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美21年,我和我的四個兒子一起成長

在美21年,我和我的四個兒子一起成長

寫在前面的話:這是一個上個世紀末移民美國的華人媽媽的真實經歷,從中國北京到美國加州灣區,從只有一個5歲的兒子到陪伴四個孩子長大成人,這二十多年來她為孩子做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感悟吧。

圖片:來自作者。

本文經過奴隸社會(ID:nulishehui)授權轉載,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1997 年之前,我生活在北京,過著標準的三口之間的生活:上班、下班、擠車、養娃。喜歡憧憬,偶爾會做個有兒有女的「白日夢」。

1997 年,我牽著 5 歲兒子的手,登上從北京飛往舊金山的飛機,開始了我的「洋插隊」生活。

那一年,是香港回歸的一年。7 月 4 日,看到舊金山灣區大街上插滿了慶祝美國國慶的國旗,5 歲的兒子一時還轉不過彎來,說著一口的京片子:「媽媽,你看,美國人到處都在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呢」。

圖片來自網路。

彈指一揮間,21 年過去了。如今,這個兒子已經變成了三個弟弟的大哥。三個弟弟在美國的相繼出生,讓我一不留神,就變成了 4 個兒子的媽。雖然從三口之家變成了六口之家,有兒是確鑿了,「有女」卻變成了徹底的「白日夢」。

不過,養兒自有養兒的樂趣。陪伴他們成長的日日夜夜、有文化的衝擊、內在的反省、心靈的碰撞、歲月的積累。也是我自我成長,從領跑到助跑,再到陪跑的過程。

老大,伯克利大學畢業後,目前在美國矽谷一個私立高中當老師,業餘時間創辦了一個輔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教育機構。他的成長過程,我總想領跑,自己跑在最前面,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可回頭一看,孩子不願意跟跑,反而跑向了別的方向。結果衝突不斷,不得不說,挺累的!

老二 2017 年被斯坦福大學提前錄取後,決定推遲一年入學,給自己一年時間調整自己,在這一年中,他到不同的教育機構去工作,體驗,去一個計算機程序學校「逼自己」學了一個月的計算機程序,平時輔導學生心理成長,暑假去不同的國家,城市「窮游」,一年也是收穫滿滿,目前「收心」,回到斯坦福當新生了。老二的成長過程,我是助跑。孩子在前面跑,我在旁邊給遞水加油,孩子有動力,我也很享受!

老三老四是雙胞胎,目前 12 歲,正在讀初中,鬧青春期,我時不時要和他們鬥智斗勇。和孩子們混在一起,陪他們跑不同路,領略不同的風景,辛苦但也愉悅!

老大

老大國內出生,是長子長孫,集寵愛呵護於一身。我們自然也是望子成龍,秉承著華裔傳統觀念: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1. 小提琴和辯論

老大小的時候,我也不想讓他「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學樂器,你也學小提琴吧。 他一開始沒太大的反抗,拉得也還不錯,考上了加州青年交響樂團。

可是,學了 4 年之後他說不喜歡,要放棄。可我想,都學了這麼久了,怎能輕易放棄?不能養成這壞習慣。於是我就逼著他繼續學,為此我倆常常吵架,他常常是眼淚汪汪地拉琴。他常和別人講,我學琴是給我媽媽學的。

他 9 年級的時候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愛好:辯論。每天放學之後就去辯論俱樂部去了,從不讓我督促。因為喜歡,再苦再累都願意。高中四年他幾乎每個月都去全國或州內的辯論賽,耽誤很多功課,他都自學補回來,從無怨言。他辯論得過全國冠軍,加州的一二等獎無數。在辯論這件事上,我倆從來沒爭吵過。

你看,順勢而為,多好!他喜歡,就容易出成績,而且你也不費勁。他小提琴從停掉後到現在,不曾再摸過。我們倆為此打了 7 年的架,有沒有意義?

▍2. 過於憂慮,親歷親為

養老大的時候,我還年輕,心氣很高,有點虎視眈眈,老覺得他應該干更多的事,幹得更好。我上班會常常打電話回家:作業做了嗎?SAT 趕緊複習吧!這讓他極為反感,覺得我不信任他,所以更加逆反。我說的很多話,他都不走心,這耳聽,那耳就冒了。

我在網上看到家長說哪本書好,就趕緊買下來放到他桌子上。看到有義工的機會,不徵求他意見就給他報名,完全是自己親力親為,而忽略了他的主觀能動性。我買給他的書他都當擺設了。沒有內心的積極性,怎麼能幹好呢?

