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之美少女是兩個人?
原標題:為什麼光之美少女是兩個人?
作者:煌言
封面: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蹭15周年映畫上映日子的3倍篇幅SP。
【Q娃全明星風雲錄?黑版】本周是黑版,下周是白版。
第二十六回 為什麼光之美少女是兩個人
正擔任《釣魚迷日記》製片人的鷲尾天在2003年7月接到的新任務,下一個擔當作品是星期日早晨8點半的新番組,來年2月第一個星期開始放送。這裡是關西大阪府的製作局朝日放送電視台(ABC)×廣告代理商旭通第企(ADK)×製片廠東映動畫的固定聯合專屬檔。
離Q娃開始前33年雛形誕生時,ABC在這塊地盤就是以面向小女孩的片子起家的。23年前由ADK開始包攬時,也是以小女孩動畫起家的。委託給東映動畫後固定在星期日早晨8點半,也正好20周年了,當時仍是以小女孩動畫起家的。小女孩動畫的路線也不是一直有連貫性,不過到這時的情況時是連續這個路線已經10周年了,進入東堂泉名義完全原創動畫的狀態也5周年。
經歷過這些歷練和積澱後,這塊領土可以形容成是城池固若金湯,內部運轉機制也很安定。每回新番組的循環周期至少一年,放送開始前約半年進入準備工作企劃狀態,是默認事項。當時這裡放送中的《明日的娜嘉》,是進入東堂泉名義完全原創動畫的狀態後第5年的作品,基本上是理所當然地默認延續著此前連發4年的小魔女DoReMi系列的製作班底。
ABC、ADK、東映動畫三方面的製片人,往下製作擔當者,還有系列導演、美術監督、作曲家、剪輯技師、色彩設計、錄音技師、音效師等等,都原封不動前作的陣容。腳本陣4人,演出陣10人,作畫監督陣6人,也都是小魔女DoReMi系列的人員。系列構成則起用70年代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和80年代第二期《魔法使莎莉》的腳本家金春智子,是關弘美夙願的作品。演出也有一本招來《魔法使莎莉》第一期的演出助手和第二期的系列導演葛西治,同時也是約20年前ABC×ADK×東映動畫最初聯合作品的系列導演,把人家從退休狀態硬是拽回來最後一本。
因為《明日的娜嘉》的企劃本身是關弘美從大約20年前開始構想的企划了,路線也是70年代火過的少女大河動畫路線。這種路線的系譜,對於ADK和東映動畫有當年的超人氣代表作《小甜甜》(可參照本連載第五回),對於ABC有《小甜甜》放送期間這個檔出的《窈窕淑女》,《小女孩夏洛特》的後番組(可參照本連載第七回)。
但是這樣的路線在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的後番組《小仙蒂》,也就是西尾大介擔任演出助手兼製作進行(演助進行)的那個出道作,於1982年結束後就也宣告終結了。如今過了20多年再翻出來《明日的娜嘉》這樣的企劃,看上去第一反應確實容易有時過境遷,早已不佔天時地利的感覺。不過各大佬資本家還算比較寬容的,你想做那就做吧。
當時關弘美參加ABC×ADK×東映動畫這個檔已經到第13個年頭,自己扛旗任領頭的製片人也10周年了,再加上小魔女DoReMi系列連續4年完全原創作品的好成績。因此這之後讓她帶領的現場出任性的企劃也可以放手,反正這個檔一直都是中游的存在感,這便是面向小女孩的片子自古以來的正常狀況。既沒慘到風口浪尖,也沒火到風口浪尖,所以自由度相對大。
