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四種現量中,只有它才是唯獨聖者才有

在四種現量中,只有它才是唯獨聖者才有

四種現量之次序,當如何定耶?謂瑜伽現量,唯於聖者相續中有故,於最後述。其餘三種,謂於異生及聖者相續中共有故,於最初述。其中了別他之二現量,為所領 ( 驗 ) 受境故,首先論述。而自證 ( 了別自 ) 乃前二者之能領 ( 驗 ) 受者故,於後論述。複次,其中五根現量是因故先述,意現量是果故後述。

「謂瑜伽現量,唯於聖者相續中有故」,所以將瑜伽現量放在最後。為什麼?因為它不是所有眾生都有,只有聖者才有,唯於聖者相續中有故。

在五道中,見道以上才算是聖者,進入資糧道、加行道的行者,還是屬於凡夫階段。瑜伽現量不是大家都有的,所以將它放在最後。

剩下的三個,根現量和意現量了解的是對境,而自證現量了解的是有境,也就是自證現量了解的是心,是心法,不是了解外面。若了解外面的對境,就是了別他。

所以 「了別他之二現量」就是指根現量和意現量是了別他。之前提到自證和他證;或了別自和了別他,根現量和意現量是自證還是他證?是他證。他證的意思是了解的是外面的境,不是了解自己的心。然而,自證所了解的是自己的心。

了解根現量和意現量的就是自證,它們彼此間是三角的關係,根現量和意現量了解的是對境,是外面的,是他證;自證現量所了解的是根現量和意現量,是自證。

所以,根現量和意現量是自證現量的對境,是自證現量的領受境,自證現量本身是領受者,所領受的對境就是根現量和意現量。所以,這三個現量的次第為自證現量要放在後面,而根現量和意現量放在前面。

「其餘三種,謂於異生及聖者相續中共有故,於最初述。」剩下三種是根現量、意現量和自證現量。其中,根現量和意現量是了別他;自證現量,它是領受者,而根現量和意現量是自證現量的領受境,因此,自證現量放在後面。「其中了別他之二現量,為所領 ( 驗 ) 受境故,首先論述。而自證 ( 了別自 ) 乃前二者之能領 ( 驗 ) 受者故,於後論述。」

為什麼根現量在前?意現量在後呢?這二者有因果的關係,「其中五根現量是因故先述」,根現量為因,將它放在前面,而意現量是果的緣故則放在後面。所以有這樣的次第。

現量的定義是什麼呢? 「謂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為現量之性相」。離分別的意思,就是它不是分別心,它是無分別心的意思。「現」即是不可以有分別,若有分別那就不是 「現」。

「現量」有兩層意義。一個是「現」,另一個是「量」,它的定義裡面有兩個段落,一個是「謂離分別」,另一個是 「新起非欺誑之了別」。

現量的定義,「現」和 「量」兩個的特色都要具備。「現」的特色是離分別;「量」的特色是新起非欺誑之了別。

量識的定義必須具有三個特色:新起、非欺誑、了別。所以,現量的定義中必須具有量的特色,也就是 「離分別新起非欺誑之了別」。

定義當中的 「離分別」,也就是現量它不是分別,若它是分別,它一定不會是現量。因為若是分別,它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它不是那麼實在的。若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會蓋住對境,它就不能算是 「現」或 「現前」。若是分別,肯定是被自己的想法遮蓋住。必須要離分別,才會變成 「現」,現量的 「現前」。

要記得,真正的次序是:根現量、意現量、自證現量、瑜伽現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不要以為學佛就光學一種法就夠了,這種想法是錯的!
為什麼有時候佛弟子的我執更強、更容易生氣?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