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件精美的瓷器總是令人心嚮往之的,但是如果是一件殘缺的,壞了瓷器,是不是有些差強人意了呢?壞了的,可能很多人就丟棄了,但是對於江西上南昌市新建去的熊昊陽來說,只需幾道工序就能修復完整。(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熊昊陽的鋦瓷技藝是從外祖父那一輩傳下來的,他少年時期就對鋦瓷這項傳統技藝十分好奇,常常幫著外祖父打下手,聽老人講些鋦瓷背後的奇聞趣事,漸漸對鋦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由於求學、參加工作忙,一度顧不上鑽研鋦瓷。十多年前,出於「內心的召喚」,他一頭扎進鋦瓷的研究當中。(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熊昊陽介紹,鋦瓷首先要將破碎的瓷片找碴對縫,再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一件器物要經過大小十幾道複雜工序才能修復完成。「鋦瓷雖然神奇,但現在的鋦補作品基本是供人們收藏、把玩,很少用於生活中。」熊昊陽說。(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目前,熊昊陽掌握的鋦瓷技藝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他也是非遺傳承人,如何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成為熊昊陽關注的話題。除了自己修復破損瓷器,熊昊陽還有一個愛好——收藏散落在民間的鋦器,十餘年間,他已經收藏了200餘件。(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在熊昊陽的家中,擺滿了自己淘來的明清時期的殘缺陶瓷,其中不少經過他的手,已經完全縫合,甚至比之前更美了的瓷器。(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圖為修復後的瓷器。(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對於鋦瓷的學習熊昊陽的從來沒有停止過,一位朋友從國外給他帶回來一本專門介紹鋦瓷的書籍,他愛不釋手。他說,他將來也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出版一本鋦瓷書籍。(圖片來自東方IC)

南昌小伙愛打補丁,竟然成了非遺傳人,背後有著十年的堅持

殘缺美也是一種藝術表達,熊昊陽說,他已經向當地的文化主管部門提交了開辦鋦瓷博物館的申請,他想要將這些年收藏的和自己修復的鋦器展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傳統技藝,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瓷文化。(圖片來自東方I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