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我穿什麼,你管得著嗎? | 北洋照相館007

我穿什麼,你管得著嗎? | 北洋照相館007


北洋照相館】是魔宙的歷史讀圖欄目

由老金分享近代老照片,介紹有趣的攝影師


讓你更近一步理解歷史



去年春天,在一本民國攝影集里翻到一張照片,大約一百年前的北京街頭,兩個年輕的女孩隨意地看向鏡頭。




看衣著應該是春末或初秋。查了查民國服飾的資料,兩人這番裝扮,年代應該是1910年代末,或1920年代初。




下面是我當時在微博上發的照片。







一直忘不掉這個畫面,是因為裡頭有種難得的「現代感」,且親近,自然——沒有擺拍的感覺。



尤其是兩個女孩的表情和姿態,是完全放鬆的。至少說明,她們看著對面的鏡頭沒有訝異、羞澀或躲避。




坦然,就是融入了現代的感覺。




查民國影像資料,我最關注的就是不同時代中國的服飾,以及面對鏡頭的表情。




拿女孩的穿著來說,從晚清到1940年代,整個就是從「古裝劇」到「時裝劇」的演化,其間又有東西文化,傳統現代或美或丑的混搭。




比如上面那張照片,左邊的女孩短襖長裙、白襪皮鞋是典型的中西混合裝。



右邊女孩穿的上衣叫「倒大袖」,是傳統滿族旗袍最開始改成日常女裝的款式。




服飾、髮型的演變,是時代環境的最直觀體現。




這期「北洋照相館」搜集了一些從晚清到民國中後期的照片,分享給大家。可以看出中國女性是如何逐步解放身體的。




女性解放身體,是自由意志的解放,也是社會地位和角色的變化。




一個女孩平時愛穿成什麼樣,大概是性格的體現。一個社會的女孩愛穿什麼,敢穿什麼,大概是這社會性格的體現。





清朝:不聽話的女孩




清朝初年,有個說法叫

「男降女不降」




漢人男性剃髮易服,穿得和滿人男性一樣,表示臣服。



漢人女性穿的還是明代風格的襖裙——上為襖,下為裙(也有上為襖,下為褲的)。並且不聽清朝皇帝禁止纏足的命令,依然裹著小腳。







後來,這些襖裙從明代風演化為滿族風,但和滿人女性的旗裝、大腳放在一起,區別還是挺大。




兩者在清朝並存著,互相影響。




清末,4位女子穿著襖裙照了這張合照。右邊三位女子都裹了小腳。右二的五官有點像今年一部清宮劇的女主角。





清末,6位穿著襖褲的女子合照,左一和右一女子是小腳。





清末,一位穿著襖褲的年輕女子,頭髮梳的一絲不亂,褲管遮住小腳一半。




看布景,和上圖是同一家照相館,不過這張圖裡的女子穿的是加厚的襖褲,應當是秋冬照的。





清末宮廷中穿旗裝、花盆底鞋的滿人女子。旗裝的特點是長及腳面,區別於襖裙的上衣下裳。現在經常能在清宮劇中看到這種服裝。




穿著旗裝的慈禧太后,肩上還套著一件八戒同款珍珠衫。拍攝時間:1903年。




從1636到1912,清朝統治下的兩百多年裡,女性的服裝並沒有太大變化,女性的地位也沒有太大變化。




但有一件事,放到現在來看,相當重要——




清末,開始興起

天足運動





1874年,英國傳教士約翰·麥克高望,在廈門建立了天足會,入會婦女不能纏足。




1878年,英國的阿綺波德·立德夫人在天津建立了天足會,還在其他城市建立分會。




來到中國的西方人,提出了廢除纏足的主張。第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的中國人,開始認為小腳是一種陋習。





北京匯文大學堂畢業的女學生,她們沒有纏足。這個學校是1902年由美以美教會、美國長老教會、美國傳道局、英國倫敦教會聯合出資,將匯文書院擴充而成。無論是否是基督教徒,均可入學。拍攝時間:1907。





