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讀懂孔孟的三句話,領悟什麼是會說話

讀懂孔孟的三句話,領悟什麼是會說話

3.點選[設為星標]

圖片 | STW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說話,是門藝術。

與人交往,需要語言上的交流。

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清晰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事情。

最有資格講授說話藝術的人,正是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聖先賢,如周遊列國、弟子三千的孔子,如遊說諸侯、盡得君心的孟子。

01

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說話花言巧語,待人假裝和善、百般討好,這樣的人最不善良。」

巧言之人,似乎是我們心目中「會說話」的人。然而孔子卻非常痛恨和厭惡這類人。

有人見了孔子,說:「你的學生,冉雍這人,雖然有仁德仁心,但卻不善辭令。」

聽罷,孔子立馬駁斥回去:

「做人哪裡需要能言善辯呢?伶牙俐齒,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種人只會用口頭上的甜言蜜語來征服他人,卻不會付諸實踐、做好實事,最終只會讓人厭惡。做人,腳踏實地就可以了,哪裡需要能言善辯、花言巧語呢?」

孔子為什麼那麼討厭會說話的人呢?

說話有技巧,這無可厚非。

問題只在於,說話的目的是否正當,說話的內容是否屬實。

《周易》云:「修辭立其誠。」

真誠,永遠都是說話的基本標準。倘若情意虛假、內容虛妄,那麼無論有多麼華麗、多麼嚴絲合縫的說話技巧,正如洋蔥,層層剝開之後,人們便會發現其中無物、也無心。

不僅如此,孔子說:「巧言亂德。」當大家都推崇花言巧語的時候,真正做實事的人便會受到傷害。

生活里,不乏一些通過吹捧自己、吹捧領導來讓自己晉陞的人;也不乏一些口蜜腹劍,陽奉陰違來坑害好友同事的人;更不乏一些好辯雄辯、毫無道理卻讓我們無話可說的杠精。

他們往往讓勤勤懇懇工作的人受到排擠,讓與人交心的人遭受背叛,讓心中有物卻不善於表達的人無法分享真理。

然而,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抑或家人朋友,豐富的人生經歷使得他們一眼就能分辨出這個人是否巧言令色,能察覺到這個人所說的內容是否合乎事實。

他們不揭穿的原因,是因為說話的內容是對的、有道理的。倘若言行不一、言不符實,即使說得再好,這個人也會失信於人,遭到領導同事朋友家人的厭惡。

真正的會說話,是讓好的內容錦上添花。

02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孟子說:「用讓人能理解的語言,來陳述深刻的道理,是善言。」

什麼是言近呢?孔子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運用身邊的事例來說明道理,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有一天,孟子覲見齊宣王。齊國在當時可謂是國力雄厚,只有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可以與之抗衡。而孟子卻讓這個執掌大國的齊宣王感慨一聲道:「你就是我的知心人」。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宣王問孟子:「我這樣的人,能夠行王道嗎?」

孟子說:「當然可以!只要您能讓天下百姓安樂,那麼誰不願意您稱王呢?」

宣王說:「那我能讓天下百姓安樂嗎?」

孟子說:「當然可以!」

宣王非常好奇,問道:「你怎麼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聽說大王您要祭祀的時候,有人牽著待宰的牛到堂前。您說:『放了它吧。我看到它非常恐懼和害怕,沒有罪過卻要被殺。』主管禮儀的人說:『那祭祀要廢除嗎?』大王您說:『不能,用羊換牛吧!』這事情,屬實嗎?」

宣王說:「有的。」

孟子說:「天下人都認為大王您用羊來換牛,是因為您吝惜財富,吝惜這頭牛。」

宣王說:「確實有這些聲音。但我是吝惜嗎?不是。我只是覺得這頭牛很無辜而已。」

孟子說:「牛無辜,羊就不無辜嗎?」

宣王非常疑惑:「羊也無辜。那我到底想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我要放了牛呢?」

孟子說:「因為您有不忍之心,您看見牛的恐懼,自己心裡頭不禁地一顫,你不願看見牛被傷害。這是您的仁心!」

宣王說:「確實如此。」

孟子說:「既然您對禽獸,都能仁慈地救助它們,倘若您能仁慈於天下,天下百姓何嘗不能安樂呢?」

宣王恍然大悟,對孟子說:「希望夫子能繼續教導我,雖然我不夠聰慧,但我也願意盡我所能地實踐下去。」

孟子選擇發生在宣王身上的案例,來解答宣王的疑惑,陳述自己仁政的思想。

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說話的時候,學會運用發生在對方身邊的案例,先認可對方的做法,再解析對方做這件事的心理,著眼於對方富有善意的心理,藉此來揭示道理。

0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說:「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於他人身上。」

與人交流,同樣如此。

我們不僅需要換位思考,去認識對方的欲求、理解對方的情緒、感受對方的立場與位置,而且還需要和對方站在一起,一起去思考我們共同要面對的問題。

爭論,來源於分歧。但分歧可能並不那麼必然。

比如女兒喜歡一個男生,而母親卻不喜歡,這時母女便會發生爭論。

女兒說:「我喜歡他,他很帥,他對我非常好。」

母親卻說:「這樣的男生不好,我是過來人,你以後會吃虧的。」

這樣的交流是沒有意義的。兩個情緒化的表達,只能引起激烈的爭執,因為立場的差異是無法解決的。

這時候,母親應該站在女兒那一方,先理解並認可女兒的感情,聆聽女兒對二人交往的敘述,問問女兒對那位男生優劣得失的認識,再根據女兒的理解來理性地分析對方。這樣,與女兒交流的,不是那位下命令的長輩,而是與她共同商量、出謀劃策的好朋友。

倘若母親本意就是要通過這種技巧來引導女兒,那麼即使奏效了,等到女兒回過神,便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擺弄與控制,反而會加劇母女矛盾。

說話,貴在真誠。

朱熹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真誠,既要忠於自己,也要誠於他人。當他人與我們交心的時候,我們既要忠實於自己,也應當真誠地聆聽並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九九重陽:九大習俗,九種祝願
10句風水老話: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