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顏寧:當科學家是幸福的

顏寧:當科學家是幸福的

當科學家有什麼好處?顏寧脫口而出,當科學家是幸福的。

「很自由,科學家有充分的掌控自己時間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和休閑時間,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放棄高薪進入其他領域,而是願意堅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研究的原因之一。」顏寧的解釋很簡單。

10月29日,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現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出現在了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會場。在作完學術報告後,她接受了媒體採訪,分享了自己對科研和科學家的理解與感悟。

整個採訪過程,顏寧的語速一如既往地快,中英文穿插使用也絲毫不影響她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做研究的狀態是幸福的

2018年一年,顏寧課題組在《科學》上連發三篇文章。「這其實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前面播了十年的種子,現在終於收穫了。」顏寧也坦言,期間的過程很「磨人」,既在打磨又是折磨,「不過最後的結果我還是蠻喜歡的。」

一年前,顏寧離開任教10年的本科母校清華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職,一度引發熱議。談及這個話題,她笑問「難道現在還有人關心這個問題?」顏寧說,一晃一年過去,她也一直想找個機會梳理梳理,介紹一下自己一年來的心得,也說說對兩所學校的體會。

她表示,在兩校學習、工作20多年,它們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清華和普林斯頓對她來說一樣親切。在做學術方面,兩者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普林斯頓的學術事務性管理非常規範高效,「有專門的秘書,而且都受過專業培訓,一名學院秘書對接3至4位教授,把所有差旅、訂購、報銷、預約等事務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顏寧說。

顏寧說,她現在在普林斯頓帶了1名博士生,9名博士後,其中有5名博士後是從清華實驗室她一起跟過去的。新招的4名博士後,分別來自材料科學、合成化學和神經生物學領域。

「非常給力」,顏寧用這個詞形容她的博士後們。「他們積極主動又愛動腦子。我出去開會很頻繁,但不需要很操心,所以我是一個很幸福的狀態。」

這也是顏寧感到在普林斯頓工作的一大優勢——收到更多優秀的博士後申請,她分析了原因:作為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才吸引力。

「國內非常頂尖的博士生們,最後會選擇出國做博後。」不過她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每個人在求學生涯中,應該有一段海外經歷,開拓視野。如何吸引其他國家的優秀博士生來華做博後,反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有成就感時是幸福的

「我不如劉翔跑得快,沒有李娜打網球的高超技能,我想學文可是文筆真的很差,不能成為文學家,但我也需要我的成就感,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讓我自己還挺滿意的人?」這個問題顏寧自己給出了答案。

「成就感」,她告訴記者,每個個體都在尋找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這也是她自己堅持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

後來,她發現自己也許在科研方面有一點天賦,運氣也不錯,做出來「世界第一個、第一次、之前從不知道的成果後」感覺很踏實,很有成就感,「至少過去我做的工作是讓自己還算滿意的。」

事實上,做科研更多時候根本不是在追求成就感,顏寧說:「其實,就是想把問題搞明白,有時候你發現一個問題解答以後,更多的問題出現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在細胞層面把我關注的蛋白機器們整個工作過程的時空解析度給揭示出來,但我覺得這輩子可能都做不完。「

了解顏寧的人都知道她還是個「微博控」「科普達人」,51萬「粉絲」、4000多條微博,與粉絲互動很及時。「粉絲們」很疑惑:如此繁重的科研工作,竟還有時間刷微博?

她告訴記者,有時候是在零碎時間發,但更多時候反而是在寫論文時發的次數最多,「寫論文的時候是在電腦前最集中的時候,多個窗口打開著,有些問題想不明白了,就到微博隨手寫點東西嘮嘮嗑,這樣也讓我換換腦子。」

顏寧坦承,科研工作者的確壓力大,關鍵是要做好心理調節,找到自己的放鬆方式。「別看我在微博上表現的很輕鬆,但背後熬夜工作、做不出來東西時的焦慮,這是別人沒辦法真正感知的。」

堅守內心選擇時是幸福的

「學術女神」「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顏寧無數光環與頭銜「加身」,那顏寧心中的科學家是什麼樣子?

「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科學家本來就沒有定型的」,顏寧提到了自己所見過的各種形象的科學家們,既有組樂隊瀟瀟洒灑的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既有不修邊幅的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還有比藝術家更像藝術家的科學家……在她看來,科學家是多元化的,公眾不應該對科學家有一個刻板的認識。

顏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是能做出人源鈉離子通道就退休。但如此熱愛科研的她真的會退休嗎?

「不可能!」她笑著,卻又斬釘截鐵地回答道,「科研就是這樣,一山望著一山高,你到了珠穆朗瑪峰,又會想著去月球。所以說退休是開玩笑的,這只是來形容我對一個課題難度的預期。」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藉助顱內腦電技術揭示人類低頻θ振蕩攜帶網格細胞信息
研究發現硝酸鹽抑制共生結瘤的新機制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