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凝重歷史滄桑感的錢幣——開國紀念幣
文化
10-31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
無庸置疑,這種銅元的幣名很明確,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對一種錢幣,應該把可以明確幣名或顯示錢幣最主要特徵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相對的另一面稱為「背」,據此我們應該把此幣最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有鮮明的劃時代革命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以下簡稱開國紀念幣)字樣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面稱為背。
藝術品名稱:開國紀念幣
藝術品規格:直徑:28.82mm重:6.5g
河南藏藝軒展示的這枚錢幣為開國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兩面交叉旗幟,左側一面為武昌起義時革命義士所舉之旗,象徵著革命之起源;右側為中華民國五色國旗,象徵著中華民國之成立。正面圖案中央為兩面交叉的國旗,上方為「中華民國」字,下面為記值:開國紀念幣;背面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十文」字。幣面設計非常細緻,圖案精美,包漿濃厚,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滄桑感。
由於雙旗幣產生於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後,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
※我國所特有的「軟寶石」並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的田黃原石鑒賞
TAG:河南藏藝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