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姬高生先生在授課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俞前先生(右)交流分享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天空中飄著濃郁的桂花香,人們的心情分外暢快。10月6日下午,吳江區了凡善學會第一課在位於吳江區花園路的通鼎國際大廈舉行,本次課程邀請了來自貴州的法學博士姬高生先生講授《了凡四訓》中的謙德之效,分享古今謙卑大德的福報事例。吳江了凡文化研究會王夫其會長、吳江文聯原主席俞前先生、吳江社科聯副主席葉勇先生、蘇州能量島國學院執行院長林小椕先生等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學習分享。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了凡四訓》書影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袁黃墓

人物簡介

袁了凡先生(1533~1606),初名表,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是明朝重要思想家,也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傳甚廣。據考證,袁家祖居嘉興陶庄(明代併入嘉善縣),元末時家境富足。明初,發生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奪取皇位,袁家因與反對燕王的人有所交往而受牽連,家被抄後,袁了凡的先祖開始四處奔走逃亡,最終定居於吳江蘆墟。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河對面就是轎子灣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轎子灣南側跨街樓

說起袁了凡,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五十年前家住蘆墟轎子灣時的隔壁鄰居袁家好婆。轎子灣在蘆墟古鎮人民橋南、市河西的西南街上,它外面有一淌水河橋。沿河那棵古香樟樹冠很大,酷暑里為那些勤快的家庭婦女撐起了大片的陰涼,包括我的祖母每天必到河橋頭拎水、淘米、汰菜等做各種「上河橋」的家務。轎子灣南側那處保存完好的跨街樓,給蘆墟老街增添不少古韻,望著它,總能勾起童年的不少回憶。

去年深秋,我和阿姊到嘉善看望堂哥,不曾料想巧遇四十多年未謀面的老鄰居袁家好婆的曾孫女一希姐,她竟然還記得我們姊妹倆。一希姐全家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搬至嘉善定居,作為袁黃後裔的她,曾接受過吳江電視台的專訪。

一希姐曾祖是袁紹祺(1873~1937),祖父叫袁文溎(1897~1935)。她說,手上有趙田袁氏家譜的複印本,是族叔袁炳坤十幾年前從上海圖書館裡找到後複印的。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袁氏家譜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趙田袁氏家譜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趙田袁氏家譜

仔細翻看蘆墟趙田袁氏家譜及問詢袁氏後人得知,袁紹祺是袁黃(了凡)十世孫袁克勤之子,字壽昌,號吟葦,邑癢生(秀才)。袁紹祺(吟葦公),原配冠溪村董氏(1871~1907),生二女;繼配東蘆村錢氏(1885~1908),無子嗣;再繼北顧里雪坡公長女(1881~1909),生三子,次子早年夭折。顧氏三十歲病逝,紹祺遵續妻臨終遺願,再娶雪坡公幼女,小顧氏就是筆者熟悉的隔壁鄰舍袁家好婆(1893~1982),她含辛茹苦將長姐留下的兩個幼子撫養成人。「袁好婆」是先父的叫法,我要稱之「太婆」了,蘆墟話叫「太太」。袁紹祺長子文溎(1897~1935),字秋舫,娶蘆墟豎頭齋匾陸家女兒鳳懿(1899~1957)為妻,生兩女,長女彩珠(1924~1937)十四歲病故;次女袁秉和(1926~1979),乳名連珠。袁秉和長女就是一希姐,為袁黃十四世孫女。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陸鳳懿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袁秉和十六歲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袁秉和青年照

袁了凡對天文、術數、水利、軍政、醫藥等無不研究,其後裔中不乏有杏林聖手,一希姐的曾祖吟葦公就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小時候,筆者最喜歡聽長輩講治病救人的故事。

三白盪北面有村民陳長翁突得怪病,頭面腫脹,用各種外用藥膏塗抹均無效,多位郎中面診後不知所患何疾,他們連連搖頭,自嘆孤陋寡聞,怕誤診會危急患者生命而辭診;幾天後,陳長翁的頭部疼痛愈烈,乃至雙目難以睜開;當打聽到蘆墟袁吟葦能醫治各類疑難雜症後,立即搖船到蘆墟袁家浜,在家人攙扶下陳長翁尋到了袁家弄深處的袁氏外科醫寓,當時吟葦公租住在夏宅(靈芬館舊址),房東就是南社早期社員、柳亞子的好友夏應祥。

