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童鞋選購指南,家長了解一下

童鞋選購指南,家長了解一下

剛出生的嬰兒足部骨骼和肌肉都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在未來的十幾年裡(直到青少年中後期),一雙小腳才逐步發育成成人的樣子。

寶寶的小腳對她是如此的重要,寶寶會用她的小腳來站立、走路和奔跑,以及做很多有趣的活動。在最初的學習走路的重要階段,選擇適合的鞋子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行走與成長。

爬行期:不需要鞋子!

在最初的那幾個月里,不被鞋子限制對寶寶的小腳發育最好。

小嬰兒通過蹬踢來鍛煉腿部肌肉,因此讓ta的腿部和足部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至關重要,只要氣溫適宜,不要將寶寶的下肢牢牢的裹住,無論是被子還是任何鞋襪,都應該完全柔軟、輕便和適宜的寬鬆。

如果需要保暖,穿保暖的襪子就足夠了,但是不能太緊。要注意,太緊的襪子也可能會限制寶寶足部的發育哦。如果一定要穿嬰兒鞋,那麼應該是和襪子一樣完全柔軟的鞋子。

注意:寶寶的腳丫長的很快,並且一些襪子或嬰兒鞋還可能縮水,所以應該定期檢查鞋襪是否還合腳。一些包腳連體衣也不能忽視,因為有可能衣服的其他部位還合身,但腳部卻確已經太緊,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裁剪掉足部並鎖好邊,以免線頭纏住腳趾 。

學步期:最好不穿鞋

寶寶開始嘗試站立和走路,這個階段應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讓足部直接接觸地面,感知不同的材質,增加足底抓地感,鍛煉腿足部的小型肌肉群,培養平衡能力。

但當孩子開始在戶外行走,他們需要鞋子來保護好雙腳。

為了保暖及避免足部受傷,在室內穿襪子,或者鞋底特薄及軟底的鞋子(以不影響腳部的觸感為佳,不穿最好)。而在室外,地面環境複雜,建議穿輕便、有保護的底子較軟的鞋。

注意:大多數寶寶在9到18月之間開始學會走路,但每個寶寶的發育進程不同,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做過多的比較,別心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童鞋選購原則

1、腳長、寬的測量

腳在直立和抬起時,由於受力狀況不同,會有長短肥瘦的變化,所以測量腳長時,一定要讓寶寶站直(而不是你抱著他用尺子給她量腳長),左右腳受力平衡時測量,並且注意ta的腳趾有沒有彎曲。(注意,兩隻腳都要測量,以較長較寬的一組數據准。)

2、鞋內應有適宜的放餘量

不合腳的鞋子可能造成腳趾的問題,腳趾甲崁甲,錘狀趾,長繭等。

鞋子應該把腳跟包裹地緊密而舒適,以防止走路時腳在鞋子里往前移動。腳趾在鞋內應有一定的活動餘地,鞋的前尖距最長的腳趾有一段空隙,叫做放餘量(測量時需要站立):在足尖與鞋頭之間應該有一指寬的距離(大約1.3cm)。除了鞋子前端需要約1.3厘米的空隙,鞋寬也應該比腳的寬度多出大約1厘米(最好左右各5毫米)。

3、定期重新測量

孩子的腳長得很快,他們可能每3、4個月就需要換新鞋子。OMG,好心痛,錢又沒了(┬_┬)。

孩子可能不會主動抱怨鞋子不合適了,因此,你要主動檢測孩子的鞋子是否還合腳,每隔2、3個月就要給孩子重新測量一下腳的尺寸,並檢查一下孩子的鞋子是否還合腳,如果不合適了,要及時給孩子換新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撲騰親子 的精彩文章:

英語啟蒙,牛津閱讀樹與蘭登分級閱讀選哪個?

TAG:撲騰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