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加在美國召開發布會,為何國內存在感微弱?

一加在美國召開發布會,為何國內存在感微弱?




紐約時間 11  月 29 日上午 11 點,一加在美召開發布會,發布下半年的旗艦新品一加 6T。產品沒什麼可說的,例行升級依舊性價比,熟稔美國市場的一加,用老辦法獲得了美國媒體的好評。




發布會上的亮點,是一加在進入美國市場多年以後,終於首次達成了與運營商的合作。由於美國市場被幾大運營商牢牢綁架,因此能夠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產品,意味著一加正式進軍美國的主流市場,開始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而多年來,一加新品首發均以美國為主,國內發布會相對晚幾天。這是一加的主動選擇,卻同樣也是一加的被動無奈。激烈競爭的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馬太效應,要在巨頭口中搶飯吃,對一加來說並不容易,將擴張目標鎖定在歐美及印度市場,似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是,作為一個國產品牌,如何持續增加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在龐大的國內用戶中佔據一席之地,仍然會是一加遲早都要面臨的問題。




「1」





依舊龐大的國產市場




2017 年的手機市場,傳遞出一個很顯著的訊號: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成熟、手機行業的多年的爭搶,國內手機市場進入負增長時期,開拓海外市場、爭搶印度、歐洲甚至美洲、非洲的用戶,成為了國產手機廠商繼續發展的最大動力。




然而,坐擁十數億用戶的國內市場,即使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其基於龐大人口基數所形成的市場需求,仍然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即使是人口快速增長的印度。




今年年中,工信部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繼 2 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 38.7% 跌入歷史低谷之後,隨著國產廠商在第二季度的全面發力,國內手機市場在 5 月份結束了連續 14 個月的下跌趨勢,同比增長 1.2%,證實了國內用戶對於手機的強勁需求。

     

       


這意味著,即使進軍海外是手機廠商的普遍策略,但中國市場仍然是其全球化的大本營,最大的一塊蛋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差池。




據調研機構 Statista 數據,未來三年,中國市場規模在全球市場的佔比會呈現下滑趨勢,但預計至 2020 年整體市場規模佔全球的 26.14%,與 2015 年相比僅下滑 3% 左右。中國,仍然會是全球手機廠商爭奪的最佳市場。


       



除規模龐大之外,國內手機市場的「消費升級趨勢」也十分明顯。同樣根據工信部中國信通院數據可以看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 3000 元以上價位的手機關注度,相比上一季度提升了 7.2%,顯然,國產手機市場的整體消費能力仍然在提升,而國內的中高端手機市場,也必然會是值得爭奪的關鍵部分。


       




同時,隨著國產廠商集體出海,全球範圍內未來都會成為國產廠商血拚的戰場,一邊守住國內市場的大蛋糕,一邊搶佔海外市場用戶,成為未來幾年各大品牌活下去的必然策略。



然而,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一加仍然將美國作為首發國家,其原因也顯而易見:對一加來說,與主流國產廠商走出去不同,其在海外生存更加容易,它的困境在於,走回來並發展好,是最大的難題與挑戰。




「2」





海外的優勢,國內的困局




從一加發布的新品 6T 上,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一加在美國市場主打的殺手鐧,在國內市場幾乎都無法形成殺傷力。



發布會上,一加官方號稱新品是全美第一台屏下指紋識別。同時,在各大媒體的評測中,也均反應出對於一加水滴屏的讚賞。然而,這些核心賣點,無論是屏下指紋、水滴屏,還是超級夜景和性價比,放在國內與巨頭的產品相比均談不上有多大優勢。甚至於,其接近安卓原生的系統體驗,在大多數普通用戶眼中,與國產其他品牌相比,也顯得有些簡陋——




顯然,封閉多年的美國市場,用戶能夠購買到的安卓產品實在乏善可陳。除三星之外,剩下的主流品牌中,LG、Moto 等老牌廠商所發布的產品,基本沒一個能打。市場的匱乏,成為了一加能夠殺入美國市場的關鍵。





美國市場的主要產品結構,圖源 Statista




這也註定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一加,在國內的發展將會始終收到激烈競爭的限制。




根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提供的數據,今年 8 月國內市場,3000--3999 價位區間內,華為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緊隨其後的分別是 vivo、蘋果、OPPO 小米和榮耀。第七名三星的市場份額,已經跌落至 1.3%。







