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別手記:對話27位區塊鏈大佬,聽見不一樣的聲音(下)

小別手記:對話27位區塊鏈大佬,聽見不一樣的聲音(下)

繼上篇採訪手記《佈道者的理想》發布之後,《8問》收到了很多肯定和鼓勵,竊喜之餘,也給文筆不佳卻偏要走心為上的我繼續發布下篇手記的勇氣。

極客的情懷

(涉及4位技術咖:白碩、宋曉冬、Stan Larimer、敖萌 以及:萬維鏈呂旭軍、矩陣元孫立林、Blockstream的Samson、超級賬本Julian、番茄錢包馬占凱)

工業革命的最大意義在於技術第一次可以取代大量人力,互聯網革命讓我們進入一個信息共享和萬物互聯的時代,比區塊鏈先火起來的人工智慧革命則是讓技術更好地理解和服務於人,而區塊鏈作為一個分散式帳本,可以構建起全新的社會信任體系。

儘管沒有什麼是可以完全「防黑客」的,但與我們當前的數據安全技術相比,區塊鏈代表了一個巨大的飛躍,與集中式資料庫不同,它沒有任何一個單點故障。 區塊鏈的整個鏈條是自我管理的,這意味著沒有人或組織對整個鏈條負責。

我曾問Blockstream的CSO繆永權(Samson),如何看待「改變世界的其實極客」這個說法,Samson對此表示認同。即使如此,我卻認為在極客們簡單而純粹的世界裡,一次次技術的突破讓他們興奮,這才是他們存在的意義。

不可否認,當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並不多,大都頂著理想主義者的名義斂財貪物。從極客純粹的追求上來說,他們更像理想主義者。

在《8問》第一季中,我有幸採訪到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Oasis Labs首席執行官宋曉冬(Dawn Song)、石墨烯生態代表Stan Larimer(BM的父親)、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敖萌這些技術大咖,也採訪到了萬維鏈創始人呂旭軍、矩陣元CEO孫立林、Blockstream的Samson、超級賬本Julian、番茄錢包馬占凱等項目創始人。

其實每次在採訪技術大咖前,我都會忐忑不安。一是忐忑自己會在這些技術咖面前提出很弱智的問題而遭鄙視,二是忐忑他們分享的技術內容我全然不懂……然而,這仍不能阻擋我成為一枚厚臉皮的記者,聽不懂技術,就去挖掘他們背後的精神價值。

白碩在鏈圈的學術地位不言而喻,朋友圈的活躍指數也高居不下。白碩是第一季嘉賓中年齡最大的,他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歷經的時代賦予了他一種終身的使命感,他說:「將知識廣泛連接,並沉浸式地在無人地帶進行知識的探索,這就是我的使命。」

白碩確實是一位技術大咖,橫跨了NLP、人工智慧、區塊鏈行業。聽過他的幾次演講,也看過他的一些文章,乾貨頗多,沒有過多的修飾詞和噱頭,雖然不太懂他講的細節,但這仍不影響我成為「白碩」粉。

第二位讓我聽不懂演講內容的是Oasis Labs首席執行官Dawn Song(宋曉冬),她也是我27位嘉賓中唯一的女性,區塊鏈行業里已經出現了很多女性「明星」,但真正讓我佩服的只有她。她全身散發著溫柔敦厚而不失理性的光芒,整個採訪過程讓我體會到什麼叫「智商之間的差距」,她讓我一直處於一種「高山仰止」的狀態。

Dawn Song在採訪中的一個觀點值得再次分享,即:在區塊鏈中,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兩個概念。

很多人對隱私和安全存在誤解,大家講區塊鏈是很安全的,就覺得區塊鏈可以保護隱私,但其實這兩者是完全分開的。區塊鏈的安全是指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的系統,在某些節點作惡、不按照規則來做事情的情況下,區塊鏈的架構可以保證規則的存在,所以安全。但這種安全性跟隱私保護其實是沒有關係的,現在的區塊鏈上大多數數據和智能合約都是公開的,大多數區塊鏈可能很重視安全性,其實沒有任何隱私保護。

Stan Larimer是BM(Dan Larimer)的父親,在圈內可能BM名氣更勝一籌,但放在整個科技界來看,Stan Larimer的經歷可以說比BM豐富很多,他曾經設計過火箭與無人機,是一枚資深的碼農。在圈內他是Cryptonomex公司的CEO,石墨烯生態代表。

這位資深碼農是因為兒子BM在2013年需要投資人時候進入這個行業的,並幫助BM找了一位中國投資人。其實那時候Stan已經是退休的人,本可以安享晚年。進入區塊鏈行業對Stan來說是很刺激的選擇,因為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退休後會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行業。他說區塊鏈打動他的是:有機會為世界繁榮作出巨大的貢獻,所以他加入了。

