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第二場大會發言精彩觀點分享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第二場大會發言精彩觀點分享

眾流同入智慧海,一心皆歸同願行。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29日下午迎來第二場大會發言,發言嘉賓結合本國佛教思想文化的特色,站在世界和平與人類整體命運關切的高度,生動豐富地闡發了佛教中道理性、和合包容精神的當代社會價值與實踐經驗。嘉賓們的悲憫情懷、使命擔當與圓融智慧,感染著在場的聽眾。

大會現場

大會現場

增進佛教徒團結 壯大世界和平力量

柬埔寨佛教大眾部僧王狄旺長老說,中道,是佛陀在悟道後最初為弟子們宣講的道理。身為佛教徒,一定要不斷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事實上,佛教從創立之初就明確抵制暴力殺戮,倡導慈悲和平的思想,追求和諧安寧的生活。為了實現世界真正的和平,佛教徒首先應該相互理解、團結,增進彼此的法誼,壯大世界和平的力量。

修持中道 方能體會圓融內涵

斯里蘭卡緬甸派阿摩羅普羅派大導師達摩萬薩長老指出,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倡導的慈悲、平等,在2500多年後依然可以指導我們的修行。佛教的修行,本質上是一種內在的修持,需要通過長期持續的訓練才能成就。圓融中道是佛教非常重要的思想。我們只有通過中道的修持,才能體會到圓融的真實內涵。

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仰之

加拿大佛教會會長、加拿大湛山精舍住持達義法師說,世界佛教論壇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是海內外佛教徒的盛會。人類的希望,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佛教的因緣觀和世界觀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挖掘佛教中潛在的價值,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仰之路,是新時代賦予佛教的偉大使命,也是佛法走向全世界的機遇。

積極弘揚佛教社會人文價值

越南政府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陳晉雄指出,越南佛教的生存發展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越南佛教組織,在弘揚佛法的同時,也積極努力地在社會生活中弘揚佛教的人文價值,積极參与國際交流活動。我們非常認同本屆論壇的主題與目標,希望本次論壇可以毫無保留地分享對當今世界的理解,探尋共同合作努力的契機,來實現生命真正的價值,彰顯人的尊嚴。

兩岸佛教一家親 攜手合作傳世界

中國台灣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指出,佛教,雖從印度傳至中國,卻與中華文化彼此交融,其所蘊含的慈悲與智慧,已成為人類追求的璀璨之光。「交流互鑒?中道圓融」的主題,不僅承襲佛陀的儀制教誨,更以不同的觀點,開拓了佛教新視野、新希望,能集世界各國佛教代表們的智慧,同心合力為建設人間凈土貢獻己力,為人類帶來幸福與安樂。今日兩岸三地的佛教,既是佛門一家親,更有著同本同源的法脈關係。我們要攜手合作向全球開枝散葉,以多元化的弘法方式,向世界闡述佛教精彩的內涵,更開創中國佛教嶄新的未來。

齊心協力共建美好世界

義大利剛堅喇嘛世界和平基金會創立者剛堅喇嘛說,世界佛教論壇不僅讓不同國家佛教徒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可以通過相互對話,一起齊心協力共建美好的世界。

人類和平 是如來使者們的使命

越南中央佛教教會執委會主席善仁法師提出,自古以來,佛教在促進世界不同國家、文化之間文化交流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教所傳之地,以慈悲、智慧、包容與和合的精神與當地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宗派、法門及佛教文化。然而,人類的和平福祉永遠都是如來使者們的重要使命。

法界圓融 命運與共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教授指出,佛教法界圓融、緣起共生思想,在處理國與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在建設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放下自我中心 成就極樂國土

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副會長、真覺宗統理院長悔省法師認為,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行德就必須要否定自我中心,這樣才有可能實現「無我利他」的境界。放下自我的執著才能領悟到佛和眾生本質上是一體的,才能顯現出與佛陀一樣的同體大悲之心,才能使這個世界成為極樂國土。