根據歷史經驗教訓,《明日的娜嘉》這類少女大河動畫路線的片子,在營業上一般符合3條規律。第一是原作漫畫會容易被動畫帶起來賣得好,不過這回已經是完全原創的動畫了,所以出版業方面不用有什麼指望。第二是收視率雖有希望,但是歷來都低開且屬於慢熱傾向,一年內的時間裡也不用有太大指望能火起來。第三是玩具肯定不好賣,比起魔法少女題材的水準低多了,《小甜甜》是史上唯一打破這條慣例的,但是當然不能以這種特例為基準來測定營業計劃。
所以萬代也同樣一開始就沒作多大指望。小魔女DoReMi系列最後一年,平均每季度出貨額10億日元。《明日的娜嘉》2003年2月開始放送,所以1月開始批發出貨到市場各零售商。日本企業多以4月份為財年的開端,因此這時還屬於2002財年的最後一季度,萬代成功給《明日的娜嘉》的玩具商品出貨9億日元,正常發揮。於是以此為基準制定2003財年的生產和出貨計劃額,最後臨近尾聲時肯定要失速的,所以一年間30億至35億日元之間綽綽有餘。
之後進入2003財年,春季和夏季出貨額又是平均各9億日元,輸出功率極其穩定。事實上在春季結束後,已經就要決定下一年的初始方針了,也就是開頭鷲尾天接到新任務的這個時間。《明日的娜嘉》的出貨額絕對值當然是不如小魔女DoReMi系列,所以在當時也沒有拍板要繼續下去的有力理由。不過只要不出現像美少女戰士系列那樣實際出貨額比計劃參照值一瞬斷崖式下跌60%的慘痛歷史教訓,就如偶像活動系列這樣最近3年半每季度平均6億日元的出貨額也可以日子過得不錯。
關弘美連續幹了將近14年,其中給原創動畫的環境還戰了5年整,最後連年輕時的夙願企劃也實現了,這才終於到了製片人換代的時期。當時東映動畫的內部結構,從最簡單粗暴的大方向來說,直接與作品內容相關的當然是企劃和製作兩大部門。企劃在企劃營業部,在任部長是那個《聖鬥士星矢》和《龍珠》系列的森下孝三(可參照本連載第十一回),當時還已經打入經營管理層是董事級別了。關弘美和鷲尾天這樣的製片人,就屬企劃營業部里的企劃製片人室。
東映動畫的「室」這個部署,可以相當於日本其他一般企業中的「課」。企劃製片人室里,各製片人的直屬上司叫總製片人。當時在任的是清水慎治,就是那個從《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海賊王》《金肉人二世》一路帶著鷲尾練級上來的製片人。當時他的待遇其實也已經到企劃營業部的代理部長了,後來第二年便正式升為部長,再後來他的繼任者是關弘美。這時清水於是欽點讓鷲尾上,接任關負責了十幾年的那個檔,星期天早晨8點半給小女孩看的動畫片就交給你啦。
這鷲尾擺明了是徹底懵逼的,要來個問號連發五部曲。誒?我?沒幹過哇?可以嗎?你確定?這時正在負責的《釣魚迷日記》才是他第一次參加企劃,往前《金肉人二世》才是第一次擔任製片人,再往前《海賊王》才是第一次見識電視動畫的現場。
像這麼馬不停蹄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爬上來,連在同一層樓多轉悠幾間房熟悉一下業務的空間都沒給,就要人家立刻再登一層樓了。而且還是沒原作完全原創的,而且還是要給小女孩看的動畫片,對著這麼一個年近40歲的中年大叔一本正經地說出來,翻譯過來顯然是要你命啊。鷲尾也只好硬著頭皮破罐破摔了,分兩路出兵。
東路軍,總之要聯絡熟人要搜集情報打聽信息,有多少是多少:小女孩到底喜歡什麼。西路軍,這才同時從自己已認知事物的角度出發,來想想新作有什麼腦洞可以搞事。千萬別一不小心腦補一下覺得,中心思想就是一個沒接觸過這領域的人來企劃所以能不被教條束縛,能突發奇想於是搞出了個火了15年的長壽品牌。真要是這麼一句話順利,那就叫神話故事而不叫歷史故事,這一點也不中庸過猶不及。
我們已經知道莫說給小女孩看的動畫了,他小時候就連動畫本身也只看過《魔神Z》。所以要發想腦洞腫么辦呢,從實寫作品開始找出發點,結果新企劃的第一個關鍵詞是「變身」。奧特曼和假面騎士的世代,他6歲到7歲那年變身風潮開始席捲日本全國。「變身」兩個(對日本人來說)這麼難寫的漢字組成且虛構作品的用語,在日本變成婦孺皆知的日常用詞,本來也是那次風潮才導致的。