敖萌是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北大數學系畢業,模式識別博士,曾在中科院有過長達十年的人工智慧科研經歷,後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轉戰到騰訊雲區塊鏈。敖萌極其「死硬理性」,他說「將學數學的經驗移植到科研以及區塊鏈,死硬理性派是一個很合適的詞,這是一種思維方式」。

區塊鏈是新事物,很多人試圖用區塊鏈不同的特性去描述他們對未來的設想和期望。現在大量的區塊鏈科普性文章舉了很多類比性的例子,類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人們理解什麼是區塊鏈,但類比也有很嚴重的缺陷。類比的例子中只有一部分的特性和區塊鏈特性相似,如果不能夠完全區分哪一部分是相似的,哪一部分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時候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他們使用了很多類比的思維,所以在做新的研究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死硬理性」的精神,從最基本的排除法,一點一點地思考,到底哪些東西是能夠真正實現的,哪些東西是不能夠實現。

採訪敖萌的那天我去了一趟北京的車庫咖啡,那是上午9點到10點間,車庫咖啡里的位置被人坐了一半。我問服務員現在這裡還有人討論比特幣或者區塊鏈嗎,她回答:「沒有了吧」。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樣的答案,我有些失落。

也許是看慣了杭州、上海區塊鏈創業公司辦公場地的寬敞與明亮,當我踏入無論是在中關村的網錄科技,還是媒體村的番茄錢包所在的大樓時,便心生「同情」。破舊的電梯,昏暗的樓道,簡陋的辦公室……但很顯然的是,呂旭軍和馬占凱都沒有意識到辦公壞境糟糕這一點,對技術的追求使他們篤定前行。

呂旭軍(Jack)在採訪中說區塊鏈對中國來說是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他回來了。2016年呂旭軍創立網錄科技,成為萬維鏈創始人,在這之前是在公證通工作。

呂旭軍的中文表達能力已經退化,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當我問他為什麼選擇回國的時候,他回答:曾經Dave在他回國的飛機上問過他同樣的問題,那時候飛機上正好播發一首中國民謠,他告訴Dave:就是因為這個。

馬占凱是從圈內說的「古典互聯網」轉到區塊鏈行業的,在做一款叫做「番茄」的錢包。他的辦公室是由三居室的民房改造,除了必要的辦公桌椅,沒有過多的裝飾,甚至連個像樣的logo都沒有(門口貼著的番茄錢包logo是列印在一張A4白紙上的)。

我告訴馬占凱,番茄錢包的辦公環境讓我再次看到北京創業者的艱辛,他回答:「雖然我們辦公室三室一廳很簡陋,但大家舒服,陽光充足,這樣的風水已經很好。在這一點上我沒有需求,未來也不會搞一個高大上的辦公場所,因為沒有必要。既然我們做的是技術、產品,那麼大家關注我們技術和產品就行,這才是創業的本質。」

很多人認為無幣區塊鏈沒有任何意義,然而我們在Hyperledger(超級賬本)這樣的項目上看到了任何事情都存在一種可能。我曾問Hyperledger副總裁Julian Gordon如何看待 「聯盟鏈可能會因為公有鏈而死亡」這一說法,他表示:聯盟鏈有自己的特點,它可以不用發幣就能完成自己任務。因為不發幣,這就跟很多國家現有的法律、規範吻合,所以很容易進入社會環境和生態中去。 像健康醫療、金融等這些本身就很完整的體系里,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到它們。 目前在聯盟鏈的基礎上,已經有成千上萬的POC完成了,有很多的案例已經進入到生產階段,已經在實際運行。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場景完全用聯盟鏈技術,在沒有幣的情況下幫助解決問題。

PlatON創始人、矩陣元CEO孫立林是我到現在為止不知道如何去評價的一個人。採訪那天時間很短,話題也並未打開。唯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居然說自己沒有進行任何數字貨幣的投資!

區塊鏈的未來

(涉及6位:吳世春、 黃天威 、蔣純 、王越劍、李國權、李鳴)

梅花天使吳世春、比特時代黃天威、普華資本蔣純是我採訪過的投資人。他們身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共性:直視事物的本質。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一開始或許並不明白區塊鏈未來的這條路該怎麼去走,只能在各個方向上去嘗試,在不斷的試錯中豎起指路牌。對於這種大膽的嘗試,我堅持認為整個社會應給予適當的包容。

就像今天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打開的二維碼一樣,其實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兩位工程師就獲得了專利。但直到現在,它才在支付領域得到爆髮式應用。技術的實現並不等於市場的認可,但一旦發現真正需要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的場景,技術應用的市場便會頃刻爆發。

