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歸智:《禪在紅樓第幾層》寫作弁言

梁歸智:《禪在紅樓第幾層》寫作弁言

1997年至1998年,我曾經應吳言生居士之邀,為中國台灣佛光山「中國佛教高僧全集(全新小說版)」撰寫了《仰山小釋迦——仰山慧寂大師傳》和《即色本空——支遁大師傳》。前者於2000年4月由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12月第二次印刷;後者則直到2007年11月方始初版問世。2002年6月,河北禪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禪學》創刊號由中華書局出版,其中有我的一篇《禪在紅樓第幾層——禪、〈紅樓夢〉與中國天道》。2005年,則為山西古籍出版社撰寫了《金剛經壇經譯註》,2012年6月擴增為《金剛經壇經心經地藏經譯註》由三晉出版社再版。

對《紅樓夢》,從在1981年第1期香港《抖擻》學刊發表《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以來,研究一直沒有間斷,已經出版了以《石頭記探佚》(《紅樓夢探佚》)、《紅樓賞詩》(《紅樓夢詩詞韻語新賞》)、《獨上紅樓》、評批本《紅樓夢》和《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為代表的多種著作。

雖然有這些對禪學和紅學的研究基礎,但此時把筆撰文,仍然感到有一點躊躇。禪是個大題目,儒、道、禪,乃中華傳統文化的三足,禪更是一種智慧。《紅樓夢》也是個大題目,紅學號稱顯學,被尊為中華文化之學和新國學。

禪學與紅學,二者俱是大宗大本,源遠流長,可謂「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莊子·秋水》),其奧妙則堪稱吹影鏤塵、山齊斗重。要把禪與《紅樓夢》的關係捋清,尤其要寫得賞心悅目的話,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坊間有關禪學和紅學的書籍堪稱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專談《紅樓夢》與禪的書也已經有前賢的幾種著作,如瀟湘(圓香)《紅樓夢與禪》、張畢來《紅樓佛影》、李哲良《紅樓禪話》。不過,這些著作雖然各有貢獻,但也有一個共同的根本缺陷,就是在談到《紅樓夢》時,對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文本區分不是十分嚴格,而傾向於把一百二十回作為一個「整體」對待,然後泛泛地談論清代的佛禪文化背景對小說的影響,或者用佛教的某些義理、規範來對勘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證明《紅樓夢》里存在佛教文化的痕迹。

積多年治紅學的經驗,深知不區分曹雪芹原著與後四十回「兩種《紅樓夢》」,則任何進一步的探索論說都必將問題多多,難成正果。因此,本書的基本立場是,嚴格區分「兩種《紅樓夢》」,分別討論禪與二者的關係,看看在這兩種不同的文本體系中,禪呈現出怎樣各異的文化氣質和風貌,這種差異又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過於嚴肅的「論文體」寫作,繁征博引,三紙無驢,形式邏輯,名相紛列,違背了禪的精神,也容易把許多讀者拒之門外。在市場化佔主導的時代,這樣的寫作無異於自殺行為。但要真正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既有學術含量又有文本魅力,寫作難度其實極高。

筆者駑馬駕鹽車,以一知而充十用,騰蛟起鳳,勢所難能,只好採取廣結善緣、借風使船的寫法,多擷取前賢時彥的成果予以整合,如果能碰撞激發出新意新解,也就可以免去「文抄公」的嫌疑了。讀者果然偶見水碧山青,能夠有一點智的啟發、心的覺悟,作者也就心歡意愜,不枉了一番苦心作意。說句俏皮話,不少材料是「抄」的,見解卻是全新的,這才見大智慧顯真本事呢!