第二個關鍵詞是「動作片」,想到變身就會自然想到動作片,因為聽上去很帥氣吧。本來東映自古以來最得意的領域之一就是動作片,尤其在他這種不關注動畫的人眼裡。這樣往下聯想到鷲尾童年情有獨鐘的一個片,變身風潮中的另一個支柱代表作《人造人類KiKaider》,以下稱《人造人類機械士》(可參照本連載第三回)。
就是歌詞唱「彈吉他的次郎?我們的小夥伴?溫柔善良而又堅韌強大的機器人啊?」的那個,由《假面騎士》的陣容企劃。當時的朝日電視台(日本教育電視台)在星期六晚上,7點半放送《假面騎士》→《假面騎士V3》,8點鐘放送《人造人類機械士》→《機械士01》,8點半放送《惡魔人》→變身戰鬥女英雄動畫的元祖《甜心戰士》。
鷲尾從《人造人類機械士》到《機械士01》能夠想到什麼呢,第一點這是本來給小男孩看的變身超級英雄動作片中,出現女性的變身超級英雄的元祖。雖然不是大活人而是機器人,確切說是人造人。第二點,後來變成人造人兄弟二人常協同戰鬥了。第三點,鷲尾還喜歡機械士的敵人反派,黑色色調的破壞士,從小腦補能不能哪次機械士和破壞士也協同戰鬥呢。
所以第三個關鍵詞是「相棒」,但是機械士和破壞士協同戰鬥畢竟只是童年遺憾而不是有形藍本。繼續回想,往後到中學時看的印象深的電視劇,有刑事劇《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這是主角二人組協同作戰形式的刑事劇,這種形式他最初的印象來自於美帝的警匪動作片《骯髒的哈里》。80年代初美帝也有過這種二人搭檔行事的警匪片《48小時》,但都僅僅是電影。日本的刑事劇採用這類形式當時還挺少見的,最初火起來的便是這個《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
這是東京放送電視台(TBS)的大名作刑事劇,TBS的樋口祐三擔任製片人。樋口本來是演出家,在TBS是圓谷一的後輩,修行時是圓谷一的助監督出身。後來到了《奧特Q》擔當TBS方面的編成,在《奧特曼》也最初是輔助製片人的職務,但最終還是以演出家的身份參加了。在《奧特曼前夜祭 奧特曼誕生》就與實相寺昭雄搭檔演出,往後擔任本篇監督還自己寫過腳本,樋口監督回是金城哲夫的作家性最完全發揮的時候。到了70年代圓谷一逝世了,樋口也還是正式轉行成了製片人。
70年代中期TBS新設刑事劇的黃金時間節目檔,第二年樋口開始參加,然後在這裡連續干6年,《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就是他在任期中的最後一個作品。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當時,TBS每星期在同一天,晚上7點鐘放送奧特曼8點鐘放送這個電視劇。樋口同時期的代表作還有另一檔的刑事劇《G MEN★75》,這邊是與製作《假面騎士》的東映東京製作所合作,東映自古以來最得意的領域之二也是刑事劇。
《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採用刑警二人組搭檔的形式,是當時刑事劇中的革新,因為之前刑事劇都是以群像劇的團隊組織行動的劇情為主。樋口擔當的《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和《G MEN★75》是TBS史上唯二收視率超過20%的刑事劇,火了之後進入80年代連刑事劇的本家東映也開始玩這種二人組搭檔形式了。
