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友信金服張適時:經濟逆周期是檢驗金融科技的最好時機

友信金服張適時:經濟逆周期是檢驗金融科技的最好時機




英國《金融時報》在國內最重磅的會議「FT 中國高峰論壇」到 2018 年已經走過十個年頭。


 


十年來,FT 中國年度論壇的核心議題始終關注「時局與前瞻」,通過剖析當下展望和揭示未來的可能性。


 


10 月 26 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 FT 中國高峰論壇仍然沿用這個主旨。其中一場名為「追本溯源,數字化時代的金融與商業」的討論,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似乎已經到了分水嶺,加密貨幣價格回落、網貸行業開始面臨強監管等大環境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國最早一批P2P公司之一的人人貸,其母公司友信金服聯合創始人、CEO 張適時,與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一道,帶來了關於網貸、Fintech(金融科技)的思想激辯。張適時在發言中強調,檢驗金融科技的最好方法,即在經濟逆周期的環境下,依然可以體現其商業與社會價值。


 


「只有經過周期的檢驗,金融科技的價值才能被認可」


 



講話者為友信金服聯合創始人、CEO 張適時


 


針對金融科技在目前強監管環境下的未來走向問題,張適時稱,判斷未來發展之前,首先需要理解過去幾年行業發生了什麼,以及有哪些因素真正推動行業走到今天。他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走到今天,是由於幾大浪潮共同推動而成。


 


第一個浪潮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過去5年,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社會上的每個人因此沉澱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與交互方式的變革,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第二個浪潮來自於中國個人金融服務的爆髮式增長。中國個人消費金融在90年代的滲透率幾乎為零。伴隨1999年,房屋按揭貸款的出現,中國的消費金融滲透率才開始發展,並在2003年真正意義的信用卡之後開始普及。過去幾年,無論是信用卡滲透率還是房屋按揭滲透率,都反映出中國個人消費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而這也真正從內因上推動了金融科技的發展。


 


第三個浪潮則是疊加了政策的浪潮。2015 年開始國家對雙創高度重視起來,同時對於民營金融的發展更加開放,使得在2013-2017 年這 4-5 年裡,出現了有利於金融科技創新的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


 


回過頭來看,移動互聯網的科技浪潮,疊加了個人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再加上寬鬆的政策環境,三個浪潮的疊加帶來了過去五年整個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





友信金服聯合創始人、CEO 張適時



 


對於當下金融科技行業所面臨的強監管形勢以及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下金融科技的發展機遇,張適時認為,首先,監管會促進金融科技實現真正的社會價值。金融不僅僅是商業,不僅僅產生內生價值,而且必須要有社會正外部性。目前看到的各類監管措施,本質上是要把只關注自身盈利的非法高利貸或非法ICO進行取締,促使整個行業往對社會產生正向價值的方向發展。


 


其次,中國今時今日的消費金融滲透率已經處於中偏高的水平,市場蓬勃發展的因素在往回收,技術變革也進入瓶頸期,所以當行業從快速發展回到瓶頸期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行業效率的迭代,這會帶來優勝劣汰,行業洗牌在未來會持續發生。




最後,張適時提到,很多人一直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是有價值的,那麼如何檢驗金融科技的價值呢?其實是需要通過經濟周期去檢驗的。金融科技發展的時間很短,過去幾年處於經濟順周期,這種情況下帶來服務的下沉依然可以保持盈利,使得金融科技的價值得以體現;但更多的檢驗應該是在逆周期里。

目前的全球經濟環境是存在挑戰的,在可能出現的逆周期下,金融科技帶來的客戶下沉,以及風險管理有效性是不是依然能夠產生價值,能夠在逆周期中得以生存?這一點也是在未來若干年裡非常需要重點被檢驗的。也只有通過這樣的穿越經濟周期的檢驗,金融科技的價值才能被真正認可,才能成為更長遠支撐業務發展的形態。


 


以人人貸為例,在為小微企業撮合信貸服務的過程中,以對小微企業主個人信用風險的評估來代替對其經營企業風險的評估,在這個過程中,得以規模化地服務於這個群體的經營信貸需求。


 


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從實體經濟本身的底層商業邏輯進行分析,張適時認為決定中國的個人信用風險或消費金融風險、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最本質的:一是小微企業的利潤情況以及小微企業主個體對未來的利潤預期情況;二是由此所帶來的就業問題。基於這兩點根本的因素,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更好地追蹤用戶持續的風險表現。這是金融科技遇到逆周期時可能採用的手段,以更好地迭代風險管理的過程。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認為,當金融科技能夠幫助解決金融核心問題時,就可以促進市場的發展。信貸和支付都是很好的例子。


 


他認為,中國有巨大的信貸需求,中小微企業貸款難、融資難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中國的問題又尤為突出。這意味著服務這部分長尾客戶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而傳統的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銀行在面對小微企業時,搞不懂它的風險到底有多大。而對於大企業客戶,技術、硬資產、房地產都可以做抵押。服務於小微企業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在成本上是不划算的,機制、技術、商業模式來講都不是合適的。當金融科技能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可以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做不能做的事情。


 

「 (金融科技)滿足個人和企業融資的需求,這是為實體經濟做事情,這個市場很大,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條件:不是有了數據就能成功,要有針對這一類貸款主體,對它的風險評估有相關性的數據,這樣,風險管理就走了很大一步。」




圖片來源:

FT中文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慣性社會中,善意也需要「推一把」
拍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的張黎也開始拍玄幻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