蔣純的投資是一個探尋世界真知的過程,他說對世界的認知不能閉合,要預測每一次變化中的新規則和發展趨勢。在堅信某件事情的時候,也一定是懷疑這件事情的,並且會為新事物打開一扇窗。

黃天威則說,人要認清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駕馭財富的極限。當一個普通人突然擁有一筆巨額財富的時候,其實會害了自己。因為根本駕馭不住,會去吃喝嫖賭,人品也會變壞。對我來說,我知道自己能夠駕馭的極限在那裡,它足夠我生活,足夠我照顧家庭、旅遊就可以了。我更注重成就感,我希望做出對社會有貢獻值、推動行業發展等有正面效果的事情,這些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吳世春則告誡:別用發空氣幣模式透支了人生的信用。那些想要撈快錢的創業者,私募來的資金最終交給了莊家,成為賭局中的輸家,還被貼上詐騙犯的標籤 ,區塊鏈創業者應將募來的資金用在區塊鏈應用與改造上。

本質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屬性。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在區塊鏈技術並不成熟的今天,我曾好奇什麼是區塊鏈行業里的標準。帶著這種好奇,我問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區塊鏈上,標準的必要性來自於哪裡?這個標準是什麼?

李鳴說:「標準的第一個作用是總結,在某一項技術發展的一個過程當中,需要階段性的做一個匯總,讓大家知道到底這項技術是什麼。其次,在總結的基礎上,引領整個產業發展。總結之後達到一定的共識,而標準就是共識的結果,隨後大家可以根據共同達成的標準來推進產業發展。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需要迭代的。」

標準何來?從消費者中來,從市場中來,從結果中來,從調研的客戶需求中來。然而,世界的一些標準巋然不動,另一些標準卻是在變化之中的。標準為什麼會變?答案昭然若揭,市場在變,標準不變便會被淘汰。

我經常會開玩笑慫恿北京的朋友來杭州創業,一是因為杭州有很好的區塊鏈創業環境,二當然是因為我偏愛杭州。

3月26日,在由杭州市金融辦主辦、巴比特等承辦的「2018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上,我採訪了杭州市金融辦主任王越劍,這是《8問》中第一位出鏡的官員。當被問及杭州為何要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時,他說:這是目標,也是過程。我們做過一個調研報告,報告里設想到2030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公認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王越劍的聲音代表了杭州市政府對區塊鏈的態度,而早在今年2月杭州便是全國首個把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

目前杭州已成立三個區塊鏈產業園,分別是:杭州區塊鏈產業園、西溪谷區塊鏈產業園、中國區塊鏈監管沙盒杭州灣產業園暨杭州大灣區區塊鏈產業園。除了阿里系,浙大也被喻為杭州區塊鏈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 10月11日,在雲棲小鎮舉行的「杭州市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動員大會」上,杭州公布了它的雄心目標:布局未來產業,推進區塊鏈在商貿金融、民生服務、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打造全國區塊鏈之都。

在巴比特舉辦的「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上,我有幸採訪了新加坡新躍大學 (SUSS) 教授、新加坡經濟學會副會長李國權。他曾擔任多家上市企業集團董事總經理,同時還是多家上市企業的董事局主席或非執行董事。

在採訪中我得知新加坡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落地金融科技企業沙盒監管的國家。之前,新加坡政府與IBM合作建立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並且出資支持區塊鏈記錄系統項目,著力打造為期5年的2.25億美元金融科技投資計劃。

2017年9月,新加坡通過MAS推出一系列計劃來支持金融技術行業,還推出一個名為「Ubin項目「的代幣版的新加坡元。該項目是中央銀行與區塊鏈聯盟R3的合作,它專註於開發區塊鏈試點,以促進跨境支付。除此之外,在新加坡高校課程里,紛紛增加了和區塊鏈相關的課程。

從區塊鏈到ICO,全球大熱,新加坡因為政策監管和金融中心等各種原因,一時成為全球幣圈和區塊鏈的熱門區域。可見,一個地的政策、社會環境確實能決定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隔著話筒和屏幕,我彷彿嗅到了全球化競爭的硝煙氣息。在這場引領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爭中,人人渴望成為贏家,我的國,你準備好了嗎?

至此,我已回顧完《8問》第一季所有的嘉賓。這些「中本聰」們在渡劫我成為「圈內人」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對於技術的期待,充值了對技術革命的信仰。

《8問》第一季讓很多人聽見了區塊鏈的聲音,儘管這聲音還很微弱。第二季的《8問》即將啟航,我們將更加努力傳遞這個行業的價值,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捲起颶風,奔向未來。

(《8問》第二季將於11月8日煥然回歸,小別《8問》,馬上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比特資訊 的精彩文章:

澳洲百年郵政公司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所註冊服務
360集團技術總裁譚曉生:網路安全風險防禦需將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結合起來

TAG:巴比特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