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十年來最佳英劇」,可惜好看的只有前三集
從9月中旬開始,耳朵里就塞滿了《貼身保鏢》,這部創下十年來英劇最佳收視的作品,在國內引起了劇迷的集體狂歡。
整體來說,這當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只是要說是「神作」,顯然還有距離。
《貼身保鏢》
Bodyguard
導演: 托馬斯·文森特 / 約翰·史翠蘭
編劇: 傑德·默丘里奧
主演: 理查德·麥登 / 凱莉·霍威 / 蘇菲·蘭朵 / 維森特·富蘭克林
類型: 劇情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首播: 2018-08-26(英國)
集數: 6
單集片長: 60分鐘
最大的問題就是前後兩部分在氣質和節奏上的完全割裂,前半部分在內容上呈現為一部有瑪麗蘇傾向的愛情劇,後面則完全轉型為一部政治驚悚,完成度還因為篇幅原因不夠完善。
目前《貼身保鏢》的豆瓣評分為8.6分,熟悉豆瓣的觀眾都懂得,這個成績在動輒9分的英美劇中絕對不算上乘。
那麼,一部在結構上前後割裂、情節上頗多瑕疵的劇集,究竟是怎麼創了近十年英劇的最好收視?
1
政治殺局
雖然都是在講政府高層的鬥爭,不同於《紙牌屋》或者《幕後殺機》從高層著手,《貼身保鏢》把視角放在一個中東退伍歸來的保鏢。
或許職業具有特殊性,但保鏢在身份上依然是普通人,能使觀眾有更強的代入感和參與感;從這一點上說,《貼身保鏢》最基本的賣點是作為一部職業劇,能夠提供獵奇性和代入感兩個方向的滿足。
在政治鬥爭層面上,該劇鋪開了一個比較宏觀的架構,許多觀眾甚至表示該劇複雜的政治格局非常難懂,那咱們先梳理下這背後的邏輯關係。
內政大臣茱莉亞·蒙塔古是英國政壇有名的鷹派,正在極力推動強化國內反恐調查的《調查權法案》。這一法案帶有她強烈的個人訴求。
作為內政大臣,她是英國特工組織也就是國安部的頂頭上司,而從劇情來看,雙方其實早有默契,此次強化調查權正是將國安部的許可權無限擴大。
而另一方面,《調查權法案》其實劍指首相。現任首相在反恐方面持溫和態度,如果這一法案通過就意味著首相的政治主張被全盤推翻,從政治常規來說首相必須主動辭職。
而接任者,無疑就是大獲全勝的茱莉亞·蒙塔古,這讓執政黨全體都大為光火。
手握國安部送來的一套英國高層的秘密醜聞資料,茱莉亞已經稱得上勝券在握。
被波及的部門顯然不止於此,警察系統對茱莉亞強化國安部許可權大為不滿,因為國安部對日常事務的插手越嚴重,警察系統的權力就越萎縮。
國內潛伏的恐怖主義者更不會放過茱莉亞,一旦法案通過他們就將再無藏身之所,他們必須靠殺死茱莉亞阻止這一切。而從後面的劇情來看,有組織犯罪集團也有同樣的考慮。
大衛·巴德在這個時候就任茱莉亞的貼身保鏢,就此一頭扎進了圍繞著茱莉亞波譎雲詭的政治謎團。當茱莉亞被一顆炸彈終結了物理生命和政治生命,究竟誰是幕後黑手?
甚至大衛·巴德也未必乾淨,從中東歸來的他隱瞞了自己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問題,曾惡狠狠地說要殺死那些該死的政客。
幾次對茱莉亞的襲擊,都有大衛參與行程安排;這個主角有沒有變身反派的可能?不是沒有這麼玩的。
劇情進行到這裡,應該說這場政治殺局的構思之精巧、邏輯之完整,都相當值得期待。而讓這段戲更加添彩的,則是情感元素的融入。
2
禁忌之戀
哲學上認為愛情是包含男女支配服從的權力關係的,而身份地位的錯位從來都是文學創作製造衝突的法寶。庸俗的,比如國內的「霸道總裁愛上我」;高級的則如本劇中的「女強男弱」。
而要想搞齣戲劇衝突,一般會讓兩個人見面之後產生矛盾。庸俗的,還要說國內的(唉……)什麼女主潑了男主一身咖啡;高級的則如《貼身保鏢》,男女主在身份立場上堪稱勢不兩立。
保鏢大衛·巴德家庭破裂已經和妻子分居,原因正是他戰爭後得了嚴重的PTSD。戰爭毀了他的一切。
而茱莉亞·蒙塔古正是現任政府中大力鼓吹反恐戰爭的鷹派,她公開表示,「戰爭是必須的,我們無需為過去道歉。」電視前的大衛看得臉都抽搐了。
看到這真的擔心啊,這樣的衝突,倆人後面可要怎麼睡啊……
第一次見面,倆人都不太順眼(沒想到後來關係那麼密切?),大衛一絲不苟的工作讓茱莉亞覺得礙眼,而大衛也顯然對龜毛的茱莉亞沒什麼好印象。
不過當茱莉亞得知大衛是此前火車炸彈案中立功的警官時,態度頓時大為改觀,並請她原諒自己一天都表現得「很混蛋」。
雖然這種政客拉近關係的套路不太新鮮,但必須說,那種誠懇的做派還真挺感人……
作為一個獨立打拚的女性,身邊有個強壯的男性提供無微不至的保護,這本身就帶著誘惑的味道。尤其某一次採訪前,茱莉亞的襯衣被打濕手足無措,大衛脫下了自己的襯衣。
你的衣服上有我的溫度,這種曖昧氣氛真的已經按捺不住了。
茱莉亞對大衛未嘗沒有誘惑,指點江山的女強人氣質且不說,把大衛一家人愁到不行的孩子轉學問題,茱莉亞一個電話就給解決了。這發權力的春藥,很難說大衛吃下了多少。