到昭和末期,主演阿富和阿松兩個人還去東映的電影《湘南飆車族》跑龍套演警察,故意用來玩梗的友情客串。湘南飆車族是5人不良少年,東映自古以來最得意的領域之三是黑道片。後來這又再次被鷲尾當成Q娃的發想源,啊這個就以後有機會才說了。東映意外地巧合有點以二人組為開端之後能長壽化的傾向,從二人的假面騎士到《相棒》,如果還要舉一個那自然是Q娃了。
變身、動作片、相棒,這些的女子版!新企劃輪廓的3個關鍵元素決定後,下一步該找人具體洽談了。可問題是,小女孩真的會喜歡這些嗎,如果喜歡會等到都新世紀了你再來做個女子版嗎。
這點鷲尾還是信心滿滿的,港道理,肯定喜歡。道理在哪呢,我小時候男孩紙女孩紙都是混在一起,玩那種假面騎士打修卡怪人的遊戲啊,模仿變身口號和姿勢毫不含糊。超級戰隊系列有女戰士也已經成定番快30年了,這不是明擺著的嘛,所以小女孩絕對是也會喜歡變身打怪這種套路的。因為太小的那種學齡前孩子管他是男是女,思維根本都還差不多嘛。所以才有企劃書中的那個名句,所謂小女孩也想鬧騰,這不是表達宗旨而是用來說服,不是論點而是論證。
提醒注意一點,企劃書的本質是什麼。純粹觀眾視角的粉絲,啊在這裡俗語叫作大友,會有興趣的內容一般只是企劃書中記載的,作品的初始構想和設定。但企劃書像這樣講明企劃的內容是什麼,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講明企劃的價值,以求讓企劃通過並實現。也就是說企劃書的本質,是呈現給上司以及合作方,比如電視台和廣告代理商,的一種「推銷書」,或者你理解為招股書。純粹觀眾視角的粉絲,可以僅僅只對其中記載的企劃內容感興趣,但是閱覽企劃書有必要對上面這條本質心裡有數。
最初提交的企劃書,題名當然離《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這種名稱遠了去了,美麗治癒這種合成造語也還沒生出來,標題是《黑心》。嚇人不,雖然原文是用洋話音譯成片假名寫出來的,對於日本人尤其是小孩子到不至於第一眼看上去這麼可怕。不過即使過了15年到現在,初代Q娃是黑白二人的概念已經都熟悉了,這樣的題名還是第一眼看上去夠有衝擊性,可引起各種恐怖不健康不吉利不敢給孩子看的腦補感想。
超級英雄的主角以黑色為色調,超級戰隊系列途中起開始拿這麼一個隊員混在裡面都還好,當年《假面騎士BLACK》這操作是真給當時的家長刷新過一波世界觀了。可這回還是給小女孩看的動畫片,每每說起好似確實不得了,因為世間觀念小女孩喜好率第一高的顏色的確是粉紅色。不愧是沒做過這類片的新挑戰者,能夠不受套路觀念束縛而異想天開大膽操作。
不過有些部分其實正好相反了,這不是西路軍大膽奇思異想的結果,而恰是東路軍做市場調研最大的成果,情報是當時的小女孩中黑衣服的人氣超級高。黑衣服人氣高,那對應給小女孩看的片,就讓主角穿黑色連衣裙好了,雖然後來其實不是連著的。又因為要素是相棒,所以既然有黑色那就對照地要白色,所以主角二人就確定為一黑一白色調了。
從宏觀史學的角度,反正人類史上世間觀念的可變性早已見怪不怪了,欲滅其國先去其史。這回只就近舉個小例子,就像鮮艷的紅色,至少日本人曾經是長年認為,這當然是小女孩最喜歡的顏色,是代表色。直到出了那麼個東西,超級戰隊系列,紅色的戰士每回都塑造成主角中的第一主角的感覺。後來穩定下來每年連戰,從此以後紅色就成為歷年小男孩之中最高人氣的顏色了,曾經的觀念就像從不存在一樣。倒是Q娃這邊其實後來沒能落地,還是要向粉紅色靠攏的,黑色真正成傳說中的戰士了,出個手游也只好硬歸類在粉紅色里。
