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突然猝死,八旗旗主爭奪皇位,結果卻出人意料
1642年,清軍在「松錦大戰」中擊潰了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部隊。此戰之後,滿清入主中原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可是正當一切似乎都已成為定局的時候,滿清統治階層內部卻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皇太極突然猝死了。
皇太極畫像
由於皇太極生前並沒有指定過繼承人,所以由誰來繼承大清皇位就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當時滿清最具實力的有三人,分別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以及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在這三人中,代善的資歷最高,而且還是正紅旗、鑲紅旗的旗主,實力僅次於皇帝掌管的兩黃旗(鑲黃旗、正黃旗)。
不過,代善本人卻對當皇帝不感興趣,他聲明自己年歲已高,絕不參與皇位的爭奪,他和他掌管的兩紅旗將保持中立態度。因此,實際上真正參與皇位爭奪的就剩下了兩個人:多爾袞與豪格。
多爾袞與他的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三人掌管著正白旗、鑲白旗,論實力也是非常強勁。而且多爾袞戰功顯赫,在朝廷中又主管六部之首的吏部,政治經驗相當非常豐富,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原本是有意將皇位傳給多爾袞三兄弟中的其中一人,但因為當時三人年紀尚小,最終皇太極在其他旗主貝勒的擁護下,強行奪位稱帝的。所以,多爾袞現在爭奪皇位也算是要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權力。
豪格在輩分上雖然得叫多爾袞叔叔,但實際年齡卻比多爾袞還要大三歲。豪格自幼就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論戰功絕不亞於多爾袞。豪格本人是正藍旗的旗主,雖然光一個正藍旗在實力上拼不過多爾袞手中的兩白旗,但豪格的優勢在於他是皇太極的長子,所以兩黃旗的人全部支持由豪格繼承皇位。這樣他就獲得了三個旗的支持,論實力一家獨大。
不過,豪格的劣勢也很明顯,他的生母烏拉那拉氏在皇太極眾多后妃中地位卑微。皇太極生前有許多妃嬪,其中地位最高的要屬崇德五宮的后妃,按地位排列是:清寧宮皇后、關雎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永福宮庄妃。豪格雖然是皇太極的長子,但論皇子身份卻不如自己的九弟福臨(庄妃之子)和十一弟博穆博果爾(貴妃之子)。另外,兩黃旗的態度是支持皇太極之子繼承皇位,也就是說,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就行,未必非得是他豪格。
在八旗之中,還剩下一個鑲藍旗由鄭親王濟爾哈朗掌控。濟爾哈朗是皇太極的堂弟,論皇位基本上和他沒什麼關係,所以他也表示自己保持中立。
由於多爾袞和豪格都有自己的優勢,所以皇位最後會花落誰家一直爭論不休。而且隨著爭論的白熱化,兩派人馬開始劍拔弩張,大有不惜一戰的架勢。最後,各位旗主王爺商議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在盛京崇政殿(今瀋陽故宮的中央大殿)召開會議,決定最終皇位的歸屬。
會議召開那天,崇政殿周圍氣氛極為緊張,幾位擁有決定權的旗主王爺在裡面開會,外面則被兩黃旗的人馬所包圍。兩黃旗的大臣索尼、鰲拜等人決定萬一繼承人不是先帝(皇太極)之子,就發動兵諫。同時,兩白旗的人馬在收到武英郡王阿濟格的發來的密令後,也正在向崇政殿趕來。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無論是多爾袞繼承皇位還是豪格繼承皇位,都免不了八旗將士一場惡戰。在滿清即將入主中原之前,如果發生這樣一場內鬥,後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關鍵時刻,鄭親王濟爾哈朗突然提議皇位由皇太極第九子,即永福宮庄妃所生之子愛新覺羅·福臨繼承。濟爾哈朗的這一提議話音未落,多爾袞立即就表示同意。這樣一來,豪格就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了。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都明確表態支持福臨即位,兩黃旗雖然之前一直支持豪格,但他們的原則是由「先帝之子」即位,也就是說無論豪格還是福臨都可以。所以,經過這樣一番表態,支持豪格的就只剩下他自己掌管的正藍旗了。在大勢面前,豪格也不得不同意讓自己的九弟福臨繼承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年僅六歲的福臨在眾人的擁護下登基稱帝,史稱順治皇帝。
清初的這場皇位之爭最終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告終。不過,這個事件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往往被人所忽略,那就是在兩派人馬即將發生惡戰的時候,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最終都選擇了犧牲自我利益,保全國家利益,使得滿清整體實力沒受到絲毫損傷。反觀明朝這邊,在清軍入關後,幾位明朝王爺在南邊建立了好幾個南明政權,但彼此之間還要先爭論誰是正統,誰是庶出,甚至不惜互相開戰,卻顧不上此時清軍已經兵臨城下了。如此內鬥,明朝豈有不亡之理?
※蘇聯為什麼出兵打日本?真正原因並非為了幫助中國
※日本從清朝手裡搶走一處重要門戶,清朝還為此倒貼了一筆錢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