後來他上大學懂事了,就和我交流說:「媽媽,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你當時說的很多話都是對的,但你說話的方式和態度讓我不喜歡,所以再好的信息我也聽不進去。我想你要是換一個說話和思維的方式就好了。大學後,有很多自由的時間,我就開始想,我到底喜歡什麼?喜歡什麼我就去干,生活很有動力。」

▍3. 上大學之後

他上伯克利之後,到附近一個小學當義工 ,因此看到生活的另外一個層面。那個學校孩子的父母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就打架罵人,偷盜搶劫,吸毒等。這樣一代又一代,帶來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不從教育入手,很難改變現狀。所以他就開始關注教育。

他大學的時候,學了統計和編程,比較好找工作。可畢業之前他就告訴我:媽媽,不要期待我畢業之後和很多人一樣,進大公司、拿很多股票、賺很多錢,那不是我的願望。我問他的願望是什麼,他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影響更多的人。

他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去卡耐基梅隆讀研究生的機會,而是自己為自己設立研究生課程。他讀了很多書,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就背著書包看世界。在 4 個月的時間裡,走訪了瑞士、英國、芬蘭、瑞典、德國、義大利、古巴、愛沙尼亞、墨西哥等。每到一個國家,他住青年旅館,參觀當地學校,訪問校長和師生,有很多收穫。

他印象最深的是芬蘭。芬蘭的教育方法跟亞洲國家不同。亞洲國家是做題、補習,所以考試成績很高。

但芬蘭完全相反,他們教東西很慢,老師以協助鼓勵、培養孩子內在動力為主,不刻意鼓勵孩子競爭,不強調精英教育,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孩子們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所以反而效果很好。芬蘭教育水準遠遠高於亞洲這些國家。

圖片來自網路。

所以他的志向就是將來也辦一所這樣的學校。

目前他在一所私立高中當老師,他們學校不太注重個人成績,但注重個人成長,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他說老師不是應該教孩子多聽話,而是應該教孩子去挑戰。他常說,在美國,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不是聽別人的話,而是能自己判斷,思考,創新。

這所學校在 2017 年,67 學生個申請提前錄取,50 個接到通知,有哈佛、哥倫比亞、斯坦福、MIT、南加大等。孩子們獨特的思考動手能力,讓很多大學青睞。

他在工作之餘還辦了一個輔導青少年成長的機構。他說學生們不應只學數學、科學、歷史,他們更要學習情緒管理,學會獨立思考,問為什麼。比如說,要是別人生氣了,我們應該怎麼和他們交流?今後這才是重要的。參加的學生和家長都覺得他們的教育方法獨特,讚譽有加。

現在他給學生和家長輔導,常常拿我當初的「領跑」當反面教材。我已經習慣了,咱家長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當的,對不對?

現在他也是我的「老師」,現在我常常覺得自己跟不上形勢,他就給我買書,引導鼓勵我克服自己心裡上的的惰性,嘗試新生事物。家裡他現在是「領跑」了,我一路小跑跟著他也覺得跟不上。常常想喊:兒子,等等媽!

老二

有了老大的經驗,培養老二心態上就放鬆很多。老二在我們和哥哥的衝突中也學到不少,善於思考,不人云亦云。

▍1. 不迷信專家

剛上高中的時候,一個升學顧問給老二建議,學校活動少干點,那些太浪費時間了,把時間集中起來參加個比賽,拿名次,那才對申請大學最重要的。

老二回來後和我一拍桌子:我的生活我做主,顧問怎麼能決定我要乾的事?人做事不能都以讀大學為目標。從那以後,他自己走心,干自己想乾的事,我們也就全力支持。

▍2. 放棄補課

九年級時,學校活動佔據了他的整個身心,沒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為了防止他成績下滑,我就幫他找了一個數學輔導老師。

可上了兩個月後,我發現因為有了輔導老師,他反而有了依賴,上課更加不專註了。這讓我覺得不對勁,經過思考,我把輔導老師給停了。我和他說,輔導老師可以幫你一時,但不能幫你四年,你不能四年都帶著拐杖,只有把拐杖停了,你才能學會自己走路。

他一看我來真的了,就開始在學習和活動中找平衡了,知道只有上課認真聽講,才能節省時間做他的學生會工作。慢慢地,他找到了支點,學習沒耽誤,學生幹部的活動也做得很好。

你看,這就是成長啊。他們自己能處理的事情,讓他們自己來,父母不要大包大攬,你攬下來好像是幫他,從長遠來講,未必!