鷲尾第一個就去找西尾大介就任系列導演,如果以後有機會那麼首先最想共事的人就是西尾,這是5年前在《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第2部劇場版《殺戮的深藍》的製作現場,新人鷲尾天就已經決定的事了。西尾這人當時即使在東映動畫公司內部,都已經有吹成神的傾向,什麼龍珠啊鬼太郎啊金田一啊,每個詞叫出來都響噹噹的那聽起來就不得了。提前說一下,這也導致了後來現場對西尾監督的依賴性特別嚴重,所以他連干兩年就耗盡精力了特別折壽。
不過這西尾接到委託時,第一反應那也是照樣的,要來個問號連發五部曲。誒?我?沒幹過哇?可以嗎?你確定?那好,不過我現在擔任《Air Master》的系列導演,到尾聲正是最忙的時候。這是2003年4月開始的半年番,後來到10月份西尾才能全身心投入新作。然後鷲尾去找當時就正在共事的,《釣魚迷日記》的系列構成川崎良。這片結束後你也沒機會放假了,來跟我做個兩個女孩子戰鬥保衛地球的動畫片吧,啊對了是沒原作的哦。川崎是怎麼回應那也一目了然了,問號連發五部曲3.0版本。
至於主角的形象設計圖腫么辦呢,這要搞競選,《小魔女DoReMi》當初也是這樣。在星期天早晨8點半這個檔已經連幹了7個年頭的作畫監督稻上晃,想參加這個競選,總之鷲尾提出的招募要點是小女孩看的動畫片一黑一白兩個變身主角,除此之外沒什麼具體特別要求。他就趁著8月份日本法定的盂蘭盆節連休假期畫出來了,黑色的叫玖仁,白色的叫穗乃香,圖不放。
玖仁是不良少女的那種氛圍,以運動能手的感覺來設計。短髮在頭斜上側分兩半,一邊厚一邊薄。穗乃香是乖乖女略迷糊大小姐的氛圍,以小娃娃可愛偶像的感覺來設計。比玖仁矮半個頭,頭頂兩側各扎一根辮子的雙馬尾。穗乃香和玖仁站一起就像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感覺,玖仁讓人聯想在外面瘋的野孩子大姐大,穗乃香讓人聯想小心思多的淑女小妹妹,上世紀小女孩動畫片中的經典圖式之一。
變身後胸前已有大裝飾,兩人都額頭上有某種印記,外觀看上去有美少女戰士水兵月那樣的感覺。而且兩人都衣裳上下半身分開,露肚臍。黑色的戰士髮型和玖仁差不多,但是更長更飄逸了,穿著短褲而沒有短裙。白色的戰士穿著短裙,髮型和穗乃香大不同。辮子在頭頂端只扎一回,然後向左右兩邊飄下來絲帶一般的兩根辮子,在辮子尾端還各扎個結。
選上後西尾監督來了,在茶館裡面對面審核稻上的設計圖,各種挑刺耗去了一整個下午。尤其對穗乃香的設計圖,西尾那可是忒不爽了,提出3大不滿點。第一條,穗乃香怎麼矮了足足半個頭,不應該是穗乃香更高些嗎?大家閨秀氣質啊,要那種文化人智囊的氣場,不要小妹妹可愛娃娃的感覺。所以第二條,別扎辮子了,要黑長直的小姐姐,配合個子高的沉穩感。還有第三條,眉毛要濃密,用粗眉毛來表現她的意志強度。西尾這操作又是破天荒了,因為跟顏色的道理一樣,默認套路一般是男的粗眉女的細眉。
穗乃香和玖仁站一起不該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感覺,而應該是有頭腦和很高興,這麼一來才大體滿意了。西尾最細緻指示的一點,別因為是女孩紙所以穿高跟鞋了,因為打起架來要踢和踏的。9月份玖仁改名叫渚沙,只是這個渚沙反過來開始扎辮子了,雖然也還是短髮。稻上給她搗騰各種扎辮子的外形,辮子的多種形式和多種數量都試一試,有乖乖女小辮子有不良少女歪辮子。最後當然如你所見,還是直接簡單粗暴跟最早一樣沒有辮子了,而且頭頂也不要分兩邊的髮際線了,變身前後都保持飄逸感的短髮。穗乃香變身後那細絲帶一樣的兩根飄著的也不要了,因為本來變身前是黑長直嘛,雖然實際成藍長直了。
渚沙的口頭禪叫阿里椰奶,這個太有名。如果沒被這句刷爆存在感,你能發現渚沙還有另一句出現頻率很高的尬台詞叫なんちゃって,另外穗乃香會經常一副長孫皇后形象說著小渚冷靜點。如果把這麼兩個人合體,就會產生可以這很西尾的感覺。監督的行為舉止影響到角色的作風性格不是稀奇事,再看像長峯達也這個人,平時就是會像英莉花那樣賣著蠢萌,同時又是像蕾那樣滿嘴です和ですか、ます和ますか的敬語狂魔。
