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朝頗有諷刺的歌曲,被確定僅僅六天後,滿清帝國就覆滅了!

大清朝頗有諷刺的歌曲,被確定僅僅六天後,滿清帝國就覆滅了!


文:鼓浪隱士




在當代世界各國中,為了表達國家精神,提高國民的自豪感,每個國家都會制定自己的國歌。




史學界一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國歌出現在荷蘭。當時他們為了反抗西班牙的統治,於1569年譜寫《威廉頌》激發國民的士氣,並最終打敗西班牙人,從此成為「海上馬車夫」,為那個時代的世界強國。




而在中國,國歌出現的歷史並不長,直到清末才出現。在近代這個數千年未見的大變局中,中國被迫打開國門,開始與世界各國交往。










1878年(光緒四年),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出任駐英、法大臣。他在出使期間,深入了解各國歷史、文化、民俗,並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發展情況。而他在英法等國的公共禮儀時,看到他們都有奏國歌的儀式,並為《天佑女王》、《馬賽曲》等旋律所感動。於是他覺得作為泱泱中華,也應該有自己的國歌。於是他上奏朝廷,呈上他擬就的《國樂草案》,並為國樂定名為《普天樂》,但未能獲得批准。




但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深入,面對外交禮儀時,如果沒有國歌是件頗為尷尬的事,甚至可能被嘲諷。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因為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而被解除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再次被清廷啟用,派遣他前往俄羅斯,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同時對德、法、荷、英、美等國家進行訪問。




然而在一些國家的歡迎儀式上,由於中國沒有國歌,讓李鴻章感到特別難堪。於是,他只好讓隨員用一首古曲填詞,作為國歌。詞最後定為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因這首歌曲出自李鴻章的建議與編輯,後人稱之為《李中堂樂》。這首歌也成為中國第一首代國歌。但李鴻章回國後,就沒有再被採用。此後,國內外發生了諸多大事(戊戌變法、庚子事變等),清政府制定國歌的事,也暫時擱置。










1906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將原兵部、練兵處、太僕寺等合併,設立了陸軍部。陸軍部建立後,就制定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歌詞為:「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揭我黃龍帝國旗,唱我帝國歌!」由於詞曲雄渾有力,得到不少官員的欣賞,遂將其定為代國歌,在外交場合上演奏。




而在近代時期,不少仁人志士受到西方進步思潮的影響,為了振奮民族志氣,紛紛參與愛國歌曲的創作,有些人甚至希望這些歌曲能夠成為國歌。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梁啟超作詞、日本橫濱大同學校作曲的《愛國歌》;夏頌萊作詞、譜曲的《何日醒》;楊度作詞、沈心工曲的《黃河》;李叔同作詞、譜曲的《祖國歌》、《我的國》;石更作詞、辛漢曲的《中國男兒》;以及一首借用日本歌《君之代》曲調的《一統舊江山》等等。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些歌曲都不可能成為國歌,但其表達了不少志士,質樸的愛國精神。



隨著清末新政的深入,創製一首正是國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10年,禮部左參議曹廣權通過曾經在日本考察音樂禮儀的經歷,並鑒於「各國皆有專定國樂,極致欽崇,遇親貴遊歷,公使宴集,既自奏國樂」,而「我國國樂從前由出使大臣曾紀澤權宜編製,聲調緩慢,至今各國常致疑問」,於是奏請「整飭禮樂,以正人心」。他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批准。











1911年(宣統三年)6月20日,清朝禮部衙門奏擬訂國樂辦法。攝政王載灃做出批示指出:「聲音之道,本與政通。我朝樂章燦備,莫不上合古制,蔚為盛世母音。際茲環流交會之時,亟宜仰述先漠,專定國樂,以揚盛德,而壯聲容。考東西列邦,國樂一經頒定,舉凡陸海軍隊,暨外交公請,無不一律通行;良以全國飲崇,不容歧異也。推我國國樂,迄今未經編製;即前出使大臣曾紀澤所擬,亦未奏定頒行。自陸軍部成立以來,則又另制一章,指為國樂,各邦已有傳習之者,殊不足以表示尊崇,垂諸久遠。查禮部奏請由使臣考求歐洲及日本等國樂譜,茲經咨送前來,臣等詳細研求,竊以為我國朝會燕饗所用樂章,典麗面皇,允宜奉為指則,至各國國樂,定義制音,類皆別具本原,自未可捨己從人,輕勤盛典。所有應定國樂,擬請由臣等延聘通才及諸習音樂人員,參酌古今中外樂制,詳慎審訂,編製專章,奏請欽定頒行。」



有了攝政王的批示,典禮院開始了國歌的創作。他們廣泛收集英、法、俄、美、日、德、奧等國的國歌,最終根據大清的制度以及傳統文化內涵,決定「我國國樂,義取和平,詞無誇飾,足與英、日輝映,增光壇坫矣。」於是參照英、日兩國的模式進行創作。




當時朝廷派著名思想家嚴復以及禁衛軍軍官傅侗(皇族)參與國歌的創作。他們選用了康熙時期的宮廷音樂作為曲調,並由嚴復作詞,從而誕生了《鞏金甌》這首歌曲。










鞏,即鞏固的意思。金甌在中國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其出處為《南史·朱異傳》:「(梁武帝)嘗夙興至武德閤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從曲名看,乃是寓意著鞏固大清國的萬里江山。




1911年10月4日,由皇帝批諭內閣:「典禮院會奏,遵旨編製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製。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製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中國第一首正式國歌《鞏金甌》就此誕生。




《鞏金甌》的歌詞為:「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國土如金甌堅固,大清蒙上天保佑。民眾萬物如野鴨水藻中嬉戲般喜悅。全國同胞有幸,遇上這太平盛世,真是怡然自得。願上蒼保佑我大清帝國。像天空一樣遼闊無邊,如大海一般永不枯竭。」










《鞏金甌》詞曲可謂恢弘大氣,展現了大清帝國得蒙老天保佑,國家處於盛世,民眾安居樂業,並會延續千萬年的思想。然而歌詞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當時的清王朝早已日薄西山,外有列強環伺,內有民變四起。而且清末屢次割地賠款,主權領土遭到極大破壞,「金甌」早已殘缺不全了。而清末的腐敗無能,也讓廣大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何來盛世呢?因此《鞏金甌》的理想與現實存在著巨大落差。




當然最諷刺的是,清王朝創作《鞏金甌》,粉飾太平,歌功頌德,妄圖統治千秋萬代的美夢。在這首歌曲定為國歌僅僅六天後,武昌城的槍聲,敲響了滿清帝國覆滅的喪鐘。《鞏金甌》最終隨著清王朝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其流傳時間之短(北方也就四個月,南方基本沒有傳唱),在世界各國國歌中,也是罕見的。



作者:

鼓浪隱士,魚羊秘史簽約作者。80後鼓浪嶼人。喜歡閱讀,涉獵宗教,歷史,軍事、民俗等學科。自2009年以來,研究宗教歷史與現狀,並在《天風》,《福建宗教》等雜誌發表文章四十餘篇。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里到底有沒有好官?細思極恐!
經典故事:《犯錯》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