▍3. 跳舞

九年級時他是年級的學生會主席。我們高中每年都有一個很隆重的集體活動叫Homecoming,屆時全校每個年級都有集體表演比賽,其中一個是男生集體舞。當時他們男生第一次參加,各個笨手笨腳的不會跳舞,他們就請了兩個女生來教,可女生教了兩次就不幹了:你們這些男生太笨了,教不會!

所以九年級他們沒有男生集體舞,挺尷尬。

十年級的時候,他不想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可沒女生願意教,怎麼辦?他就說:我來!不會跳舞的他就笨鳥先飛。他把房間里的穿衣鏡搬到車庫裡,每天大汗淋漓地對著 Youtube 學跳舞。

這時我也學乖了,不問他作業做沒做完,也不要求他先做完作業再跳舞。我能做的就是把飯菜準備得豐富一點,營養充分,夠他消耗。

跳了 3 個月後他就編了一套集體舞教男生。男生終於有了「雪恥」的機會,那種集體榮譽感使他們都很投入。功夫不負有心人,結果表演那天他們十年級男生舞大受歡迎。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信心,他的領導威信也因此而樹立。從此我們家的車庫就成了他們跳舞的根據地,11 年級,12 年級,到畢業,他領著男生在學校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一共表演了 26 場集體舞。

大家都說綱舉目張,我覺得自信是個很重要的綱,從一點小事,孩子的自信有了,其它事情就能帶動起來了。

如果我對他說:「你跳舞有什麼好的,耽誤功課不說,也浪費時間,看不出什麼成績,不會對大學有幫助」,那我就成他的絆腳石了,我很慶幸我沒有那樣做。

所以家長不要太功利,事事把大學放第一位。 要記住,萬事是互相效力的。

▍4. 辦夏令營

十年級時有人推薦他去耶魯大學的全球領袖夏令營。他問我,媽媽,你說去名校花錢學到的東西多,還是自己辦夏令營學到的東西多?

耶魯的夏令營層次很高,從整體上光鮮亮麗。可自己辦夏令營,他們學到的就不是書本上的理論,是實實在在的市場調研、教學、組織等各個方面,還能掙點零花錢。當然是自己辦夏令營學的東西多!

只是這事有風險,如果這個夏令營辦不起來,耶魯也沒機會了。

當時我的考量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我給予尊重。

有了家長的支持,他就很放手。他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自己編課程計劃,找場地,建網站,招學生。他們第一次辦,質量第一,不招很多學生,名額一滿就放 waiting list(候補名單)。結果夏令營辦下來,家長和學生反映都很好,以至於 11 年級應要求又辦了一次。最後高中學區董事會邀請他們給學區彙報 — 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喜歡你們教的東西?

他們說: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朋友,我們懂他們,知道他們喜歡學什麼。老二從辦夏令營這件事, 學到的東西真不比去高大上的夏令營學的少。

家長能做的就是,不怕風險,給他們空間!

▍5. 放飛法國農場

11 年級他說暑假想去法國農場體驗生活。我心想,法國農場,他一個人,法語又是半瓶子水,哪那麼容易?可我也不能直接說反對,我就說,你先做點研究再說吧。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

於是他就在網上找到法國一個自給自足的有機農場。他就用法語和農場主聯繫,當時他還不到 18 歲,人家不接受他。可老二不放棄,最後是英文法文一起上,和農場主溝通好久才說服他們接受他。

這個時候,反倒是考驗我的時候了。安全嗎?我到那個農場的網站上去考察, 看到很多照片和介紹,也有以前義工的留言,這讓我感覺這事最起碼是真的。

我們當時沒說贊成也沒說反對,而讓他把具體的行程計劃列出來。他就做了計劃,把航班、旅館、交通工具、價錢等都列在一個表格里。我們看了看,覺得基本上靠譜,最後就同意了。我知道這其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可孩子不就是需要鍛煉嗎?

他自己從舊金山飛了 12 個小時到巴黎,再坐 6 個小時火車到了一個中等城市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坐 1 個小時公車到了一個小縣城。在一個公共汽車站,農場主開著他滿是羊毛的卡車來接他,又開了 30 多分鐘的崎嶇山路才到達了農場。

農場主給他們提供吃住,老二幫農場喂家畜、放羊、放牛、每天擠 6 大桶牛奶、做乳酪、打掃衛生、種菜。休息時間,他騎車到旁邊的小城看風景,去博物館,跟路人談話,練習他那磕磕巴巴的法語。

這個農場主家裡從來不買肉,一切都是自給自足,吃自己做的麵包、乳酪、菜園裡的蔬菜。這對於喜歡吃肉的老二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農場主妻子不在家,他們餓了也要自己做飯吃,想想還真挺鍛煉人的。