至於阿里椰奶那句,是一不小心就搞火了。初期啥都還沒確切著落的時候,總之主題歌快點搞出來障礙不大,歌就是這麼個東西總之表達出大體那種印象就行,不要具體含義給人去做閱讀理解的。於是歌詞里有阿里椰奶這句,倒也沒跟渚沙的台詞扯上關係。不料萬代特別中意這語感,開播前的玩具廣告里鋪天蓋地地喊著阿里椰奶阿里椰奶。後來便也喊順口了,動不動就要通過台詞喊這麼一下,不變成口頭禪也難。
主題歌開頭幾句重複連喊噗哩Q啊噗哩Q啊,搭配作曲形成的那種洗腦旋律,有點像70年代的流行歌《海濱的辛巴達》的前奏旋律,海濱的日文漢字就寫作渚。這歌當年實在太有名,製作現場的世代幾乎都知道,試試當年的現場表演舞蹈配上主題歌:
不過其實是作詞的青木久美子和作曲的小杉保夫在自己抄自己。1990年手塚治虫的《三眼神童》動畫化,主題歌是由他倆搭檔創作的,這首歌出現的那種旋律。見下面視頻,這種事要是按美帝的法律那可以成真抄襲了:
西尾對於新作的宗旨定下了3條方針,第一條是關鍵在於還原日常。超級英雄的題材那就通常是拯救世界,至少也是主角保衛祖國保護城市守護居住的村鎮和周邊的人們。而這回投曲線球,世界觀設定上出事了需要拯救的完全是異世界,但劇情平時都發生在主角身邊的日常。
拯救世界啦傳說中的戰士啦,這些是別人說而角色自己沒有近身的現實感。對於她們則是日常受到了干擾和侵襲,因而想要回到日常,動機的核心是從被捲入的狀態恢復日常生活。所以劇中經常表現兩人經過激烈打鬥後,又若無其事回歸日常繼續著與小夥伴的生活,並且以此為努力目標。也所以片中什麼東西每回被變成怪物扎肯那,打回原形後台詞是對不起啊對不起,不叫打死或滅掉了怪人而叫一切恢復原樣了。
第二條是自己動手解決,這樣感覺很帥吧。眼前出現問題了所以需要應對,被卷進去了所以需要擺平,是講誰的故事所以就表現誰的行動。而不是說因為是小孩就引進個大人來當援軍,因為是女孩子就引進個男性戰士來救助。
第三條是率直地表現心情,這其實也是鷲尾當初打定主意將來有朝一日找西尾來共事的核心原因。他的代表作《龍珠》《咯咯咯的鬼太郎》《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乍一看題材全都徹底不同,但是無所謂。塑造角色時能真實地表現人物心理和感情是硬道理,而不是單純像個模板和光喊口號的感覺。
鷲尾最初就是看中的西尾這一點,同時具備粗獷的大老爺們有氣勢的一面,和細緻的思維換位考慮得面面俱到的一面。然後作品也直接體現他這個人的思維作風,叫作帥氣的細膩,陰陽平衡中庸調和。拖到第8話才出那麼個名作,也不過是這一條的一點細小體現,以後再說吧。
這就像當年市川森一主張說假面騎士為自由而戰那樣,一般正義這個詞作為口號很好用,但納粹也照樣說自己是正義的所以這是個危險詞,不是禁語但是不要多用。同樣地,為保衛什麼而戰這樣的口號在戰爭中也很多用,所以讓Q娃二人能少用就少用這句口號。只是專註於解決眼前的問題然後取回日常的實幹主義,「絕對不容許/不原諒!」之類的台詞也有意識地控制使用頻率,尤其是「絕對」這個詞。
還有,說儘力或盡量努力。這是不限於Q娃的,西尾這個人本身一直喜歡常用的詞。加油這個詞可以說,但不是在現在進行時說而是在之前說的,戰鬥正當時也就是加油正當時,再來句加油反而容易讓人漏油。敵方的心情也要率直地表現,他們也是在很拚命努力的。有自己的觀念和理想,並表達和堅信自己做的是該做的正確的,所以類似使陰招的那種展開也盡量少用。
