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緬懷大師:金庸生前做的這三件事,都不是為了自己

緬懷大師:金庸生前做的這三件事,都不是為了自己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別,亦復如是。

——《神鵰俠侶》

10月30日,金庸仙逝,享年94歲

金庸憑什麼是武俠第一?

武俠小說這麼多,憑什麼偏偏金庸能稱為武俠宗師,其地位至今無人撼動。

那些年的港台,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陳青雲、司馬翎,哪一個不是才華橫溢?哪一個不是豪氣肝腸?

可他們都「輸」給了金庸,為什麼?

因為金庸的書中有一點是他們少有甚至是沒有的,那就是家國情懷。

你看他寫王重陽,他不僅寫王重陽武功高超無人能敵,還要寫王重陽一心抗金,喊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你看他寫郭靖,他不僅寫郭靖打怪升級成為武林第一,還要寫郭靖死守襄陽城,喊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你看他寫張無忌,他不僅寫張無忌美女如雲嬉遊花叢,還要寫張無忌一生抗元,喊出「驅逐外族,還我河山」。

而那時的其它人在寫什麼?

梁羽生還在為《雲海玉弓緣》的感情線而糾結;古龍還在《劍客行》中慢慢摸索新武俠的門路;溫瑞安還在《四大名捕》的廟堂之中徜徉。

他們,都被金庸遠遠甩在身後。

金庸的家國情懷

金庸的家國情懷不僅體現在小說,還體現在現實。

早在14歲那年,金庸親眼見證國家凋零,民不聊生,就立志成為一個為國爭利的外交官。

然而命運多舛,由於戰爭的波及,金庸未能實現當年的夢想成為外交官而是做了一名日報記者。

後來,金庸加入《大公報》並隨其南下香港,從此便留在了那裡。

可即便去了香港,金庸卻依然心繫大陸,幾十年來無不想著為國家統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為大陸「搶」飛機

1949年,國民黨敗走台灣,從香港撤了不少人還包括一些重要物資,但有一樣東西沒有搬走,那就是飛機。

當時的香港還是英國人的地盤,共產黨這邊也不好明著搶,而國民黨方面又發動關係遊說英國人讓他們不要把飛機交給大陸,這一下,北京方面顯得相當被動。

就在這時候,金庸挺身而出,靠著自己在香港新聞界多年打拚得來的名聲為共產黨仗義執言,在《大公報》上發表多篇社論為中共說話,援引國際法侃侃而談,並最終為大陸爭得了這批飛機的所有權做出了貢獻,就因為這件事,周恩來總理對他青睞有加,後來在北京還見了一面。

據說後來金庸北上之後還被引薦去外交部工作,可卻因為其它原因不了了之。但即便如此,金庸依舊未改對國家的赤誠之心。

回去十年後,文革爆發,大陸陷入一片混亂,最後波及到香港。當時的金庸發表了幾篇社論,得罪了香港左派險些被追殺,中間一度逃亡國外。也就是在這時候,金庸漸漸與大陸斷了聯繫。

現實中雖然斷了聯繫,但在小說里,金庸仍牽掛著祖國。

2.釣魚島是中國的

1969年,中蘇徹底決裂,蘇俄數十萬大軍壓境,著名的「珍寶島戰役」,就發生在這一年的3月。

而距珍寶島千里之外的香港,金庸正在用他的筆書寫一段新的江湖傳奇——《鹿鼎記》。

在《鹿鼎記》一書中,金庸以濃筆重述雅克薩之戰,讓韋小寶上了俄國攝政女王的床,總之,表達了一種對俄國極度「輕侮」的姿態。

無獨有偶,在後來的「保釣運動」中,金庸也用到了這種手法。

1968年,台灣東北方釣魚島20萬平方千米被探測出可能蘊藏上千億桶石油,根據聯合國公約,中國對釣魚島有著不可爭議的主權。

然而四年後,美國單方面決定將沖繩歸還日本,琉球及釣島也在其中。這件事引起的抗議聲很大,其中台灣、香港兩地的學生更是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保釣運動」。

一向關心祖國命運的金庸,自然不會放過。白天,他陸續發表多篇社論抨擊美日違背國際公約的無恥行徑;晚上,他在小說中將這一情節穿插進去,證明釣魚島是中國。

《鹿鼎記》的結尾中有一處情節,講到韋小寶即將離開通吃島的時候,望著自己居住數年的通吃島,笑道:「莊家已經離島,這裡不能再叫通吃島了,漢光武有嚴子陵釣魚,凡是聖明天子,必有個忠臣釣魚。皇上派了我在這裡釣魚,咱們得改個名字才成。」

韋小寶想了想,說道:「皇上曾派人來傳旨,說周文王有姜太公釣魚,漢光武有嚴子陵釣魚,凡是聖明天子,必有個忠臣釣魚。皇上派了我在這裡釣魚,咱們就叫它為『釣魚島』罷。」

也正是金庸筆中處處透露出的家國情懷,為後面香港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3.鐵娘子都不怕

1976年,十年浩劫結束,鄧小平出山。

從那時候起,金庸與大陸的關係才開始慢慢修復。

最大的一個原因便是鄧小平是金庸的忠實粉絲,只要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鄧小平都是讚不絕口,連外地出差都要帶著看。另一方面,金庸也對鄧小平佩服不已,曾對外人說道:「幾十年了,我最想見的就是鄧小平。我一直佩服他的風骨。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英雄人物。」

1981年,兩人終於見面,在中南海的會客廳上,鄧小平對金庸說了很多,其中有一番話很重要,那就是中國準備收復香港,並採取一國兩制,你要多幫我們說說話。

聽到這番話後,金庸也是很激動,連忙回應道:「這方針政策好,香港人和國際友人都能接受。」

回到香港後,金庸逢人便說大陸好,並且還在自己創辦的《明報》大力宣傳香港回歸祖國、「恢復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保持繁榮」的16字方針,喚起香港民眾共同關心香港回歸祖國的大事。

1982年,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前,專程繞道香港與他單獨會晤,希望他在香港問題上為英國政府說說話,然而金庸果斷拒絕了她並表示自己堅定站在中國政府一邊。

或許正是因為金庸的堅持,才導致撒切爾在後來的北京會面中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

逝去的江湖

金庸在劍橋求學,有人問他,人生應如何度過?

他回答:「人生,就該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寫武俠,開啟了一個新武俠時代,被譽為一代宗師,功成名就後,金盆洗手。

他辦報紙,《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登峰造極後,歸隱而去。

他做學問,全院七個系,他能教六個系,一覺自己學問不夠,81歲高齡又赴英國學習。

他建書社,書舍建成後,淡泊名利,把雲松書舍捐出以回報社會。

李白有兩句寫俠客的詩,說的應該就是金庸吧。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這,或許就是他一生的註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仰天大笑武俠去,從此世間無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衛星路過美軍基地上空,拍到一幅畫面,航母細節一清二楚
世界僅有的這30枚核武器,為啥都在中國?全因這獨門秘笈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