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也算久經沙場,為何會犯「七百里連營」的低級錯誤?
原標題:劉備也算久經沙場,為何會犯「七百里連營」的低級錯誤?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夷陵之戰是事關蜀國的一場重要戰役,這一戰之後,蜀國在諸葛亮帶領下休養了5年才緩過來。?
我們也都知道這一仗是劉備義氣用兵導致的,其中「七百里連營」的戰術是其失敗的直接因素。但是劉備也算征戰沙場多年的老手,雖戰鬥不多,但見識不少,他為什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或者說,這個錯誤許多人都看出來了,為什麼他看不出來?
我們先從劉備的角度來看一下。
劉備其實老謀深算
劉備所處的位置,正好是三岔口險地~我以前的文章也說過,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岔口,宜守不宜攻。關羽的失敗,和他主動出擊是有很大關係的,主動出擊,還要防備第三者「插足」,沒有絕對的實力,只能防守,關羽如此,劉備也如此。為什麼關羽被殺劉備攻打荊州那麼多人反對?他們都不在意關羽的被殺?不是的,是他們比劉備理智,都考慮到了這一點;或者說,劉備對關羽的感情比他們深,被沖昏了頭腦。這一點我們從諸葛亮北伐也能看出來,諸葛亮北伐選擇的是漢中附近,可以全力對付曹魏,而不需花費很多心思提防東吳這個第三者。
說到提防第三者,這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劉備這個戰術的第一重意思。劉備面臨的困境,就是東面他要打東吳的陸遜,北面,要防備曹魏。為了防止被兩面夾擊「包餃子」,所以戰線拉的很長,如果曹操有動作,軍隊可以支援北防。雖然當時劉備已經派了將軍黃權鎮守北邊,但我們可以大膽的設想,劉備打東吳的兵力,很多都是從原先北防曹魏的軍隊里抽調出來的,把戰線拉長的目的,還是還軍於北防。(此處要吐槽一下,這個黃權的名字,可真是不吉利,不知道劉備怎麼想的~)
然後第二種原因,他的對手陸遜閉門不出,和他打持久戰。持久戰,不是我們想的十天八天,連續幾個月都是很正常的,劉備久攻不下,而又不情願撤兵,只能做長久打算。所以他把戰線拉長,即方便糧食從本國南面直接運送,又把兵力分攤做了北防曹魏的工作。而且根據夷陵之戰的時間,是七八月份,天氣炎熱,分散軍隊有利於疾病預防和控制,而且沿著河流排開,還解決了沖涼降溫的技術難題~而且這個月份正是農忙時節,我們還可以大膽設想,劉備此時的軍隊是有可能軍民勞作的,畢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塵土飛揚,陣線拉長,都是虛張聲勢
?還有第三種可能。劉備把戰線拉的很長,是為了虛張聲勢。「連營七百里」,聽起來聲勢浩大,讓人以為有幾十萬人馬!這對陸遜是有震懾作用的。如果有這種可能的話,那劉備就是犯了大錯,因為東吳已經大體知道了他們的人數,從史載孫權給曹魏的信「劉備支黨四萬」可以看出。可能,陸遜正是借這一情報看透了劉備虛張聲勢的伎倆,從而敢於突襲。
綜合以上幾種因素,劉備「七百里連營」的戰術還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說是很好的戰術!當然,其實撤退才是最佳選擇。只不過,劉備在運用這一戰術的時候犯了一個大錯誤,他把水軍都撤了~劉備沒了水軍,正給了陸遜可乘之機!因為原本陸遜擔心的是,萬一突襲劉備,劉備從水路直取荊州,自己老家不保。結果劉備自己撤水軍,漏出了破綻!於是陸遜很好的利用了這個破綻,便有了史上「火燒連營」的著名戰爭案例!
?所以,劉備「七百里連營」的做法,其實不是低級的,而是綜合考慮的最好結果,劉備也算是個不錯的軍事家,只是他撤了水軍這一舉動,才是一大敗筆!
覺得文章還可以,記得點個贊轉發關注一下~
搜索關注公號 貓書歷史觀(w u w e i x i a p i n g)隨時看,更精彩!
※那些沒被考古解密的皇帝陵墓,不敢不想還是不能挖掘?
※孔明拒絕了三顧茅廬會怎樣?看了姜太公的做法就知道:九死一生!
TAG:貓書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