對於演出的作風也是3條方針,第一條是打人不打臉。準確說是不直接描寫得太有暴力感,只要有重量感。簡單解釋就像圓谷英二喜歡說的一句,不要出殘酷的場景,孩子們在看著吶。所以不要專註於表現痛苦,表現力道就行了。比如怪人和Q娃被揍了他們也疼啊,但可以換別的方式比如台詞來表達,說好強啊力量好大啊!或是通過間接性的演出,比如被打飛了砸到什麼了,甚至還砸崩塌了。使用這類東寶本格特攝或奧特系列的常用演出,特攝世代的鳥山明在漫畫中特喜歡用的並且也被西尾吸收的手法,那力道就足夠表現出來了。
第二條是直接用拳腳,不耍兵器。這理由,第一是西尾說想要那種擊打的實感和爽快感。第二是對應前面的,自己解決問題的確信感。第三是要運動會競技的感覺,而不是相互廝殺,因為黑Q娃白Q娃的形象分別是體操運動員和芭蕾舞者的感覺。
這條老實說有障礙,因為牽扯到玩具,少了兵器意思也就是少了商品。而且就算不是兵器,給小女孩看的動畫片因為以前魔法少女題材多,所以法杖起碼也是項常見配備,連這個都沒有了。不過好在那時候環境還寬鬆,就如上面說的反正這個檔一直是中游的存在感,既沒慘到風口浪尖也沒火到風口浪尖。所以自由度相對大,往後Q娃居然火了,那就是真不行了。
第三條是主角的言行,要在極其細緻的部分也長點心眼多注意。這是條困難的要點,有些錯誤是自己犯了可能還意識不到的。冷不丁什麼地方都很有可能出現那種,大人不覺得有什麼潛在問題的台詞或動作,但對小孩子就能形成某些影響。時時刻刻都不能忘記正在製作的這個片是給小女孩看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到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基本上還都是啟蒙,還沒有判斷力的。只知道是喜歡的動畫喜歡的人物,所以裡面的主角做什麼也就無條件認為是好的,也會大概率跟著學做了,因此才更要特別注意特別小心這件事。
比如不站在心理上的制高點對惡役搞什麼道德批判台詞,這樣就跟所謂的壞蛋欺負弱小一樣了。讓任何人群容易有不快感的言行全都排除,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處處說別家孩子就做得好,學校里的老師是不能用來當惡役的,青春期的女孩子喜歡減肥臭美所以把自己給餓著這類事免談。唯一可以得罪的人群大概也就大友了,性徵和裙底就是不給你看。
《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在保守之中挑戰,而不是純粹地破天荒冒險就能成事。
殺必死附屬短篇,企劃成立時的初期各主要角色:
美墨渚沙:衣領最上端的扣子永遠是敞開的。
雪城穗乃香:衣領永遠是全扣好的。
美墨家人,母親理惠:以渚沙和母親長得像為前提設計的。
美墨家人,弟弟亮太:以長得像渚沙為前提設計的。
雪城家人,奶奶早苗:聲優野澤雅子是西尾監督親自去委託的。
雪城家人,愛犬忠太郎:西尾特別要求,千萬別長著一副魔法少女動畫里那種一看就會講人話的動物的模樣。
渚沙的友人,久保田志穗、高清水莉奈:稻上晃去參觀長曲棍球比賽時看到的其中兩人,就那麼畫下來了。
穗乃香的友人,百合子:年齡不大於穗乃香的角色之中,唯一會直呼她為穗乃香的人物。
藤村省吾:西尾設定的3個要點,眼神精悍、長得帥、性格陽光。
竹野內良美老師:聲優是李小春。
梅普露和米普露:額頭上的圖形原案是代表雄雌的標記♂和♀。
稜鏡石的守護人:聲優是金田一。
光之園的女王:原型是東映超級英雄劇《機械刑事》中的女神巨型要塞,變身風潮中的1973年4月新番,《假面騎士》的班底製作,80年代東映金屬英雄系列的原點。
啊,最後還有一點(伸手指),渚沙是川崎良的女兒的名字。
※新感覺新感受!偶像大屍YO!
※我開的公司,怎麼可以賺到錢呢?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