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是繪畫?還是攝影?
攝影和繪畫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繪畫促進了攝影媒介的產生,攝影代替了繪畫再現自然的能力,而有一部分攝影師,他們嘗試將自己的攝影作品加入一種繪畫的質感。
荷蘭攝影師 Hendrik Kerstens一直以他的女兒Paula為模特,通過光線的獨特運用,昏暗的背景和模特的膚色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有一種油畫般的形式美感,我們彷彿能夠感受到模特的寧靜和永恆之美。Hendrik攝影作品中神秘的光影效果以及所採用的特殊道具,創作出這些融合了古典元素的現代肖像。
是不是有幾分神似我們北方的「蒙娜麗莎」呢?
還有一位英國攝影師Tom Hunter,他從17世紀的Vermeer作品中的視覺元素中吸取經驗,在Persons Unknown系列攝影中,幾乎每幅作品都運用窗戶來完成他的構圖。眾所周知,Vermeer擅長描繪社會上的普通人形象,給社會底層民眾以尊嚴和存在的價值。同樣,Tom Hunter也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為拍攝對象,在這些看似私人的時刻,我們卻彷彿看到了熟悉的自己。這些圖像容易引起觀者普遍經驗上的共鳴,如無關緊要的情緒以及內心的焦慮孤獨。
The Glass of Wine
The Campaigner
Woman Reading a Possession Order
再對比一下維米爾繪畫作品的構圖和形式內容。
不斷從西方古典繪畫中汲取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中國攝影師同樣受到了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啟發。郎靜山則是中國畫意攝影的鼻祖。郎先生 「以畫入影」 ,將現代科學攝影技術與中國的「繪畫六法」理論相結合,使他的攝影作品具有繪畫般樸素寧靜的美感,從而體現出郎先生濃厚的文人雅趣和內在崇高的審美理想。
甘拜下風
煙波搖艇,1951
郎先生的攝影風格自然受到了中國文人畫的影響。以郎先生枝幹的拍攝和後期加工方式為例,不禁讓人想起南宋畫家馬遠的山水畫軸《雪灘雙鷺圖》,同樣是乾枯寂寥的枝幹,同樣是藉助自然山水來完成主體自我實現與自我觀照的審美活動。
作品給人以詩情畫意之感覺的還有一位法國攝影師Vincent Munier , 他更傾向展示自然世界裡非黑即白的的一種視覺震撼,並將東方美學中的禪意、平靜和現代極簡主義完美結合。Munier 喜歡在極地進行實地拍攝,他認為在這些極靜的畫面中彷彿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這種廣闊遼遠的藝術風格,與德國早期浪漫主義風景畫家David Friedrich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倆人採用不同的媒介手段,但是作品中都充滿著憂鬱的浪漫主義的詩意。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94.8 × 74.8 cm,1818,漢堡藝術館(左)
Moonriseover the Sea,135 × 170 cm,約1821年,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右)
Vincent Munier 還擅長將瞬間的光影之美定格,以達到令人嘆服的色彩和細節的精確度。Munier經常為了一個瞬間在某個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漫長的等待,無畏黑暗,無懼風雪,也許這才是藝術最崇高的地方吧。
「當時正是午夜,我什麼也看不見,實際上,我是聽到了熊靠近的聲音,根本無法對焦,但湖上瀰漫的薄霧,使我對焦在了熊的剪影上。」
這些情境攝影為我們展現了攝影媒介的可塑性,使攝影與繪畫在藝術領域中,開始具備了同樣的競爭力。
-End-
ART021線上購票開啟啦!
※阿瑪莉亞·皮卡:無聲
※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說說 新海誠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