秋瑾穿著男裝(長袍馬褂)照相。秋瑾,1875年生,5歲時母親為其纏足,28歲自己放足。1907年,秋瑾犧牲。




從宋代到清朝,延續了上千年的纏足習俗,終於有了崩裂的跡象。




中國女性開始解開身體和思想上的第一層束縛。




雖然當時的大部分女性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民國初年:展示身體




這個時期的女性服裝,還是沒有脫離襖裙(上襖下裙)的基本樣式。




但在細節上開始西化。




用張愛玲的話說,這是一個「

舶來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

」的特殊時期。




妓女的鼻子上架著平光眼鏡,衣服領口被挖成金剛鑽形,白色絲質圍巾開始流行,上衣終於有了收腰款式,半身裙從圍系式變成套穿式……





清末民初,一位女子穿著傳統襖裙,裙長到腳部,卻搭配著日式髮髻。




這個時期的女裝還有一個重要特點——

衣袖和裙子開始變短





1919年,金陵女子大學穿文明新裝的女學生。

文明新裝,是民國初年率先在女學生中流行起來的一種服裝。上衣收腰,下擺為圓弧形,長度不過臀部,袖子露出一截手腕,這在從前是要被罵作傷風敗俗的。





1916年,北京培華女中四位穿校服的女學生。右一為林徽因。這種校服設計源於文明新裝,可以看到裙子長度只到小腿,袖子到手肘。





1910年代中後期,街上的兩個女學生。左邊學生短襖長裙、白襪皮鞋是中西混合裝的典型搭配。右邊的改良式旗袍由長及足面縮短至小腿,領子仍保留高領。




更重要的轉折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




1919年12月7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教務主任陶行知提議,允准女子與男子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接受教育。(之前女子只能讀女校)




有人支持,更多人反對。




1920年,這所學校招到了第一批女學生。有100多人參加考試,最後錄取了8人。她們被安排在不同系科,與男生同班學習。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男生同校學習的8名女學生合照。姓名為李今英、陳梅保、黃淑班、曹美恩、吳淑貞、韓明夷、倪亮、張佩英。學校專門製作了女生校服,竹布上衣,黑色裙子,裙長到小腿,袖長7分。




不論是裙長變短,還是男女同校,這些現在稀鬆平常的事,在當時都引起了巨大爭議。 




1917年,北京警察廳發布公告,禁止女性穿「緊小」的服裝:





查近來衣服式樣竟為奇異,幾於不中不西。而婦女衣服日趨緊小,亦殊失大家風範。此等服式即在燕居私第猶屬不庄,若於公共集合場所服之遊行,實於風俗觀瞻兩有妨害。本廳有維持風氣之責,為此示仰一體知悉,嗣後各宜自重,不得故著奇異服裝致干例禁。各該家長亦宜隨時告誡,默化潛移,俾服妖永禁,風化日端。




1918年,上海也有議員提出《取締婦女妖服之呈請》:





婦女現流行一種淫妖之衣服,實為不成體統,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露出1尺左右,女褲則吊高至1尺有餘。