當一次恐怖襲擊中,驚魂未定的茱莉亞在大衛的保護下脫離險境,兩個孤獨而恐懼的靈魂就此發生了碰撞,一切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禁慾制服系小狼狗對上冷麵女政客,兩個人當然不會像韓劇小清新那麼膩歪,但是幾次觸及心靈的溝通,絕對讓人臉熱心跳。
當茱莉亞在驚惶中靠在大衛的肩頭,說「你可以觸碰我,我不是女王」,這個女人突然的脆弱和孤獨會像軟化大衛一樣擊中我們每個人。
茱莉亞說「我不希望讓你的工作變得複雜」,大衛回應:「沒有什麼會讓我的工作變複雜,我的工作就是保護你。」情話滿分。
尤其是在茱莉亞和大衛最後的對話中,茱莉亞敞開心扉地握住大衛的手說:「希望你在我身邊不是因為職責,而是因為心之所向。」那一刻,茱莉亞的眼睛裡簡直在發光。
能夠詮釋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情,兩位主演的表演可以說發揮了絕對的作用,飾演大衛的是理查德·麥登,此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權游》里的少狼主羅伯·史塔克。
《權力的遊戲》劇照
此次在《貼身保鏢》里他完全發揮了自己的男性魅力,據說甚至得到了007劇組的青睞,有望成為下一任邦德的扮演者。
女主角凱莉·霍威是英倫有名的女戲骨,《德雷爾一家》中的母親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對女政客的塑造也可謂手到擒來。
《德雷爾一家》劇照
兩個人的情感碰撞,誘發了他們的最大魅力。正是因為這段無比細膩而動人的感情故事,《貼身保鏢》打下了廣泛的觀眾基礎;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戲碼,讓劇集整體被嚴重割裂。
3
只有三集好故事
如果捋一遍《貼身保鏢》的情節線索,其實是一個試圖挑戰現有權力體系的女政客被刺殺,與其有曖昧關係的保鏢被認為有嚴重嫌疑;他不得不為洗脫嫌疑而努力逃脫追捕並自證清白,甚至打破高層把黑鍋栽給他的政治默契。
其實是非常標準的政治驚悚題材,後面三集的走向也是這個套路,但從故事本身來看,在邏輯上存在諸多缺陷。
首先,最終的真兇出現也太跳躍了吧?前面出現了一堆可疑對象,什麼黨派啊、恐怖分子啊、國安部啊,結果最後作案的居然是前面根本沒出現過的黑幫分子?這在劇作上非常忌諱。
其次,開頭在火車炸彈事件里出場的中東裔婦女,居然是恐怖組織製作炸彈、策划行動的大boss?
且不說這個謎底的揭露方式有多不走心,恐怖組織的炸彈專家親自下場當人彈?你們從此要金盆洗手不幹了?
另外,就是那個整體打破僵局的引蛇出洞,大衛逼著黑幫大佬的女朋友告知大佬卧底要跳反,結果大佬就傻乎乎地去見面,這個計劃的……好吧,哪個環節是沒有問題的嗎!
尤其是全片的最後一集,所有的故事脈絡幾乎是爭先恐後地一一跳出來,不像是政治驚悚更像是偵探故事,大家都是聊聊天就願意說真相的!嗯……導演曾經執導過《大偵探波羅》,這或許可以解釋一些問題。
作為政治驚悚題材,該劇有著這樣那樣的硬傷,不過應該說敘事整體上還是成功的,也有著諸多扣人心弦的亮點。問題在於,前半部分的愛情戲碼真的完全損害了故事的整體結構。
感覺導演就像是個見獵心喜的孩子,對這個大有可為的愛情橋段不斷深挖。但從整個劇集來說,茱莉亞在這個故事裡發揮的作用根本不應該是女主角吧?她只是個符號,是男主挖掘真相的一個動力。
可是對茱莉亞的戲碼集中展現的結果,是這個迷人的女政客完全獲得了所有劇迷的好感,這對整個故事的結構來說甚至算得上敗筆。
有趣的是,該劇播出之後爆棚的口碑和收視佳績,正是來自前三集保鏢和內政大臣的禁忌之戀,以及政府高層保鏢的敏感話題;最後一集的創紀錄收視,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對女主角可能「復活」的期待。
甚至可以說,這段愛情戲碼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該劇本身作為一個政治驚悚片的部分,這種完全失控反而成就了該劇前半段的火爆,感覺其實有點哭笑不得。
這也是該劇讓人最彆扭的地方,導致三集之後該劇整體質感的急轉直下。甚至可以說,該劇出色的部分其實也就是前三集。
結尾的地方留了不少扣子,泄露高層黑材料的人是誰?警察廳長是否完全乾凈?大衛是否完全恢復了正常?按照該劇的表現,《貼身保鏢》第二季應該不遠了。
現在比較值得擔心的是,第二季會不會為了收視率,強行復活茱莉亞?真沒準。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影》:化繁為簡,大象無形
※第70屆艾美獎揭曉,《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成最大贏家!
TAG:藤井樹觀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