可以說,我寫的不是「論文」而是「論筆」,「論筆」一詞當然是筆者的杜撰。習見的「論文」以西方文化的科學性和邏輯性為特徵,自然有其合理鋒利的一面,但也造成了一些副作用,特別是文體的單一枯燥,讓人望而生畏,減少了流通性和影響力。

中國古代文論發展史上有 「文筆之辨」,是文體學的一種辨析。本來,「以無韻者為筆,有韻者為文」(劉勰《文心雕龍·總術》),「文」是比較感性的文體,而「筆」是相對理性的文體。但近世西學東漸,出現了「隨筆」與「論文」的文體概念,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含義。「隨筆」指文藝性、感性的書寫,「論文」專指邏輯性、理性的文體。

我「杜撰」的「論筆」,意思是提倡一種隨筆文章其形而有論文之實的文體,或者說「做論文」要和「寫文章」水乳交融。其特點是研究和寫作都要突出「靈感」和「悟性」,「邏輯」是內在而非外在的,還要講究行文措辭的「筆法」,而不呆板地標榜所謂「學術規範」。因為說到根本上,中華文化是藝術型感悟型文化,不是科學型邏輯型文化,太著相於表面的邏輯和「科學」,對中華文化孕育出的傳統文本往往隔靴搔癢而難摘得其驪珠。

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所所長趙勇教授,與筆者切磋,撰寫鴻文《作為「論筆」的文學批評——從阿多諾的「論筆體」說起》,更使「論筆」上層樓而「日日新」了。

禪其實是中華文化吸收印度文化後的一種卓越創造。說到底,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其神髓。而《紅樓夢》,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傑出的文本象徵。禪與《紅樓夢》,它們的交會、它們的關係,其實就是中華文化本身豐富內涵的發越顯露。因此,將《「紅學」何以應定位於「新國學」的思考》作為附錄,有助於對正文的理解。

2006年6月於大連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補記:

本書於2007年3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後並重印。此次基本無大的修訂,只有個別字句的潤色,並按照編輯的建議,加上一些小標題作為提示,且把段落分得更小,以方便讀者閱讀。禪學和紅學本質上都是智慧靈悟,不是學問,明乎此,也就明白不需要大規模修訂的個中緣由了。

2017年7月7日

新版《禪在紅樓第幾層》,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8年版

《禪在紅樓第幾層》一書主要探討禪與《紅樓夢》的關係,如分析了禪如何通過《紅樓夢》的人物、環境、言行、舉止、名物等隱晦而微妙地表現出來,嚴格區分了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續書之間的真偽之禪,探討了曹雪芹的靈活之禪與雍正的官方意識形態的禪的本質區別。書中運用「探佚學」的方法。為讀者挖掘出一個隱藏在紅學家們、紅迷們視野之外的《紅樓夢》禪意世界。此書有周汝昌先生作序,序中說到探討《紅樓》與禪關係的書不多,而此書當推龍首。此書也被評為探索《紅樓夢》與禪關係最深刻的著作。

作者簡介

梁歸智,1949年出生,中國當代紅學家,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大連明清小說研究中心理事長。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俄羅斯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客座教授。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文學,在紅學及元曲研究方面成就突出,開創紅學研究「探佚學」分支。已出版《紅樓夢探佚》《新評新校紅樓夢》《被迷失的世界:紅樓夢佚話》等。曾在央視《百家講壇》系列節目「紅樓六家談」中主講《的斷臂之美》和《曹雪芹的超前之思》。

作者梁歸智先生一直致力於紅學研究,為紅學六家之一。且私淑周汝昌先生,常與周先生探討紅學,其書信往來曾結集出版,即《周汝昌致梁歸智書信箋釋》

目錄

寶玉悟禪因緣起

借花獻佛禪何物

寶玉悟禪尋本質

紅樓探佚窺佛意

證情方悟雪芹禪

須辨真禪與假禪

清初禪悅且共參

葛藤紅學有禪機

附錄

如果想免費參加新版《禪在紅樓第幾層》試讀,關注本公眾號文末留言試讀的理由,留言點贊排名前三者,將免費包郵獲得贈書一本,截止日期為2018年11月6日24:00,收到本書後請將評論發到豆瓣本書頁面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太宰治《人間失格》與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新京報「40年40本書」榜首《一九八四》是本什麼樣的書?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