吟葦公熱情招呼陳長翁坐下,慢慢察看患者病情,只見長翁的兩眼腫得眯成一條線,兩片嘴唇也是腫成厚厚的,整個頭顱紅腫、臉皮緊繃,腦袋脹得像「笆斗」,長翁腫痛難忍,時不時呻吟一下。吟葦公詢問患者如何得此疾患,長翁嗯嗯啊啊說話含糊,發音不清,只得由家人代述病情。吟葦公剛開始以為患者得了鑼鼓之脹(腮腺炎),但經過詳細的望聞問切,覺得病因複雜,不能過早斷論。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研缽與牛角勺

哎!從未見過此等怪病,好在袁家是醫學世家,傳有外科秘笈,裡面記載了多種奇形怪狀的疾病。吟葦公與長翁的家人聊了許多患者日常生活的細微末節,等患者長翁情緒稍微穩定,他回頭召喚正在研磨藥粉的袁好婆,叫她打開那張黃櫸脈案的中間抽屜,取來一個長型青花布囊,吟葦公神秘兮兮地解開,原來裡面排列著三棱針、梅花針、七星針及許多粗細長短不一的銀針。吟葦公抽出其中的三棱針,迅速向患者的百會、耳尖、十宣等穴扎去;再取一枚銀針直刺攢竹、水溝等;通過針刺、捏擠,不消片刻,扎刺過的穴位均滲出一粒豆大的黑珠,啊,是毒血,特別是臉部,流出了好多膿血。吟葦公先給患者放血療法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外用藥膏

放出了許多毒血後,患者長翁覺得自己的頭顱輕鬆多了,臉面也不似先前那般綁緊,但皮膚忽覺瘙癢,長翁想用手去抓撓,被袁好婆止住,她用潔凈的白方巾輕輕地在長翁患處擦拭,不消一會兒,白布浸透膿血,就這樣連續換了幾塊白巾,直到擦拭乾凈為止。袁好婆取來一隻口徑約六公分的棕色玻璃瓶,揭開蓋子,一股香氣直入鼻翼,袁好婆用牛角勺小心翼翼地從瓶內掏出一抹自製的藥膏,均勻地塗擦在陳長翁臉部。

長翁忘記了痛癢,驚呼:「好香,適意!」他拚命地再嗅,滿室早已縈繞著清涼舒爽的香味,這種清香就是傳說中的麝香,老底子外科醫生秘制配方中的專寵,現在可難覓這種珍貴藥材咯,即使有也是違禁品了。

敷治停當,吟葦公叫袁好婆端來一碗湯藥讓患者長翁服下,他在脈案鋪開紙墨,沉思一下提筆開方,寫畢囑咐患者家屬按此方到鎮上利人堂抓藥,回去煎服,過三天再來轉方。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治療,長翁感覺自己的病痛減輕一半,心情大好,於是千恩萬謝與吟葦公道別。剛走幾步,只聽得吟葦公說:「請慢步,還有事體!」長翁他們立定回看,只見袁好婆邁著小腳從裡屋端出恭桶蹣跚而來,她氣喘吁吁地說,「先生還有關照,請你們務必帶上這隻恭桶,等船搖到三白盪中間,長翁你定會腹痛腸鳴,到時恭桶就派用場了」。長翁身旁的家屬連忙接過恭桶,他們再次與袁氏夫婦謝過作別。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恭桶

蘆墟三白盪,無風三尺浪。當陳家船隻返程行至盪中央,長翁腹部果然開始絞痛,隨著小船顛簸程度的劇烈,腹痛亦愈烈,似有污物要排泄,他連忙坐到準備好的恭桶上,頓時稀里嘩啦地排出許多污穢,長翁連呼:「太神了」,此刻癥狀又減輕許多。

