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沖買刀花費1000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林沖買刀花費1000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林沖花1000貫買刀,相當於現在的25萬。這一點都不誇張。

你不信的話,不妨跟我一起來算算,在宋代1000貫到底是多少錢。

貨幣兌換率專家黃仁宇先生和吳思先生對於宋代一貫錢值多少人民幣做過深入的研究。

在討論古貨幣時通常都用這個假設: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是合理的。二位先生說出了三種計算方法來解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多少人民幣。

黃金基準:金價基本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一盎司為28.3克,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6.48元來算,相當於3661元。所以,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366元。

白銀基準: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公斤。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600文之間,中期在600-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比較合理。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就合148元,也就是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那麼,宋代一貫錢到底是366元、70元還是148元呢?

由於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很不合理。相反黃金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因此,我們就取了個金價基準366元和米價基準148元的平均值257元,我們化零為整,將1貫銅錢定為250元人民幣。

從而我們得到下面換算公式:

1兩金=2500元人民幣 1兩銀子=1貫銅錢=25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

照這個換算公式來說,林沖的刀=1000貫=25萬人民幣。

這時可能你會說了,一把刀25萬也太離譜了吧?這個1000貫是不是施耐庵先生隨便寫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水滸傳》中里其他東西的物價如何,看看他對物價的定位是不是合理。

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按照一兩銀子換250人民幣的樣子,還是合乎情理的,說明上面的計算方法基本沒有問題,那我們下邊面就來看看刀了。

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就是說,牛二買把菜刀要30文,就是9元。

所以,施耐庵先生在《水滸傳》里對物價的定位還是合理的。

如果你還是將信將疑,那我們再看看其他刀值多少錢了:

智深道:「洒家要打條禪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鐵么?」

待詔道:「小人這裡正有些好鐵。」

智深道:「兩年家生,要幾兩銀子?」

待詔道:「不討價,實要五兩銀子。」

魯智深:一把戒刀+一把鐵禪杖=5兩銀子=1250元,說明魯智深的刀也不算離譜。

可能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太理解那時一把刀為何這麼貴。其實你想,在冷兵器時代,刀劍可就相當於現在的坦克大炮啊!

現在一把刀並沒有多貴,因為它只是作為工藝收藏品和普通工具而存在。而在古代,人們研製冷兵器,並不比現在研製槍支、炮彈、原子彈投入的人力物力要少啊。

古代如何打造冷兵器?

現代我們接觸刀的一般都是專用刀具,切軟物、剁硬物、割有韌性的物體,用的都是不同的刀。而在古代,武士所持的刀劍,必須用一把刀就能應付各種的場景,劃破衣服,戳穿鎧甲,割破皮肉,甚至剁下頭顱。無法想像一位大俠在作戰中,先取出一把鋒利的小刀割開對手的皮衣,再用另一把高硬度的軍刺插入對手胸膛,最後拿出一把開山斧砍下對手頭顱拿回去邀功。

要製作一把無往而不利的好刀,需要這把刀既有硬度,又有韌性,同時還有極好的切割性能。

在冷兵器時代打造這樣的神兵利器,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摺疊鍛打,也稱鑌鐵,西方叫大馬士革鋼。

匠人工坊刀匠師傅在給合璧獵刀淬火

一般鋼材的特性,硬度越高就越脆,製成的刀具容易崩口。降低硬度可以提高鋼材的彈性和韌性,但鋼材同時會變軟,製成的刀具就容易卷刃。如何打造出一把既不容易崩口、又不容易卷刃的好刀,同時還得保持相當高的硬度,這是製作刀具的一個最核心的課題。

古代波斯大馬士革地區的工匠,把幾塊硬度不同(碳含量不同)的鋼材摞起來,捆綁成一體,控制在一定溫度燒結,然後鍛打成一根長條,摺疊,再鍛打。如此反覆多次,中間還像擰麻花一樣扭轉。最終像揉花捲一樣,得到一塊剛柔並濟的刀坯,再打磨成兵器。這種工藝稱為大馬士革工藝。中國古代的工匠也很早就掌握了類似工藝,稱為鑌鐵。古代的絕世好刀,都是用類似的方法,通過人工,達到高碳鋼和低碳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一種原理簡單,但過程卻相當複雜的工藝,勞動量的投入極大。一把好刀需要摺疊鍛打七次以上,而且每一次落錘,都有使刀坯成為廢品的可能。

除了工藝,古代在原料方面也存在很大制約,大馬士革刀最初採用的是印度出產的烏茲鋼錠,好多刀匠則青睞價格更為高昂的隕鐵(流星)。昂貴的原料,加上複雜的做工,是古代極品刀劍價格昂貴的真正原因。這也就不難理解,古代大俠刀劍不離身,一把刀動輒價值幾十萬,甚至價值連城,刀不離身說到底是怕丟呀!

現代已經基本不用冷兵器防身了,但仍有不少手工刀坊在用古法做刀,主要是作為工藝品收藏品,做的是一種歷史、一種追憶、一種情懷。

匠人工坊的手鍛大馬士革獵刀「合璧」 剁鐵絲測試。說削鐵如泥,實不為過。

難能可貴的是,同一刀刃,既能剁鐵,還能削紙,集硬度、韌性和切割力於一身。這才是古代冷兵器的精髓所在。

古代俠士就是依仗這樣的神兵利器,馳騁江湖。

不過,在《水滸》中,其實還有比林沖的刀更貴的——楊志那把「吹毛斷髮」的寶刀。

楊志尋思道:「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洒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

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

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

楊志寶刀=3000貫=75萬人民幣

《水滸》中最貴的寶刀,就是這把了,他既然敢叫75萬天價,那必然不是一般的刀。

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牛二:「你敢剁銅錢么?」

楊志:「我來剁與你看。」

牛二將銅錢一垛兒放在州橋欄幹上,叫楊志道:「漢子,你若剁得開時,我還你三千貫。」

楊志把衣袖捲起,拿刀在手,看的較准,只一刀,把銅錢剁做兩半,眾人都喝采。

「第二件,吹毛得過:若把幾根頭髮,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牛二道:「我不信」,便拔下一把頭髮,遞與楊志,楊志左手接過頭髮,照著刀口上盡氣力一吹,那頭髮都做兩段,紛紛飄下地來。

牛二之所以覬覦這把寶刀,主要是因為這把刀堅硬且鋒利,這也是楊志要價75萬的原因。

溝通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匠人工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人工坊 的精彩文章:

解密烏茲鋼,流傳千年的致命金屬
與眾不同的日本刀,刀身刻滿牛鬼、惡龍

TAG:匠人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