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俠仙游去:金庸筆下的俠與道

大俠仙游去:金庸筆下的俠與道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

武俠這個詞,在某種層面上就等於金庸。本文通過回顧金庸筆下的道教仙山與世外仙島、道教人物的刻畫、武俠與隱士,來看金庸筆下的俠與道。

最好的哀悼,便是回到先生筆下的世界,感江湖冷暖,品味人生。

1

山與島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金庸筆下重要元素之一,孕育著名門正派。

武當山(資料圖)

15部小說里,武當山作為道教聖地出現了5次,分別在《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俠客行》《飛狐外傳》。

其中,《倚天屠龍記》以武當山、武當武術、武當道人為故事主線,文中在寫到武當山地貌時寫到:

「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鬱郁蒼蒼,樹木茂密,山勢甚為雄偉」、「其時正當春末夏初,山道上繁花迎人,天柱峰高聳入雲」。

終南山(資料圖)

終南山,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中都有出現。這個被刻畫成一個隱士的修鍊之地,被全真教定為祖庭。

先生寫到:「(郭靖與楊過)二人一路上山,行了一個多時辰,已到金蓮閣,再上去道路險峻,躡亂石,冒懸崖,屈曲而上,過日月岩時天昏地暗,到得抱子岩石新月已從天邊出現。」、

「(楊過)但見花叢中有如一座大屏風,紅瓣綠枝,煞是好看...」

桃花島(資料圖)

桃花島,是金庸筆下黃藥師的避世聖境,東邪退隱江湖後,不問世事久居此島,頗有世外桃源之意:

「島上鬱鬱蔥蔥,一團綠、一團紅、一團黃、一團紫,端的是繁花似錦...竹林內有座竹枝搭成的涼亭,亭上橫額在月光下看得分明,

是『積翠』三字,兩旁懸著副對聯,正是「桃花影里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那兩句。

亭中放著竹台竹椅,全是多年之物,用得潤了,月光下現出淡淡黃光。竹亭之側並肩生著兩棵大松樹,枝幹虯盤,只怕已是數百年的古樹。蒼松翠竹,清幽無比... 」

以上三處,雖然先生寫作時未曾去過,不免有些單薄,但其刻畫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為這些道教聖境增添了幾分神色。

2

道教人物

先生作品中,道士形象豐富,有諸如張三丰、王重陽、丘處機這樣的宗師泰斗,也有諸如余滄海、玉真子這樣的反派人物,更有李莫愁的矛盾,當然還有一個「復歸於嬰」的老頑童。

張三丰影視形象(資料圖)

小說之中,張三丰身為「武當七俠」之師,被推為「天下第一高手」,百歲時自創「太極拳」「太極劍」,為一代宗師。

金庸以歷史人物為藍本,通過藝術加工,豐富了張三丰的形象。

武當武術(資料圖)

而武當武術也得以借先生的筆,傳揚開來:「我這套太極拳和太極劍,跟自來武學之道全然不同,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

金庸寫給武當山的題詞(資料圖)

現代意義上的武當文化以及武當武術傳播,金庸先生的作用可謂巨大。

據《十堰晚報》指出:2002年,金庸揮筆為第五屆中國武當國際旅遊節寫下「弘揚武當武術 振興十堰經濟」12個遒勁有力的字,表達對十堰、對武當山的祝福。

2005年5月,在香港的家中,金庸欣然提筆,為十堰、武當山寫下「靈山武當 天下名揚 清水北調 京津浩暢」。

武當文化也因先生的筆墨,在華語世界以新的藝術形式進行傳播,對功夫電影在世界上的傳播以及流行文化也有著重要影響。

活死人墓(資料圖)

小說中出現的全真教人物,多以歷史人物為藍本。

在這些故事裡,丘處機「一言止殺」、「活死人墓」是確有其事,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藝術加工虛構了一部分內容,如王重陽「華山論劍」以及與林超英的故事等。

關於構造道教人物的反派角色以及帶有爭議性的李莫愁等角色,我們也應該站在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很多人口中黑化道教的意思。畢竟,這些人終究逃不過天理循壞。

3

俠與道

雖然先生的小說所刻畫的俠客世界,充滿著血雨腥風、刀光劍影,但整體上都趨向一個「隱」字。

首先高手,多半是隱士。獨孤求敗隱與劍冢,其墓前寫到「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風清揚隱於華山,獨孤九劍求一個「孤」字。

瀟湘夜雨莫大先生不問世事。這些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卻都選擇隱居生活。

笑傲江湖劇照(資料圖)

其次,主人公都趨向退隱江湖。《碧血劍》袁承志見闖王失敗,隱居海外。《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先生曾評價為:「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

《神鵰俠侶》的楊過和小龍女隱居古墓。《鹿鼎記》的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

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

退隱江湖,成為金庸筆下主人公的歸宿,這符合金庸武俠世界對道家思想境界的追求,也是武俠的至高境界。

先生的離去,也許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但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先生的才識及對工作的熱情,將勉勵更多的文化及藝術工作者努力向前。

相信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武俠、道文化將會以諸如電影、動漫、文學等更多藝術形式進行展現。相信只有這樣,才是對先生最好的緬懷。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戊戌年秋南嶽衡山道院傳戒活動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