助那些無能為力的百姓!

雖然金庸先生在72年就封筆了,但是俠義已經種在了萬千中國人的心中,引用一下《畫江湖之不良人》的話:一天是不良人,一輩子都是不良人,我們一天是俠士的迷,一輩子當然也是,是金庸先生的迷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批文件寫書法,鄧一揮而就,而農民出身的陳永貴竟是這樣
全能領導人鄧小平:會打牌,能「演戲」,88歲還能做這種事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