佛教立足中道之精神

緬甸聯邦宗教事務與文化部部長都拉吳昂哥閣下說,佛教立足中道,在亞洲各國傳播開來,已經成為亞洲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在佛法的指導下,亞洲佛教徒的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已經逐漸適應當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並與之和諧共存。

發揮佛教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寮國佛教會副會長西瑪馮長老說,南傳佛教對寮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影響,在寮國的人才教育培養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寮國人民精神與心靈的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追求的是全人類的幸福

孟加拉佛教復興會會長蘇塔難陀長老提到,佛陀諄諄教誨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從古至今,佛教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宗教之一。我們所追求的是全人類的幸福。正如佛陀教導的那樣,人不能因為種姓、教派、信仰或者國別而被差別對待。建設和諧、美好的世界,佛教應該當仁不讓。

呼喚中道圓融 化解矛盾衝突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提到,圓融精神,已成為佛教的重要特質,深深影響著當今的佛教。這一精神,在當今世界顯得尤為寶貴。時代正呼喚著中道圓融的精神,中道圓融觀,可以處理現今和未來人類面臨的各種矛盾衝突,使人類認識到現象世界本來和諧圓滿,一切矛盾與衝突,不過是對世界緣起性、一體性的無知,不能控制貪、嗔、痴等煩惱,不能慈愛寬容他人所造成的。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場

中國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凈耀法師說,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石和寶貴財富,中道思想以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為基石,是屹立於世界舞台最閃亮、最圓滿的稀世法寶。中道,不僅是佛教的根本立場,更是做人立身處世的準則。

佛教應服務人類福祉

印度佛教遺址發展委員會主席阿文德?阿洛克博士說,佛陀曾經教導我們,無論是佛法的教導,還是佛教修行與傳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佛教界應該攜手促進維護世界的和平,讓所有眾生終極福祉得以保障與實現。

承擔佛教事業 攜手弘揚佛法

緬甸國家僧伽大導師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秘書長巴丹那?散迪瑪?碧溫達長老指出,我們可以通過行持「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來熄滅內心的貪嗔痴之火,從而獲得人類的安寧與世界的和平。希望所有佛教徒都勇於承擔佛教事業,善用順緣,勇猛精進,攜手共進,弘揚佛法。

中道圓融 美美與共

柬埔寨法相應派僧王果戈里長老認為,本屆論壇為全世界佛教徒交流,以及佛教傳統的弘揚提供了一個殊勝的機會,大家攜手交流互鑒,共致中道圓融。論壇展現了一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世界願景。佛教,是柬埔寨的國教,柬埔寨人民高度尊崇佛教的信仰,並長期致力於通過佛教信仰與精神的力量,促進社會族群的和睦、國家的繁榮富強以及人類的和平。

節制過度物慾 回歸內心平和

俄羅斯傳統佛教僧伽會副主席奧奇洛夫堪布喇嘛提到,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覺悟成道,創立了佛教。時至今日,他的教法仍然沒有失去力量,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佛教的宗旨,是為了利益度化眾生。然而,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對於物質享受的追求過度熾盛,而內心卻離幸福、和平越來越遠。這恰恰就體現出佛教對於當下人類的時代價值。

在圓融利他中成就佛道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日恆法師說,大乘菩薩在凈化自心時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時不斷修持自身。佛教徒也必須堅持在自利利他的交流互鑒中,在圓融中道的踐行過程中,完成佛道的圓滿。

讓佛法圓融於西方文明

澳大利亞澳紐南海佛教聯合會會長、澳大利亞南海普陀寺住持妙凈法師指出,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積極弘揚佛教圓融精神,闡揚佛菩薩悲智願行,繼承祖師大德不畏艱難的弘法精神,讓佛法圓融於西方文明,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倡導佛教平等、寬容的精神,推動佛教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對話,促進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

