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規定:第一個交卷的是狀元,此考生第一個交卷,結果被罵滾蛋

皇帝規定:第一個交卷的是狀元,此考生第一個交卷,結果被罵滾蛋

導讀:宋朝是個人文鼎盛的朝代,雖然是以武開國,但是鑒於五代十國之亂,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國策,文人的地位在宋朝得到空間的提高。當時甚至有人說,即使是一個武將滅掉敵國,凱旋歸來,也沒有考生考中新科狀元,騎馬遊街來得榮耀!

在宋朝,如果一個考生考中了進士,那麼迎接他的將是一片光明的前途,高官厚祿是少不了的。要知道在宋朝,即使是包拯這樣的清官,一年的工資換算成人民幣也有一千多萬,足以過上優哉游哉的好日子。而且在宋朝,宋太祖趙匡胤還立下了祖訓,後代的任何皇帝都不可以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也就是說在宋朝做文官,你只要不造反,即使是得罪了皇帝,也不會被殺頭,最多就是貶官充軍流放而已。

因此宋朝的書生們是玩了命的讀書,個個都想通過科舉考中進士,然後享受榮華富貴,光耀門楣。不過天下讀書人何其之多,而能夠考中進士的則是鳳毛麟角,考中狀元的更是全國只有一個。還有一點,在宋朝初年,一個考生想要考中狀元,僅有文才是不夠的,還得要有速度。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和當朝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本身是武將出身,功夫高強,他認為不但武無第二,而且文才也應該分出高下,他做皇帝之後,規定參加殿試的考生,誰第一個交卷,誰就是新科狀元。沒想到有一年殿試,兩個考生同時交卷,這兩人一個叫王嗣宗,一個叫做陳識,文才都很好。宋太祖是個粗人,他說既然你們文才難分高下,那就打一架,誰打贏誰就是新科狀元,這叫比武見真章!結果一個考生功夫好,打贏了,此人就是當年的新科狀元王嗣宗,如此平定狀元,也可算是奇葩了。

宋太祖駕崩之後,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作了皇帝。宋太宗和哥哥趙匡胤不同,宋太宗是個讀書人,天生就喜歡讀書,而且詩詞書法都很不錯,宋太宗當了皇帝之後,每天都要看幾卷《太平御覽》,來增長見聞,可以說宋太宗是個真正的文化人。宋太宗和宋太宗秉性不同,因此他對殿試選取狀元以交卷快慢為標準,不以為然,他認為狀元必須是有真正才華的人,而不是交卷快就是才華高。

當然這也許是宋太宗為了彰顯自己存在感,故意要打破宋太祖定下的規矩,無論如何,宋太宗還是把這個規矩打破了。那是在一次殿試之上,當時宋太宗親自主持殿試,考試的時候,考生們都不知道宋太宗的心思,還以為誰第一個交卷,誰就是新科狀元,於是大家都奮筆疾書。當時在考場上,有兩個大才子,一個叫孫何,一個叫李庶幾,這兩人是最有可能考中狀元的人才。

不過這兩個人雖然都有才華,卻也是有差距的,根據史料記載:李庶幾「文思敏速」,而孫何則「尤苦思遲」,也就是說,李庶幾文思敏捷,寫文章一氣呵成,而孫何則是靈感來得慢,所以文章寫得也比較慢。果不其然,李庶幾很快就答完試卷,第一個交卷出場,而孫何此時還在苦苦思索。本來按照這種情況,李庶幾應該被宋太宗欽點為狀元了。

但是這時候一個大臣對宋太宗說:「皇上,李庶幾這個人雖然有點才華,但是他為人輕薄不穩重,寫文章只求速度,不顧義理,經常和別人吹噓自己才華過人,還和別人在餅店裡面,比賽誰寫文章最快,簡直就是有辱斯文。」宋太宗一聽,龍顏大怒,立刻喊著讓李庶幾滾出考場(是歲殿試,庶幾最先進卷子,遽叱出之。)就這樣,本來應該中狀元的李庶幾,莫名其妙地喪失了狀元的身份,而在生下的考生之中,論文才再也沒有人是孫何的對手,所以交卷慢的孫何因禍得福,成了當年的新科狀元,這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參考資料:《宋稗類鈔》《玉照新志》 《歸田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綉夢才人 的精彩文章:

清朝漁民有一珠佛,商人出價1800萬,漁民不賣,後賣了300
明朝一好漢,力大無窮,可以空手打死老虎,因一缺點只能做奴才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