可見,未能打入榜單的一加,在其主打的價位區間,儘管其官方號稱銷量在電商平台的整體銷量中佔據不小優勢,但總銷量與巨頭相比,仍然處於遙不可及的階段。國內市場上,安卓陣營之間的爭奪,在巨頭的拉鋸戰下被不斷放大,即使是每年只出一款精品手機的一加,也難在這樣的市場中搶奪一定的份額。




而一加與 OPPO 之間的關係,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助力,也是它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從 2017 年發布一加 5 系列開始,一加在工業設計上就基本陷入了 OPPO 構建的窠臼之中,如果說一加 3 系列還能夠從工業設計上,看出一加獨立品牌的氣息,那麼一加 5 系列,基本和外部評價一般,完全成為了 OPPO R 系列的驍龍 8 系晶元版。






OPPO R17 與一加 6T,顏色或許是最大區別





綜合以上因素,美國和印度市場,成為了一加最重要的戰場,而背靠 OPPO 所能夠拿到的資源扶持,也讓一加在尋求小眾情懷氣質的同時,不至於像鎚子一樣,存在資源和市場困境。但是,這些優勢資源整合在一起之後,同樣會形成天花板,最終限制一加在國內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美國市場的壁壘暫時阻止了包括華為在內的國產廠商的進一步拓展。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市場就能夠杜絕中國品牌的進入。




今年九月,小米在美國和印度市場發布子品牌 Pocophone 並發布首款產品 F1,主打的賣點是「最具性價比的驍龍 845 手機」,小米通過控制產品除主晶元之外的其他零部件的成本,將售價訂到了 349 美元,這樣的定價顯然對同樣主打性價比的一加來說,具有不小的衝擊力。




如果,小米憑藉 Pocophone 這一子品牌,在印度和美國市場逐漸發展,那麼未來對於一加來說,無疑會是一個威脅。





外媒將 Pocophone F1 與一加 6 對比




「3」





中國品牌的兩極分化




過去幾年,國產手機迅速崛起是不爭的事實,國產手機之間競爭最為激烈也是不爭的事實。除了一加所在的美國市場,由於種種原因未被國產手機的爭奪所波及之外,全球各個市場的主流玩家,基本已經被國產手機品牌所囊括。




這也讓除華米 OV 之外的其他品牌活得異常艱難。尾部品牌存活的空間越來越小,即使是靠著小眾情懷產生了品牌差異性的品牌,也依然沒能在細分市場找到立足之地。




最為典型的代表,便是鎚子和一加。前者如今幾乎步履維艱,而後者因為後有大樹乘涼前有海外市場,因此不至於陷入太大的困境之中。




但是,對於一加來說,家門口偌大的市場,它能夠分得的仍然不會太多。畢竟,無論從哪個角度,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里,它都不具備太強的優勢。




尤其是,印度市場已經成為國產巨頭爭奪的主要市場,未來幾年,隨著華為榮耀品牌的投入,小米也勢必會加大爭奪的砝碼,對於一加來說,威脅仍然存在。能給一加提供壁壘的美國市場,或許會是一加最為輕鬆的一塊寶地。




隨著一加宣布進軍電視業務,又給這家企業增添了新的挑戰。目前來看,在生態鏈上發展最為迅速的小米,應當會是它日後最大的對手。而小米在美國市場的投入,以及美國市場對小米的態度,或許會是未來一加所要面臨的,最大未知。



▎搞機哥經典熱文


《魅族的引領,迷失,尷尬和看不清的未來》


《全面屏手機的瓶頸:動不得的前置攝像頭》

《新 iPhone X 或降價,眾安卓廠商要如何過冬?》

《華為小米發布新機,國產品牌什麼時候能不模仿?》



《被小米趕上的三星,印度市場霸主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缺失印度入美受阻,華為如何應對小米 OV 的新年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機哥 的精彩文章:

蘋果即將發布新 iPad Pro,這次消息靠譜嗎?
OV 旗艦之後發力中端市場,為什麼受傷的是小米?

TAG:搞機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