事實上,這個時期的裙子雖然在變短,但始終沒有短到膝蓋之上。






民國中期:天乳運動




1920~1930年代,這個時期女性服裝上的變化是顛覆性的。




首先,旗袍開始全面普及。




旗袍結合了清朝旗裝、男式長袍、西方服飾的特點,既有傳統的一面,也有打破傳統的一面——

凸顯女性曲線




在這之前,用張愛玲的話說,「中國人不贊成太觸目的女人」。





1920年代的上海女學生。圖左女生穿著短襖套裙,圖右女生穿著布料素凈的旗袍。這時旗袍剛出現不久,還沒有發展成特別修身收腰的款式。





1920年代的北京女學生,5人都穿著旗袍,燙了捲髮。






1930年代,穿短袖旗袍的女子,布料花色更鮮艷的旗袍變得多了起來。





1930年代,3個穿著旗袍的女子一起喝下午茶。左一女子戴著墨鏡。





1938年,紐約華僑組織為祖國抗日募捐活動。穿著旗袍的女子拉著巨幅國旗穿行在紐約街道,路人紛紛往國旗上扔錢幣和首飾。





1938年,紐約華僑組織為祖國抗日募捐活動。穿著旗袍的女子拉著巨幅國旗穿行在紐約街道,路人紛紛往國旗上扔錢幣和首飾。





1939年,一群女子穿著款式各異的旗袍在廈門公園遊玩。




旗袍從寬大到修身,從長袖到七分袖到短袖,從花色樸素到艷麗——女性所受的束縛越來越少。




同時,

西式

高跟皮鞋

作為旗袍的最佳搭配,漸漸取代了傳統布鞋。




被異性看一眼腳就玷污名節的時代,已經遠去。





1926年的上海舞廳,男女基本都穿著西式皮鞋。





1934年,廣東汕尾嘉德女校第二屆畢業生合影。圖中有兩種服裝,一種是短袖修身旗袍,一種是上衣下裙學生裝,裙子短到膝蓋以上。腳上穿的都是皮鞋。




西式婚紗、大衣都流行起來。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宋美齡穿著西式婚紗。當時婚紗有個特點,頭紗得蓋住額頭。






1929年6月15日,冰心和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的合影。





1930年代,戴著圓框眼鏡、穿西式大衣的女子在照相館拍藝術照,自行車很時髦了。




甚至有女子穿上西式泳裝。





30年代穿泳衣的女孩。在現代看來圖中的泳裝款式很保守,但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服裝。





這個時期還有一個重要改變——

胸部解放




宋代時以小乳為美,女子都要束胸,越緊越好,越平越好。




後來也一直延續了這個習俗。






1920年代在麻將桌前擺拍的兩個女孩,胸部很明顯是束過的。





阮玲玉1931《戀愛與義務》劇照。




直到1927年左右,興起天乳運動,反對束胸。







發現不執行放乳政策的,政府要罰錢。有人在家裡束胸,都有婦女組織上門檢查,罰了五十塊。




20年代末,西方的乳罩進入中國,當時稱為"義乳"。相比傳統的肚兜、抹胸,義乳既有支撐作用,又有保護作用。





電影女明星首先穿上了

"義乳"

。阮玲玉是最早戴"義乳"的中國女性之一。她們的偶像作用,使中國廣大女性擯棄肚兜,選用乳罩。






民國後期:返璞歸真




到了1940年代,因為抗戰,旗袍風格從奢華艷麗,變得樸素穩重。




旗袍的裁剪設計,也不再只考慮凸顯曲線,也考慮到了女性參加工作的需要,變得更加舒適合體。





1940年代的北京,三個穿旗袍的女子。





1940年代中期,兩個穿旗袍的女子,腳上穿著休閑皮鞋。




抗戰時期,物資匱乏,出現了各種簡化到極致的旗袍,比如無領素色旗袍,像「挖了圓洞的麵粉袋一樣」。





1942年,畫家齊白石和家人的合照。左一女子穿著無領旗袍,正中間的小孩穿的外套是西式的。




張愛玲寫過一篇散文叫《更衣記》,裡頭講,女性服飾從清朝「一代又一代人的穿著統一的衣服」到民國時裝的多姿多彩

,而男人的衣服卻越來越單調正式了——在18世紀前,中外男人都是可以穿紅著綠的。




這個觀點現在過時了。男人也可以穿的很豐富,只是看你願意如何展示自己。




最近有人反對男孩穿的「娘」,說少年娘則中國娘。我就很不同意這話。




男的穿著女性化,女的穿著男性化,這是審美的豐富,也是選擇的自由。少年多姿多彩,中國才多姿多彩,我覺得才好。




比如,北洋政府不讓穿少,國民政府又不讓穿內衣,折騰。怎麼穿怎麼打扮都有人管,那還怎麼活?




希望你們都穿自己喜歡的,穿好看點兒。




參考資料:


《論民國時期影響女性服飾演變的諸因素》


《清軍入關後「男降女不降」,女子不降為何被容忍》


《 「文明新裝 」為民國女生校服基調 禁令釀成退學潮》


《民國時期「天乳運動」及其女性服裝變化的解讀——以身體社會學為視角》


《民國時期女性服飾的歷史變遷》


《民國時期公權力行使的法律邊界》


《秋瑾故居:像陽光碎影撒落我心底》


《北京城百年影像記》


《更衣記》,張愛玲著






世界從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視頻均來自網路,僅用作說明,版權屬於原作者。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打賞金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宙 的精彩文章:

今天的故事太恐怖了,我都不忍心取標題了,對付看吧 | 夜行檔案033

TAG:魔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