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金庸逝去,江湖已遠

金庸逝去,江湖已遠

據香港《明報》報道,《明報》創辦人、著名作家查良鏞(又名金庸)逝世,享年94歲。

近些年來,年年都有消息傳出金庸的「死訊」,有人統計謠傳死亡已不下20次,但金庸從沒有站出來闢謠,相反倒是他身邊的朋友按捺不住。

然而,今天的「死訊」是真的,金庸老先生駕鶴西去,一個時代結束了。

【1】

一個人,一支筆,造就了一個汪洋恣肆、瑰麗絕倫的江湖。

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金庸武俠小說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一個奇蹟,一個難解之謎。上至政府首腦、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至販夫走卒,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

從來沒有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像金庸的武俠小說那樣廣受歡迎,有人甚至說他是武俠小說創作的「真命天子」!金庸小說中蘊涵著儒、道、釋、墨等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不敢說每個人都是金庸迷,但至少沒有人沒看過金庸的武俠作品。

我不是金庸迷,但非常喜歡翻拍自他作品的香港武俠電視劇,基本每部都看了很多遍,經典中的經典。要問最喜歡哪一部,我首推《天龍八部》。

這部劇裡面包含了金庸對佛學,哲學,人性,等等許多方面的理解,這是其他武俠小說很難涉及的領域。蕭峰的形象是經典的古希臘式悲劇英雄,其他武俠小說也很少涉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造就了一部可堪稱為名著的武俠小說。

天龍八部破除了金庸先生早期作品中的價值觀限制,人物內容更豐富、矛盾衝突更劇烈,看起來也更過癮。3條感情線看起來很亂,但是又有很多聯繫,再加上蕭峰身世的秘密,讓我不得不驚嘆金庸老先生的小說真是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此書一炮而紅。

作品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誌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兩岸三地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誌。

翁美玲 1983《射鵰英雄傳》飾黃蓉。來源:金鷹網

李若彤 1995《神鵰俠侶》飾小龍女;1997《天龍八部》飾王語嫣。來源:金鷹網

雖然作家王朔曾批評金庸小說是現代社會四大俗之一(還包括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

確實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受到了社會各階層讀者的歡迎,他曾獲得了兩岸三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愛。

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金庸宣布封筆時,不少讀者為之遺憾。

【2】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資料圖:穆旦 來源:人民政協報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在書香環境的熏陶下,金庸度過了安逸的童年時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金庸與子女查傳俠與查傳詩


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於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

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而看起來溫和寬厚的金庸,年少時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在上學時,因不滿學校的某些行為,他寫文諷刺過訓導主任,也在大學時與訓導長爭辯過,結果便是遭遇了兩次被學校開除的命運。最慘的是第二次被開除後,因為沒有錢,他衣食都沒了著落。金庸向一位蔣姓表哥求助,才解決了生計問題。

【3】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報人,一個傑出的報人。

1947年,他進入上海《大公報》,從三千名投考者脫穎而出。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作家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得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不過,作為報人金庸,他似乎並不是李敖所說的那般。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他說:

「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俠小說,幾乎也是以日更的節奏推進,數十年間無間斷。

在這般工作狀態下,還有個頗有趣的故事。當年《天龍八部》在《明報》連載時,金庸曾數次離港外游。小說連載不能斷,他便請好友倪匡代筆。在小說第89回中,阿紫的雙眼被丁春秋戳瞎,這個情節其實是倪匡寫的。後來,金庸則以換眼治療手段讓阿紫復明了。

電視劇《天龍八部》劇照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

而這份報紙開辦之初,只有六千份的發行量。在困難的時候,所有職員的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說,「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來。」

【4】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成永恆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俠小說(另外還有一部《越女劍》),常被人用一句話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5】

名家如何評價金庸?

金庸自1955年起筆書寫武俠至72年封筆,用17年間寫就長短作品共15部。有人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而金庸先生就是一位書寫成人童話的 造夢者。一起來看看專家們是如何評價金庸的。

易中天(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金庸的作品水平大多差不太多,基本上寫作狀態比較穩定,極少有爛尾、代筆等現象出現。從傳統風格武俠的寫作水平和純熟度來講,金庸絕對是NO1的水平。

柏楊(中國當代作家。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金庸先生運用熟練的歷史背景,對暴政下被迫害的農民與暴政蹂躪下的人權與生命,充滿了愛心和不平,對那些貪官酷吏賣國賊,則恨之入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民族大義,澎湃如潮。

梁羽生(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金庸先生。他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

再見,江湖

茶姐推薦

點擊購買

圖文綜合自 中國新聞社 央視新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道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苦澀感強的原因是什麼?
可以咬出聲音的脆甜柿子來了,冰糖心無核不澀口,去燥潤肺,盡享甜蜜!

TAG: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