農場活很多,但農場主從來不給他布置任務,一切要全憑自覺。這和在美國「分配」工作很不相同,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示。

他申請大學的文書里寫了去法國的這段經歷,把這段經歷提煉在 500 字以內。 他的文書輔導看了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的這段經歷,把 99% 的人給甩後邊了。

他被斯坦福提前錄取,我們覺得也挺幸運,因為他做的都是身邊的小事。可仔細想想,如果你是一個大學招生官,你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是一個整天跟隨他人,只知道學習的學生,還是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他被斯坦福錄取之後,也沒有走常規路,而是說要休整一年再上學。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人生不能一個台階一個台階不停地登,有的時候要停下來想一想,找一找自己的方向。

我同意了。只是說,你自己的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這一年的費用,你要完全自理,他同意了。現在他搬離家住,輔導中學生成長,也幫過申請大學的學生輔導文書,再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前不久他修車花了近 2 千塊錢,他把賬單給我看,我忍住了沒主動掏錢。心想既然他說要自力更生,就要徹底一點,我也要「心狠」一點。

前不久斯坦福校報對老二和另外一個推遲一年入學的學生進行了採訪:這一年你們都幹什麼?2017 年,有 54 個被斯坦福錄取的學生決定 take a gap year(推遲一年入學)。

這些學生為什麼 take a gap year?他們這一年在幹啥?浪費時間沒有?

他在訪問中有詳細的回顧,我看他目前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不容易!他穿的褲子才 $8 一條,變得很「摳門」,是不是也是一種收穫?

寫作和反思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最近他匯總了 10 篇文章反思哪些事情對他的影響最大,10 篇他申請大學的文書 Essay,包括兩篇 common application,3 篇申請斯坦福大學和 4 篇申請 UC 的,12 篇他對不同大學 Essay 的分析和建議,放到網上。這也是他養活自己的一個方式。自力更生,好過伸手要錢。

當他做出這個決定時,我曾和他說:你延遲了你的大學生活。

他的回答是:我沒有延遲我的人生。想想也是,人生的路,不一定永遠要走直路,拐個彎,也是一種體驗。有這樣的兒子,老媽我只能放手了。

現在我帶兩個弟弟,也有很多困擾,角色對換了,他是我的顧問和「助跑」。

老三和老四

老三老四是個意外,當我得知懷了雙胞胎的時候,都暈掉了。我和我先生家裡都沒有雙胞胎歷史,我已高齡,怎麼會懷雙胞胎?

對雙胞胎的教育,有了兩個大的在前面,心態就更放鬆了,基本上是享受的狀態。雙胞胎是早產,生下來的時候又小又弱。我就想啊,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更重要的了。所以 5 歲開始,我們就帶他倆去踢球。剛開始的時候,他倆就在球場里站著不動。教練急啊,不過我不急,我想只要能堅持,出點汗,鍛煉身體就好。

就這樣,他倆踢球踢了 6 年了,從無所謂到喜歡,現在每次看到他們在球場上生龍活虎地跑,我都很享受。我常常和他們說,謝謝你們倆,讓媽媽的中老年生活充滿了活力。

他倆上的小學是我們學區的一個抽籤學校,不太學術,但注重動手能力,寓教於樂。學校里能做義工的機會我都去,看著他們成長,是一種樂趣。他們每取得一點點成績,我都很知足。

他倆的矛盾,基本上我不介入。當他們來告狀的時候,我就說,你們的事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就不要在一個房間睡覺了。結果最後他們都協商解決了。

我們家現在是他們哥四個最好。每周日早上,他們哥四個一起外出吃早餐,說一些兄弟之間的話。老大老二分別約我和老公吃飯,給我們出主意教育弟弟。我們時不時再來一次家庭會議,我和他們是亦朋亦友的關係。

和 4 個兒子一起成長,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當超生游擊隊隊長,體會經驗教訓也是一籮筐。為了記錄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歲月,我在工作之餘於 2017 年創辦了自己的公眾號(北美養娃那些事兒),旨在和家長一起分享養育孩子,申請大學,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真實故事。

工作之餘,我向孩子們學習,走出家庭,積极參与學校和社區的活動。目前我是我們高中學區基金會,亞太家長協會,以及矽谷社區聯合會的董事會成員。連續幾年我和我們學校的中國家長給學校教職員工過中國春節,寫毛筆名字,做紅包,讓美國老師也體驗到過中國春節的氣氛。

生命在於「折騰」,孩子們「折騰」的蒸蒸日上,我「折騰折騰」能預防老年痴呆,也不至於和孩子們的距離拉的太大。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叛逆的真相:讓你重新審視「叛逆」的少年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