通過三次續方,陳長翁的怪病經吟葦公的內外兼治、先瀉後補,徹底治癒,全家欣喜萬分。從此,陳家每年總會肩背糯米赤豆、手拎南瓜芋艿等鄉下土特產來探望袁氏夫婦,如走親戚般。住在貼隔壁的祖父母經常看到陳家來轎子灣串門。

抗戰初期,吟葦公仙逝,陳長翁對子孫說,吟葦公是我的救命恩人,這個情分不能斷,現在袁老先生走了,可我們每年還要去看看袁家好婆。年復年,袁陳兩家的情誼整整持續了四十年,直至文革爆發才終止。因當時袁家的階級成分是工商地主,袁家好婆不想連累陳家,執意要求斷了兩家往來。

「吟葦公妙手治怪病」,今人聽來或許覺得離奇發噱,可在自然條件、生活條件都很艱苦的當時,稀奇百怪的毛病時有聽說,這不是我們現在所能想像的。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夏應祥

袁吟葦位於袁家浜的住宅是租住夏家的,是清代乾嘉年間著名大詞人郭頻伽居住的地方,稱為靈芬館,名句「四圍春水一蘆墟」就出自郭的吟誦。郭頻伽後來遷居嘉善,其住宅賣與夏家。袁吟葦當時的房東夏應祥(1873~1954),是一位飽學詩書的分湖耆老。夏崇本(1910~1942)則是夏應祥幼子,抗戰期間任飛虎隊飛行員,駕機與日寇英勇作戰而為國捐軀,昆明航空烈士公墓名錄和南京紫金山「抗日戰爭航空烈士紀念碑」上均鐫刻其英名。現居嘉善的夏慧琴(音)是夏應祥孫女,已九十高齡,嘉善一中的退休老師。

吟葦公病逝後,醫名仍在,常有患者慕名尋至袁家弄求治,袁好婆總能妥善處理,醫術不輸先生,醫寓照常開業多年。袁家好婆聰明能幹,會割制工序繁雜的多種袁氏外用膏,時人若有皮膚頑疾,創面長期潰瘍,只要塗抹一丁點藥膏,立即祛腐生肌,療效超好。袁好婆心善,碰到窮人求治,不收錢物。由於外用藥膏多有麝香成份,藥物相當貴重,節儉的袁好婆常用刮板將藥瓶內刮個精光,決不留下一點殘存。一希姐小辰光,最愛玩耍這些藥瓶,她說家裡還有許多約10×15公分大小的醫方,上面是曾祖漂亮的小楷字,這些藥方裝訂成多本冊子,那時她年紀小看不懂,後來到了文革,都被抄走,有點可惜。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記有隔壁袁世兄的手跡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記有隔壁袁小姐的手跡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袁家好婆和寡媳陸氏一起搬遷到轎子灣,與筆者的祖父母相鄰,於是又發生了許多相親相愛的鄰里故事,這些趣事不是三言兩語講得光的。我家與袁氏一樣,是祖籍嘉善的杏林世家,兩家交好。筆者祖父遺有一本民國時期的看病號簿,上面多次提及袁世兄和隔壁袁小姐。

一希姐的童年生活在轎子灣,她說,現在只要聽到蘆墟口音,心中自然會湧起諸多回憶,連同那時街上吆喝的「阿要蒓菜」「糖藕熱餛飩」,以及「火燭小心」的篤篤聲猶在耳畔響起。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三地了凡善學思想論壇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一希姐與寶坻倪館長合影

去年初冬,浙江嘉善、天津寶坻和江蘇吳江三地了凡善學思想論壇在嘉善世博大酒店隆重舉行,一希姐受邀參加,她精心準備了一幅有關《了凡四訓》的書法作品贈送吳江區了凡善學會。

一希姐寫的鐵線篆,古艷雋秀,內容摘自《了凡四訓》:「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

五十年前,筆者與了凡後裔做好鄰居,有緣;今日與了凡後代再次相遇,還是有緣。了凡是你我共同尊敬的先哲,現在能看到先哲後人的作品,更是一種緣分。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本文作者:幼蘭

本文編輯:王來剛、徐劍、吳英

圖片來源:幼蘭、 館藏及網路


我與袁了凡後裔做鄰居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szwjdaj@163.com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 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 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台,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