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無人機技術發展運用的主要特點影響探析

無人機技術發展運用的主要特點影響探析

原標題:無人機技術發展運用的主要特點影響探析


無人機技術發展運用的主要特點及影響探析


遠望智庫技術預警中心 利劍

當今世界,無人機作為一種空中利器,已經從最初的情報偵察,發展為電子對抗、防空壓制、對地突擊等多種用途,並進一步向集群智能化方向邁進。美空軍《2016—2036年小型無人機系統飛行規劃》中就提出了多種無人機集群作戰構想,預期在2035年形成無人機集群作戰能力。2018年1月初,俄駐敘利亞部隊綜合運用軟、硬殺傷手段成功挫敗一起無人機群空襲行動,共擊落和俘獲13架自殺式簡易無人機,這是世界首例反無人機集群空襲戰例,預示著這種新型作戰平台催生了新的作戰樣式,必將對空天戰場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隱身化設計不易偵察發現。現代無人機隱身性能良好,當前偵查探測設備難以及時發現,便於其實施突防突襲。


一是採用複合材料、雷達吸波材料等縮小雷達反射面積。例如,美軍「捕食者」無人機除機身主梁外,全部採用能縮小雷達反射面積的石墨合成材料,並對發動機進出氣口和衛星通信天線做了特殊設計,其雷達信號特徵僅有0.1平方米。


二是採用紅外隱身技術。無人機表面塗上能吸收紅外光的特製漆,在發動機燃料中注入防紅外輻射的化學製劑,使得雷達和目視偵察均難以發現。

三是採用預編程飛行或遙控飛行,配以規避系統,能夠繞過固定雷達站和防空陣地,避免被探測發現。此外,輕型和微型無人機的尺寸小、雜訊低、光學和紅外信息特徵較弱,具有低可探測性和高突防率。這些成為防空偵察預警、探測跟蹤無人機面臨的首要難題。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


多任務配置影響指揮決策。現代無人機多採用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任務需要安裝或搭載不同設備,具備不同功能作用,戰術使用十分靈活。例如,美國「全球鷹」無人機通過安裝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紅外感測器,即可作為偵察平台,提供戰場情報支援。這就增大了空情研判和指揮決策難度,如果打擊敵誘餌機就會浪費彈藥,打擊敵無人電子偵察機就可能暴露雷達技術參數等,特別是當敵我識別系統受到干擾時,僅通過雷達信號或外觀特徵幾乎無法分辨目標性質和類型,一旦空中出現大批量無人機,對目標的敵我識別和威脅程度判斷就更加困難,嚴重影響指揮員決策。


無人機空中發射彈藥進行打擊


獨特性能增加處置難度。無人機具有獨特的性能優勢,對其攔截抗擊並非易事。


一是無人機不受人體生理條件限制,可用過載大、機動性能強,若未來無人機掛載自衛干擾設備,被防空武器命中的概率將小於有人飛機,降低了遭受打擊威脅程度。


二是對於體積較小的無人機,其雷達和紅外信號比較弱,使用導彈攻擊時,將增加跟蹤和鎖定目標的難度,而使用高炮或航炮射擊時,又因目標被彈面比較小,影響命中率。


三是對於活動在平流層以上的超高空、超高速無人機而言,防空武器彈藥夠不著、追不上,無法攔截阻擊。

四是對於無人機蜂群,具有「無中心」和「自主協同」特性,當部分個體遭到損毀時,整個無人機集群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可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增加了攔截阻擊難度。


多樣式行動帶來多種威脅。無人機可採取多種樣式作戰行動,對重要目標進行空襲打擊,給空天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一是持續襲擾消耗,主要是使用無人機進行持續偵察襲擾,測試對方防空火力系統,探明防空火力網薄弱點,並消耗對方有限數量的防空彈藥,逐步搶奪空天優勢。


二是干擾誘騙掩護,主要是派出電子對抗無人機對防空系統實施干擾誘騙,壓迫防空系統的多目標處理能力,掩護主要攻擊武器突破對方防空火力網進行空襲。

三是集群突防打擊,主要以網路化的集群智能為依託,展開以量取勝、動態聚能、精準釋能的「飽和攻擊」。


四是與有人機協同作戰,主要根據有人戰機與無人機蜂群各自的能力特點,進行混合編組,實施聯合突防打擊。



無人機「蜂群」攻擊示意圖


作戰低成本導致攻防失衡。無人機製造成本低、保障費用低,可在戰場上大量廉價使用,使得反無人機代價隨之迅速增加,這也成為反無人機空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美國陸軍上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早在2014年美國空中和導彈防禦相關文件中就指出,要找到新的反無人機方法,從而避免出現使用複雜且昂貴的防空武器攔截敵方相對廉價的無人機。如用100萬美元的導彈消滅價值1000美元的無人機,實際上每消滅1架無人機對於對方而言都是一種勝利;而用平均成本在1000萬美元左右的微型/小型無人機系統組成無人機「蜂群」作戰,其生產成本優勢更為突出,可快速按需生產,形成蜂群數量優勢,進行飽和式或誘騙式攻擊,進而大量消耗對方高價值防空武器彈藥,以其數量上的規模優勢給對方造成慘重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前沿技術 的精彩文章:

前沿播報 | 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硅反射鏡、首次實現指紋的無標註比對、反向過濾膜、無人機多光譜瞄準系統…
智能態勢認知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及對策

TAG:戰略前沿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