讓各國佛教徒親如一家

北美藏族同鄉會主席德青活佛說,世界佛教論壇,為促進世界和平,增進各參會國之間友誼,特別是佛教國家之間的友好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加深了各國佛教徒之間的了解,凝聚了世界佛教界的力量,讓各國佛教徒親如一家。

光大佛教祖庭文化 加強兩岸僧青年交流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普法法師提到,福建與台灣在地理上有著天然的聯繫,在文化上一脈相承,交匯相融,具有血緣、法緣、地緣的三大優勢。祖庭文化,是佛教各宗派傳承弟子與廣大信眾的精神家園,是信仰的清凈聖地,是傳燈續明的根本道場。兩岸佛教界,要共同傳承弘揚祖庭祖師文化,彰顯佛教知恩報恩情懷。僧青年是人文交流的延續主體,是法脈延續的重要標誌。兩岸應該繼續不斷推動僧中青年的交流互動,共同傳承佛教傳統文化,攜手並進,圓融互鑒。

心靈環保宗教共存

中國台灣法鼓山住持果暉法師指出,數十年來,法鼓山團體推動「心靈環保」,實則涵蓋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及自然環保等範疇,並且透過大學院、大普化及大關懷等三大教育的開展,落實佛教的整體關懷。人類的宗教,皆是適應當地人心需求而出現的,故而也是多元多樣的。在不同宗教與傳承之間,彼此各美其美、各善其善、各真其真、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應是樂見其成的好事。

踐行佛陀和諧共存、平等博愛的精神

全日本佛教會事務總長戶松義晴提到,佛教鼓勵不同宗教、派別和信仰之間的合作與理解。和諧,是萬物彼此和暢、沒有紛爭、愉悅圓融的狀態。和諧共存、平等博愛的佛陀教法,應該在當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得以實踐,讓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和價值。

融合佛教傳承 契入宗教交流

美國法界佛教總會主席恆實法師指出,佛教過去那種與其他宗教彼此不聯繫的習慣,現在應該改變了。舊有的族群觀念,也已經不適合當今21世紀生活在地球村環境下的我們了。我們可以團結南傳、北傳與藏傳的佛教,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帶進各宗教之間的對話。那麼,宗教的可貴就是能夠解決現代社會的煩惱。中國的佛教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如道德、仁慈、孝順、包容等。數千年的佛教在中國已把這些寶藏作為出世智慧的基礎。佛教徒可以把這些禮物送給眾生,分享這些中國人已經受用了數世紀之久、利生益世的道理。

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雙向影響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提出,文化的傳播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更多地表現為雙向的交流互鑒,在相互融攝的基礎上,發展自己,成就對方。印度佛教在傳入中土之後,一方面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走上中國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國化的佛教反過來對中國本土的學術文化產生了十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其中,尤以佛學對於儒家哲學、道教思想以及詩書畫等文化形式所產生的影響,表現得最為明顯和深刻。

讓內心充滿仁愛慈悲之心

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校長頌金長老認為,佛教,為這個世界點亮了一盞明燈。慈悲的情懷,中道圓融的法則,是內心回歸平和的關鍵,也是引導人類走向和諧幸福的道路。佛教有兩個重要的精神,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前者表現為對宇宙生命的正確認知;後者表現為對眾生的悲憫情懷,即任何時候內心都要充滿仁愛慈悲之心。

內心平靜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緬甸迪德固國際佛教弘揚協會校長阿信?納尼達拉博士提到,現在的世界,總給人危機感與不安。所有宗教的領袖,都用自己的方法來教導自己的信眾,凈化他們的意念,讓他們的內心歸於平靜。而人們內心的平靜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美國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鬍雪峰喇嘛、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海法師、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副校長沙威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正慈法師、越南中央佛教教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德善法師先後擔任第二場大會發言漢英雙語主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更宜常閱戒淫因果報應之書
首部官刻漢文佛教大藏經《開寶藏》啟動復雕,有您一份功德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